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4 卷 1 期 中国城市研究 (电子期刊) Vol.4 No.1
2009 年 6 月 E-JOURNAL OF CHINA URBAN STUDIES June., 2009
读区域管治的创新尝试—苏锡常都市圈规划
杨犇
华东师范大学中国现代城市研究中心,上海200062 )
摘要:长期以来区域经济的发展受到行政区划的刚性约束。作为我国第一个经政府批准实施的都市圈空间
规划,苏锡常都市圈规划是跨越行政区划进行区域合作和协调发展的一种尝试,具有一定的示范意义,因
而受到了重视和推广,然而该规划也像其他都市圈规划一样面临着各种各样的问 。本文的目的在于通过
解读苏锡常都市圈规划存在的问 ,探寻规划未能达到预期效果的原因,以期为同类规划提供借鉴。
关键词:行政区经济;都市圈; 都市圈规划;苏锡常
中图分类号:D630.1 文献标识码:A
1 引言
行政区经济”是指地方经济与行政区划紧密叠合的现象,它是中国经济社会转型时期
[1]
的一种过渡型经济形态 。近年来,随着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逐步过渡和政府职能的转换,
[2]
行政区经济”格局逐步淡化,城市的发展逐步冲破行政区划的围墙 。都市圈”可以看作是
城市发展突破行政区划的一种尝试和创新,都市圈规划与其他强调促进地方经济发展的规划
[3]
的显著区别在 ,规划对象是多个行政区主体,规划的目的在于协调 ,因此都市圈规划被
[4]
视作城市和区域管治模式的创新 。
位于长三角地区的苏州、无锡、常州是我国人口最密集、经济和城市化水平最发达地区
之一,区位优越,交通便利,也是 苏南模式”的典型区域和带动江苏社会经济现代化的先导
地区。2007 年,苏锡常以仅占江苏省17.07%的面积18.93%的人口,创造了占全省44.44%
[5]
的 GDP 和 53.77%的实际利用外资率 ,在江苏省乃至整个长三角的经济社会中占有举足
轻重的地位。
苏锡常所处的经济社会环境正面临着日趋激烈的竞争态势,经济全球化、城市加速化等
正对苏锡常的发展产生积极而深刻的影响。采用何种适当的地域空间组织模式,从而实现这
一地区社会、经济及生态环境的协调发展成为关注的热点,也引发了许多理论和实践探索。
江苏省最终选择了构建苏锡常都市圈来缓和苏锡常三市城市竞争,实现苏锡常三市和江苏省
的共同发展。
本文试图通过解读这一都市圈规划,来探寻规划未能达到预期效果的原因和规划存在的
问题,以期为同类规划提供借鉴。
2 都市圈与都市圈规划
2.1 都市圈概念
[6]
都市圈的概念 1988 年引入我国 。在江苏规划苏锡常都市圈前,国内外对都市圈有
收稿日期: 2009-3-28
作者简介: 杨犇(1985- ) ,男,硕士,华东师范大学中国现代城市研究中心
1 期 解读区域管治的创新尝试—苏锡常都市圈规划 21
相近的概念。基 城市人口统计的需要,美国最早使用了 大都市区”(Metropolitan Area)这
[7]
一概念。1950 年代,法国地理学家戈特曼(JeanGottmann ) 提出大都市圈(Mega-lopolis) 。
1950 年代日本在定义了都市圈”后,1960 年代又提出 大都市圈”概念。1996 年我国经济学
[8] [9]
家王建 提出在我国建立九大都市经济圈(Megalopolis) 。周一星 认为都市区是由中心市(城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