论威尔第对意大利歌剧的革新.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论威尔第对意大利歌剧的革新.doc

论威尔第对意大利歌剧的革新   摘要:作为一位对意大利歌剧艺术做出过卓越贡献的作曲家,威尔第在其创作中既能牢牢固守本民族歌剧艺术的优秀传统,又能勇于突破,积极借鉴各民族优秀的艺术成果,形成富有个性的风格,并把意大利歌剧推向了一个全新的高度。   关键词:歌剧;人物性格;剧情环境      一、剧情环境的平衡   在威尔第之前的意大利歌剧风行追求场面宏大、华丽装饰的外在形式以及片面夸大歌唱者演唱技巧的重要地位,从而忽视了剧情的有序展开和合理结构,甚至可以加入一些与剧情毫不相干的小“滑稽剧”,只为博取观众笑声,或迎合一部分人的消遣需求。另外,为了突出歌唱演员高超的演唱技巧,歌手则根据个人的爱好和能力作大幅度的“即兴发挥”,而观众所关注的也似乎只是某位演员的声音如何,或者饶有兴趣的只听听咏叹调的华彩乐段与个别高音。在这种情况下,剧情必然被冲淡,歌剧的连贯性和情节本身的张力被无情削弱。   针对当时歌剧音乐创作的种种现象,威尔第有自己的见解,他巧妙地解决了歌剧中戏剧环境的平衡问题。首先,他积极肯定了歌剧中声乐部分的重要作用,主张对于声乐部分的音乐的写作要花大力气,要投入更多的精力,这样才能保证歌剧这门以“人声”为主要表现载体的综合舞台艺术的审美特性。因此,在他的作品里,总是能适当地安排好歌唱部分的表现程度,努力使其恰到好处而又绝不过分。所以在我们所熟悉的威尔第的作品里面不难发现,不管是咏叹调、浪漫曲,或是卡巴列达、重唱合唱,都写的同样精彩,既能给演唱者适当的表现机会,又有效地配合了剧情和音乐的发展,给观众以整体的协调感和美感。   其次,威尔第也同样重视音乐部分对歌剧的推动作用。特别是其后期的创作,音乐的配器与和声织体的写作手法灵活多变,得心应手。他在坚持弘扬民族精神的同时,亦能注意吸收世界优秀文化的精髓,不断丰富自己的作品内涵。40年代以后,他就能够注意吸收法国大歌剧的特点,法国歌剧音乐的恢宏气势和细致的舞台表现使他受益匪浅。而与此同时德国歌剧中的夸张的管弦乐的表现手法让他自然而然的注意到了管弦乐在歌剧剧情展开中的不可忽视的作用,不遗余力的努力最终使他形成了自己气势宏大、表现力细腻而又极具震撼力的歌剧创作特色。在《奥赛罗》中,威尔第把管弦乐戏剧性的进行和声乐部分鲜明的个性完美的结合在了一起。在第五场中描写奥赛罗中计之后,内心痛苦异常、百感交集,在这种强烈的内心情感冲突的“焦点”时刻,凝重的音乐伴奏部分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光听音乐就能给人一种压抑、苦闷,似乎火山就要喷发一样的情感体验。   二、细致入微的人物性格塑造   对歌剧人物形象、细致的刻画,是威尔第歌剧的重要突破。首先,他结束了长期以来旧的意大利歌剧中程式化的束缚,冲破了诸多教条式的死板规定(如作曲家不能过多的限制歌唱家的发挥等),赋予古老传说和宗教神话以世俗的因素,并赋予庄严的历史题材以人文主义背景,大胆描写小人物的平凡生活,勇于揭露社会现实的黑暗和冷酷,同时往往对受压迫和受摧残的人物寄以宽厚的同情。其次,威尔第在创作风格上也经历了一个较长的嬗变过程,即从最初的“宣传画”式的风格到后来现实主义的创作手法的演变。而到了创作晚期,威尔第在成熟的现实主义创作手法的基础上,更加注重对歌剧人物细致的心理刻画以及对艺术形象的深层次挖掘,其高超创作技艺的巅峰之作《奥赛罗》《阿依达》《法尔斯塔夫》就足以说明了这一问题。在这几部晚期的经典之作中,人们既能欣赏到波澜壮阔的戏剧场面冲突,又能体会到对戏剧人物的鲜明深刻的性格刻画。在歌剧《弄臣》里,威尔第成功塑造了一连串的鲜明的戏剧人物:内心世界充满卑俗和痛苦的“弄臣”的形象,单纯浪漫、充满美好幻想的少女吉尔达以及虚伪、轻佻的公爵的形象等。尤为让人印象深刻的是该剧的第二幕,纯真的少女吉尔达爱上了乔装成穷学生的公爵,怀着对美好恋情的向往之情,吉尔达唱起了那首著名的女高音咏叹调《亲爱的名字》。这首歌曲的音乐写的很形象,旋律线条起伏较大,陡然而上的跳音式的上行乐句加上后面带有滑音的、连续的下行音阶,伴有符点和八分休止符的节奏型,生动地刻画出一位内心充满爱情渴望的少女激动、狂喜甚至有些不安的心情。   三、对歌剧声乐部分的革新   19世纪初,意大利的歌剧状况正如意大利国内的政治局势一样,已经到了岌岌可危的地步。虽则经过当时的意大利剧坛“三杰”(罗西尼、贝利尼和多尼采蒂)的努力情况大有好转,但仍没有完全摆脱其长期遗留下来的弊端,如人物形象的塑造不力、歌剧内容的衔接不紧密、表演形式的极度程式化,不能为普通民众所接受等。这些弊端经多年的“淤积”而最终导致各地剧院的上座率不断下滑,渐渐招致观众的反感,以至使意大利歌剧到了非整肃不可的地步了。威尔第通过研究罗西尼等人的创作以及他本人长期的观察和思索,逐渐形成了自己特有的观点。他认识到那些陈旧

文档评论(0)

heroliuguan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8073070133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