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酒入诗选例赏析.doc
酒入诗选例赏析
以酒入诗,古今有之,其中不乏精粹之言,是很值得玩味的。
沽酒之“沽”
“十千沽一斗”(曹植《名都赋》),其“沽”无疑是买。而“青旗沽酒有人家”(辛弃疾《鹧鸪天》)之“沽”,是买还是卖?其实兼而有之。旗为酒家标志,诚然,是卖的。稼轩为此地有山游,有酒喝,自然是要买的。加之“山远近,路横斜”,“春在溪头荠菜花”,岂有不沽赏之理?此乃其一。其二,曹之“沽”,豪情于都市,而辛之“沽”,则忘情于乡野也!至于“意欲到那村肆中沽饮三杯”(《红楼梦》)之“沽”,看似为买,其实大有略饮或粗饮之意。这符合贾雨村当时未仕闲游之况。可见同一“沽”字,因语境、环境、心境不同,其意是有差异的。应加以辨析。
煮酒之“煮”
曹操煮酒论英雄,尽人皆知。但有谁对其“煮”字加以体味?依吾之见,此“煮”之势,不亚于战时鸣金擂鼓之威。甚至使人想到煮酒如煮刘玄德,至少是心理上的汤之,火之。不是吗?曹宴刘,但刘是在惧曹加害于己的心理中,被动地回答谁为英雄的。但被曹有理有据地一一否定了。当曹一语道破“今天下英雄,惟使君与操尔”时,即“破”了刘的以种菜为掩饰的韬晦之计,惊得他的双箸也掉地了。当然,他巧借当时恰有惊雷之机,真的掩饰过去了。其实曹、刘均为英雄。英雄对英雄,火苗对沸酒,相得益“涨”。而“煮”之烘托,功不可没。煮者如此,溢者如何?
温酒之“温”
“云长停盏施英勇,酒尚温时斩华雄”―《三国演义》中的俞涉、潘凤均被华雄所斩,且轻而易举。而关云长斩华雄更是神速莫及。提着华的首级归来投掷于地,其酒还是温热的。此“温”胜过火热。与上之“煮”,亦有异曲同工之妙。
现实中的温酒或烫酒,意在祛寒暖身。与上不可同日而语。但毕竟是生活的温馨,且自斟自乐也!
把酒之“把”
“把酒问青天”(苏轼《水调歌头》),“把酒话桑麻”(孟浩然《过故人庄》),“把酒酹滔滔”(毛泽东《黄鹤楼》),三者皆“把”,但把者有别。前者把天问,把明月,把团圆,把亲情;中者把“地利”,把农事、把归朴;而后者把大海,把心事,把悲壮。就“把态”而言,前者应略举过失;中者平端或平视;而后者前俯一酹也!至于“东篱把酒黄昏后”(李清照《醉花荫》)之“把”,也许有其慰藉一面,但总觉得被暗淡所罩。也许是不同的风格吧!
斟酒之“斟”
斟有气魄吗?回答是肯定的。如南宋张孝祥的《过洞庭》中的“细斟北斗”便是。你看,以七星带柄之北斗为杯,将其一一斟满,并以“万象为宾客”,是何等壮丽、高旷、坦荡!而斟之细与高之旷,在造势上不正是相辅相成吗?
斟,是敬重的,或郑重的,它比口语的“倒”或“洒”,略高一筹。吾以为是的。
劝酒之“劝”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王维《送元二使安西》)。其劝,情真意切,甚至愈劝,愈显其舍不得故人离去。而“助情谁劝我千觞”(《红楼梦》黛玉《咏菊》)之“劝”,则有企望他(她)人之意。真乃兴致难抑也!
现实中的劝酒之“劝”,不乏软磨硬泡之功,即非将你灌醉不可,就不足为取了,甚至有亵渎酒文化之嫌吧!
醉酒之“醉”
论醉之奇异,莫过于杜甫的《饮中八仙歌》了!这是一仙一醉态的写照图。如“知章骑马似乘船,眼花落井水底眠。汝阳三斗始朝天,道逢麴车口流涎,恨不移封向酒泉”便是。可谓愈醉愈喝,愈喝愈醉,令人忍俊不禁。其实他们的醉,有超世的,有傲世的,也有厌世的。或有泄愤的,有遣愁的,也有不可名状的。但有一点是共同的,那就是当时黑暗现实的异化。其中有不可否认的消极性。倒是“家家扶得醉人归”(王驾《社日》)之“醉”,醉于农家之乐,丰收之喜,颇有浓郁乡情。而“醉听清吟胜管弦”(白居易《与梦得沽酒闲饮,且约后期》)及本诗中的“更待菊黄家酝熟,共君一醉一陶然”,则醉得自在、自然而高雅。宋代刘克庄的“醉里偶摇桂树,人间唤作凉风”,更是醉出奇思幻想的“游仙”之风,浪漫情调。堪称醉之神品也!
醉于名山秀水,那是醉的引申与升华,故不赘述。
酒醒之“醒”
“今宵酒醒何处?”(柳永《雨霖铃》),醒后不知何处,可见醒前已醉多时。并非微醉,而是深度的忘却一切。知醉于何处的是晏几道的“酒醒帘幕低垂”(《临江仙》),可醒后仍有闭塞之感(帘幕)。但也有李白的“但愿长醉不复醒”(《将进酒》)的。此之“不复醒”,实乃醒而不醉,或醉而仍醒。愈是“愿长醉”,愈是不醉也。可谓正话反说。因醉是现实的醒悟。或曰醉是醒的异化。事实难道不是如此?
酒杯之“杯”
杯,可大可小,可深可浅,其容量自然有别。“万艳同杯”(《红楼梦》)之杯,非同一般,其内是“百花之蕤,万木之汁,麟髓凤乳,酿制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