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艾思奇——实践的观点
一、实践是认识的基础
《大众哲学》首先阐述了实践的含义。《大众哲学》说:“所谓实践,简单地说,就是改变世界改变环境的活动。”“实践就是去改变事物,这是最重要的一点。我们常常把实践称做`变革的实践或`批判的实践,就是这个意思。”“人类在社会中,是不断的在实践里生活着的。为要取得生活资料,他不能不改变他的周围的东西。”这里,他指出了生产实践是人类社会的基本活动。
然后又指出:“在实践中,我们一方面是依着理论去改变事物,是我们的主观与客观的事物在对立,在斗争,一方面就在这斗争中可以矫正主观中的错误,使它和客观的事物一致。这样,实践是主观和客观的`对立的统一,只有它能使理论更接近客观的真理,我们要把实践看得比理论更重要,更高级,就是为着这原因。”这里指出了实践能使主观和客观统一。
最后又指出:“一切人类的知识,都是在长久的实践中积蓄下来的。”“只有那在变革的实践中得来的理论,才能够真正把握着事物的本身。并进一步强调指出:“所以我们的认识还有更高的一步,就是实践。在实践中我们证实了理性认识中的推测,并且由此又开始更多的新认识。最真实最具体的知识,是由实践得来的。而新的知识,是由实践得来的。而新的知识,也是在实践中发生的。人类的认识和照相机大不相同的地方,也就在这一点。照相机的本身是死的,它只能够把事物的外形死板地反映下来,事物的外形不变,照相也不会变。但人是活人,人在实践的活动中能够自动地将事物的外形改变,自动地去剥出内部隐藏着的东西,自动地去反映出更深刻的映象。实践是人类的认识的基础。没有实践的活动,我们所晓得的东西就不会加多,不会进步。”从这可以看出,艾思奇指出了实践是认识的基础。
二、实践与哲学的党派性
《大众哲学》中关于实践的范畴主要提到“实践就是去改变事物”“实践使我们认识现实的真理”“最后的真理,始终不能不由实践检证。”可以看出实践范畴表达的意思是实践就是去改变事物,认识到事物本身的真理,最终的真理在实践中检证。关于哲学的党派性范畴,《大众哲学》指出:“最进步的哲学,一定是代表着最进步的实践的立场,没有进步的立场,决不能得到进步的真理,人们常听说所谓哲学要有党派性,不外是这个意思。”实践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一个核心范畴,但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早期阶段,艾思奇是较早对实践作出如此重要的阐述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家,可以说这是艾思奇对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一个重要贡献。
三、关于认识与实践关系认识
他说:“所谓实践,简单地说,就是改变世界改变环境的活动。”实践就是去改变事物,这是最重要的一点。我们常常把实践称做“变革的实践”或“批判的实践”,就是这个意思。他认为,各种人有各种人的实践,一个人在一定的社会里,他们的生活有一定的范围,所以实践也有一定的范围,因为实践的范围不同,所以人们的知识也不会相同的。对于一件事物,由各种生活中的人看来,一定有各种不同的意见。谁的意见对呢?这就要看谁是对于这件事物能够作变革的实践了。“要认识一件事物的真理,只有在改变的行为中去认识,只有实践。”
艾思奇认为,强调实践的重要性,并不是说可以不要理论。虽然理论有主观的色彩,但如果没有它,我们就不知道怎样去实践。理论对于实践的这一指导的能动作用,是不可轻视的。实践的现实结果体现了普遍认识和具体实际的统一。带有普遍性的认识不是凭空产生的,而是在实践的基础上从许多客观实际事物中抽象概括出来的。这种抽象概括是否符合客观实际的本质和规律决定着人们实践的成败。如果人们用符合客观实际的本质和规律的认识去指导实践,就能产生预期的现实结果;反之,如果人们用不符合客观实际的本质和规律的认识去指导实践;就不能产生预期的现实结果,就会遭到失败。
四、关于认识与实践关系认识的深化
艾思奇在第一版和1953年修订版中的论述,在观点上都是正确的,只是侧重点不同。前者是从哲学的党派性出发展开论述的,例如他在第一版说:“哲学不是书斋里的东西。只有站在改变世界的立场上,在实践中去磨练出来的哲学,才`是真的哲学。最进步的哲学,一定是代表着最进步的实践的立场,没有进步的立场,决不能得到进步的真理,我们常听说所谓哲学要有党派性,不外是这个意思。”而后者则删除了对哲学的党派性的表述,重点强调了实践是认识到基础。“实践是我们一切认识的基础,不论我们的感性认识或理性认识,归根到底都是从我们的实际行动中得来的。首先,实际行动使我们不断地获得很多新的感性认识,并由此形成新的理性认识。其次,我们的认识之正确与否,又要拿到实际行动中去加以检查才能得到证明。”艾思奇的这种变化受社会历史环境变迁的影响。党派性最早来自苏联研究模式的提法,写第一版时,艾思奇受苏联影响较大,而1953年修订版修改时期,他明显受毛泽东的《实践论》的影响,因而作了如此改变。其实艾思奇在1953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