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国藩的“非常之处”.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曾国藩的“非常之处”

曾国藩的“非常之处” 游宇明 没有一个天生的完人,人之所谓完美,都是一步步修炼出来的。晚清名臣曾国藩非常注意修身,其方法之一就是“研几”。几者,细节也,研几,就是重视、讲究细节。   30岁以前,曾国藩静不下心来,非常喜欢交游。玩的时候忘乎所以,回了家却非常后悔。他的日记不止一次记录过对自己浮躁心性的反省。道光二十二年十月十七日,曾国藩早晨读完《易经》,出门拜访朋友,后来到杜兰溪家参加了他儿子的婚礼。参加完婚礼,本想回家用功,但突然记起那天是朋友何子敬的生日,于是去何家庆生。吃饭、听昆曲,直到初更时分才回。曾国藩在当天的日记中批评自己说:“明知尽可不去,而心一散漫,便有世俗周旋的意思,又有姑且随流的意思。总是立志不坚,不能斩断葛根,截然由义,故一引便放逸了。”   曾国藩年轻时心高气傲,说话又过于直接,不懂得迂回,经常跟朋友发生冲突。比如他曾经就因为一件小事,与同乡郑小珊互相谩骂,说了不少脏话。曾国藩觉得自己做得很不应该,他在日记里反省说:“小珊前与予有隙,细思皆我之不是。苟我素以忠信待人,何至人不见信?苟我素能礼人以敬,何至人有慢言?且即令人有不是,何至肆口谩骂,忿戾不顾,几于忘身及亲若此!此事余有三大过:平日不信不敬,相恃太深,一也;此时一语不合,忿恨无礼,二也;龃龉之后,人反平易,我反悍然不近人情,三也。恶言不出于口,忿言不反于身,此之不知,遑论其他?”   有时曾国藩不是心高气傲,而是无原则地吹捧。道光二十二年十月初四,朋友黎吉云拜访他,给他看自己新写的诗,曾国藩内心觉得写得并不怎样,但在言语上却极力夸奖。对自己这种不诚信的行为,曾国藩很不满意,他在日记中说:“赞叹有不由衷语,谈诗妄作深语。”在另一篇日记中他更进一步反思此类事说:“我诚能言必忠信,不欺人,不妄语,积久人自知之。不赞人亦不怪……苟有试而誉人,人且引以为重。若日日誉人,人必不重我言矣!欺人自欺,灭忠信,丧廉耻,皆在于此。”   爱美之心,人皆有之,看到漂亮异性,多瞥几眼,本是人之常情,然而,即使是这样的事,曾国藩也不允许自己做。在朋友家里看到女主人,“注视数次”,他觉得“大无礼”。在另一位朋友家看到漂亮的姬妾,“目屡邪视”,他批评自己“直不是人,耻心丧尽,更问其他?”   咸丰五年,曾国藩几次听送信的长夫说,弟弟曾国潢资助欧阳夫人在衡阳五马冲买了100亩土地,作为曾国藩的私产。曾国藩立即写信予以拒绝,他说:“国藩出仕二十年,官到二品,封妻荫子,且督师于外,薄有时名。今父亲与叔父且未分析,两世兄弟洽洽一堂,国藩无自置私田之理。况田与蒋家垄相近,尤为鄙陋,此风一开,将来澄弟必置私产于暮下,温弟必置私产于大步桥,植弟、季弟必置私产于中沙、紫甸等处,将来子孙必有轻弃祖居而移徙外家者。”“内子女流不明大义,纪泽儿年幼无知,全仗诸弟教训,引入正大一路。若引之入于鄙私一路,则将来计较锱铢,局量日窄,难可挽回。”   说真话,看到曾氏如此注重个人细节,我内心充满了感动。曾氏也算是个走运之人,中进士之后十年七迁,不到40岁就当了副部长,以后又办湘军,事业风生水起,然而,纵观他的一生,我们可以发现,曾国藩对自己的道德要求极其严苛,一点也不因个人的得意而放松。反省自己到如此境界,不要说在晚清那样的道德沦丧的乱世,就是在现在的太平时期,又有几个人可以做到呢?   曾国藩如此“研几”,一方面当然是因为个人的功名心。古人做事业的一个目标是光宗耀祖,曾国藩也不例外,而做官无疑是光宗耀祖的捷径。想做官,就必须得到同僚和上级认同。注重细节,正是取得大家认同的方式之一。另一方面曾国藩也想通过“研几”教育家人。曾国藩是个非常有忧患意识的人,这种忧患意识不仅表现在他尽心国事,希望不因自己的过失让朝廷生出疑心,从而避灾远祸,还表现在他期望弟弟和子孙读书明理,学会以正确的方法做人处世。渴盼家人做好某种事,他自然先得让自己做个榜样。当然,除了上面这些世俗的目的外,曾国藩还有一个更高的目标,那就是通过学做圣人最后成为圣人。曾国藩的日记和书信都不止一次地写到对于某种事,圣人如何如何说,怎样怎样做。潜台词是说,他所做的事都是以圣人的要求作为标杆的,圣人觉得对的,他才去做;圣人认为不对的,他坚决拒绝。   “非常之人总有非常之处”,用这句话去套曾国藩的“研几”,真是恰当极了。 1

文档评论(0)

ghwes75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