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高温和低温损伤
硬膜外热血肿应与生前外伤性硬脑膜外血肿鉴别。 前者因血液中含碳氧血红蛋白,而呈砖红色、樱桃红色、巧克力色或暗红色;因血液受热产生气泡,血肿中可见大小不等的空腔;若颅骨被烧裂,板障骨髓中的脂肪溢人,其中可含脂肪成分。“热血肿”与颅骨内板紧粘,易从硬脑膜上剥离。 后者体积较小,呈暗红色;不含脂肪;无蜂窝状空隙;与硬脑膜紧密粘连;死者头部常伴有外伤痕迹,且有生活反应。 (4)胃肠道改变 生前烧伤致死者,因死前有吞咽功能,故胃肠道粘膜表面可有烟灰和炭末沉积。 可见应激性胃肠粘膜出血、糜烂。 (5)其他内脏改变 烧死前若曾发生休克,内脏可出现退行性改变,如心、肝、肾、肾上腺及中枢神经细胞的变性或坏死。迅速烧死者,可无上述改变。 (四)烧死死亡原因 1、窒息 由于火场中氧气耗尽,加之吸入热的或刺激性气体、火焰、烟雾等引起的急性喉水肿和支气管痉挛,分泌物堵塞呼吸道或急性肺水肿皆可导致窒息死亡。 2、一氧化碳或其他有毒气体中毒 火场中一氧化碳或有机化学物质如羊毛、合成建筑材料、塑料、纺织品燃烧时释放的有毒气体 (如丙烯醛、N02、N04,氰氢酸等)中毒。 3、休克 烧灼所致剧痛,可引起原发性休克死亡。 二度以上大面积烧伤,可因血浆经创面流失,而于伤后12-48小时发生低血容量性休克死亡。 4、烧伤并发症 烧伤的各种严重并发症,如喉水肿、创面感染所致败血症或脓毒血症、急性肾功能衰竭或尿毒症,以及急性心功能衰竭等均可导致死亡。 火灾现场房屋倒塌或逃离时跳窗高坠引起严重的机械性损伤亦可导致死亡。 (五)法医学鉴定 1、生前烧死与死后焚尸的鉴别 火场中的尸体,必须经系统的尸体剖验及血液化验,并综合其他有关资料,进行全面分析才能作出正确的鉴定。 2、烧伤时间的判断 根据烧伤部位的炎症反应和痂皮形成情况,可推断烧伤时间。 * * 高温和低温损伤 四川大学 华西基础医学与法医学院 刘敏 高温损伤 一、高温损伤的概念 高温损伤的分类 包括烧伤 烫伤 日射病 热射病 火焰或高温的固体(如炭块、金属块等)引起的损伤称烧伤(burn)。 蒸汽或高温液体引起的损伤称烫伤(scald)。 二者的致伤机制与基本病理改变无异,仅致伤物性状不同,故合并讨论。 二、烧伤与烧死 烧伤多见于生产或日常生活中的意外事故或蓄意伤害,属法医临床学检验对象。 烧死多见于意外事故、纵火杀人或焚尸灭迹,少见于自杀。 烧伤程度取决于致伤物的温度及机体与之接触的时间和面积等。 (一)烧伤深度划分为四度。 I度烧伤(红斑形成) 热作用损伤表皮浅层(未累及基底细胞层),局部毛细血管及小动脉扩张充血。 表现为局部红斑。 红斑为生活反应,尸体受高热作 用,不出现红斑。 I度烧伤因未损及基底层,愈合后不留瘢痕。 一般40℃~50℃温度短时间作用于局部即可引起I度烧伤。 温度越高,达到同样烧伤程度所需时间越短。 浅Ⅱ度烧伤(水泡形成) 热作用伤及表皮全层及真皮浅层,致使血管通透性增高,血浆渗出,渗出液聚积于表皮与真皮之间或表皮内部,形成透明或混浊微带红色水泡。 烧伤形成的水泡为生活反应,但应注意与腐败水泡的鉴别。后者水泡液除蛋白含量及细胞数目少外并有气体。 深Ⅱ度烧伤 伤及真皮深层,累及毛囊、汗腺、皮脂腺,但真皮深部的附件仍残留。 表现为皮肤全层凝固性坏死、表面形成灰色或黄褐色痂皮,痂皮周围及底部血管扩张充血,血管内血栓形成,坏死组织与活组织之间可见白细胞浸润带。 Ⅲ度烧伤 高热作用使皮肤、皮下组织,甚至肌肉、骨骼等坏死和凝固。 表现为组织因水分丧失,蛋白凝固,变硬、变脆而呈黑色。 Ⅳ度烧伤 皮肤、皮下组织,甚至肌肉、骨骼被烧焦炭化。 (二)烧伤面积的计算 多采用新九分法或手掌法。 新九分法 将人体各部分定为若干个9%。 头颈部为1个9 双上肢为2个9 躯干为3个9 双下肢(包括臀部)为5个9 另加1%。 手掌法 以伤者本人五指并拢的一个手掌面积作为1%。 测出的烧伤面积与伤者体表总面积之比即为烧伤的百分比面积。 体表总面积的计算方法: 体表总面积=0.61h(身高m)+O.0128w(体重kg)-0.1529(m2) 烧伤面积大小对人体的影响比烧伤深度更重要。 一般认为,二度烧伤面积达体表的50%或三度烧伤面积达体表的33%即可引起死亡。 (三)烧死形态学改变 1、体表征象 烧死者皮肤有红斑、水泡、坏死、炭化等各种不同程度烧伤。 体表及口鼻咽部有烟灰炭末沉着。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