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病常用诊法-培训课件.ppt

  1. 1、本文档共13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3、便血 便下鲜血,系肠络损伤的表现。多为温邪深入营血,损伤肠络引起。此外,大便色黑,亦是便血的征象,如吴又可说:“尽因失下,邪热久羁,无由以泄,血为热搏,留于经络,败为紫血,溢于肠胃,腐为黑血,便色如漆。”多见于肠腑蓄血证,并见少腹硬满疼痛,神昏如狂,舌质瘀紫等。 三、察神色辨脉象: (一)辨常见脉象 1、浮脉、洪脉、数脉、滑脉 浮脉:主表,候卫分之邪。浮而兼数,为温病初起风热病邪在卫分;脉浮大而芤,为阳明热盛津气已虚之证;浮而促则为在里郁热有外达之机。 洪脉:主热证、实证,多见于阳明热盛证,如暑温初起,暑热充斥阳明者,可伴见壮热、大渴、大汗;若脉洪大而见芤象。表示阳明热盛而津气已伤;寸脉洪大,为热伤肺气。 数脉:脉浮而数,主温邪在表;洪大而数为气分热邪亢盛;脉数而细,脉数而躁急,不浮不沉是热郁于里,主热入营分,营阴受损,或热在下焦,真阴受劫;脉见虚数,为邪少虚多,内有虚热。 滑脉:为热盛邪实,正气充盈。若濡滑而数,多为湿热交蒸;脉滑而弦,属痰热结聚。 2、濡脉、缓脉、弦脉、沉脉、伏脉 濡脉:脉濡缓为湿邪偏重;脉濡而数为湿热交蒸;若脉濡细无力,为病久正虚,胃气未复。 缓脉:多见于湿温病初起;病久胃气未复者亦可见缓脉,多缓而无力。 弦脉:脉弦细而缓,多见于湿温初起,邪阻气分时;脉弦而数,为热郁少阳,胆热炽盛之证;若弦而兼滑,多为痰热之象;脉弦劲而数,主邪热亢盛,肝风内动。 沉脉:脉沉实有力,为热结肠腑,多见阳明腑实或下焦蓄血;若沉弱或沉而无力,为腑实热结而津液已亏;脉沉细而涩,为热灼真阴主证。 伏脉:主里证,邪势内伏,可为战汗先兆,多见肢冷、爪甲青紫;如脉伏匿难触,多为阴阳离决,阳气欲脱。 (二)察神色 1、察神气: 区别有神与无神。有神者目光明亮有精彩,瞳仁灵转、神思清晰、气息匀静、行动轻捷等,其感邪较轻、正气未伤、脏腑功能较正常,预后良好。 无神,又称失神。目光晦暗、瞳仁呆滞或闭目倦卧、萎靡懒言,或神思不清、闭目即有所见、喃喃自语、手撒遗尿等,为感邪重、正气已虚,甚至元气将脱,心神失守,预后较差。 2、观肤色: 面赤:满面正赤,多为阳明热炽;两颧潮红,多见于温病后期,为肾阴虚损,虚火上浮。 面垢:指面色垢晦,如油腻或烟薰之色,为瘟疫毒邪熏蒸。 面黄:主湿邪为患,面色淡黄为湿温初起;面目俱黄,鲜明如橘子色者,为湿热蕴蒸发黄;若黄而晦暗则为寒湿发黄。 面白:温病初起,面色白而见寒战鼓颔,皮肤粟起,为感邪极盛、阳气闭郁不能外达所致;素体阳虚者感受湿热病邪后,初起多面呈白色;邪热深入血分,出血过多,气随血脱时,可见面色白;面色苍白而同时四肢厥冷、大汗淋漓、神倦踡卧、脉微细欲绝者,为阳气外脱之证。 面唇青紫:为热入营血,营阴被灼,凝滞瘀阻的征象。 面黑:温病面黑为火极似水,示预后不良。 头面红肿:每连及耳颊、颈项,且多伴憎寒发热,咽喉肿痛,是大头瘟特有的见证。 肌肤甲错:指形体消瘦,肌肤粗糙甲错,松弛起皱,为温病后期,阴伤较甚,不能滋润皮肤所致。 ? * (四)汗出异常 汗液为水谷精微所化生。正常人在天气温暖时,气血趋向体表,腠理疏泄,故常有汗,而当天气寒冷时,阳气内藏,气血趋于里,故少汗或无汗。在正常情况下,汗出具有润泽肌肤、调和营卫,发散多余阳热而调节体温,排除有害物质等作用。 在温病过程中,由于感受外邪而致腠理开合失司,或阳热亢盛而迫津外泄,或津液亏损而致汗源不足等原因,均可出现汗出之异常——包括当有汗而无汗和不当汗而出汗。临床上通过对温病过程中汗出异常的辨察,有助于了解邪热的轻重浅深和津液正气的盛衰,正如章虚谷说:“测汗者,测之以审津液之存亡、气机之通塞也”。 1、无汗 如见于温病初起,伴有发热、恶寒、头痛、苔薄白等症状,为邪在卫分,邪郁肌表,闭塞腠理所致。 如见于温病极期,伴有身热夜甚、烦躁,舌绛,脉细数等症状,为邪在营血,劫烁营阴,津液不足,无作汗之源所致。 2、时有汗出 指汗随热势起伏而时出。一般表现为汗出热减,继而复热,为湿热郁蒸之象,多见于湿温病和暑湿之证。 体虚外感风寒所致的中风也可见时有汗出,但中风兼有恶风、周身酸楚,苔薄白,脉浮缓等症状,而湿热郁蒸则有湿热蕴郁中焦的气分见证,两者的表现和病机各不相同。正如吴鞠通所说:“若系中风,汗出则身痛解,而热不作矣;今继而复热者,乃湿热相蒸之汗。湿属阴邪,其气留连,不能因汗而退,故继而热”。 3、大汗 指全身大量汗出。温病过程中每可见大汗,如伴有壮热,大渴,脉洪大等症状,为阳明气分热炽,蒸腾内外,迫津外泄所致;上述证候如兼见背微恶寒,脉洪大而芤等症状,为热盛阳明而兼有气阴不足。如表现为骤然大汗,淋漓不止,并见气短神疲,甚则喘喝欲脱,唇干齿燥,舌红无津,脉散大等症状,为津气外脱的亡阴征象。如

文档评论(0)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