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我国职业教育吸引力的历史透视.PDF
专 题·职业教育· 教育发展研究2010.7
我国职业教育吸引力的历史透视
笮孟景舟
摘 要:我国职业教育经历了“实业教育”、“职业教育”、“技术教育”、“职业技术教育”和“新职业教育”等阶段,其
吸引力呈现出“高-低-高-低”的轨迹。总体而言,历史上我国职业教育吸引力主要是靠“奖励出身”、“统一分配”、“对
口升学”等外生因素拉动的,职业教育的本体价值没有得到有效体现。因此,要增强职业教育吸引力,须让职业教育回
归本体。
关键词:职业教育吸引力
如何增强职业教育吸引力,是目前职教界关注 等优厚的外在因素维系的。因此,实业教育制度在创
的热点话题。职业教育的吸引力依赖于人们为其设 立之初,就背离了它的初衷,导致制度异化,自然也
计的组织制度。笔者认为,职业教育吸引力可分为 不会有真正的吸引力。
内生吸引力和外生吸引力。内生吸引力是职业教育 实业教育的上述状况,激起了当时实业界和知识
组织制度本身及由其引发的一系列行为所产生的; 界要求变革的呼声。民国初期废除了“奖给出身”作为
外生吸引力则是由职业教育组织制度以外的因素所 升官晋爵阶梯的制度。当时颁布的《壬子癸卯学制》,
导致的。以制度作为一种重要的内生资源分析,我 认定职业学校不以升学为目的,学生毕业后亦不给予
国现代职业教育经历了实业教育、职业教育、技术教 升学机会,使实业学校成为终结性教育。这些内外部
育、职业技术教育、新职业教育等五个阶段。 的制度变革在促使实业教育由制度异化向制度本身
本文试图在以“制度变迁”为经度、以“内生与外 回归中具有积极的作用,但变革的结果却并不理想,
生”为纬度的坐标系中,探究影响我国职业教育吸引 实业教育仍然没有摆脱“毕业即失业”的命运。
力的诸因素。 实业教育制度自身的积重难返,酿成了一场更
大的变革———以职业教育制度取而代之。1922年正
一、靠“奖给出身”、“出国留学”等外在因素维系
式确立了职业教育制度。职业教育制度与实业教育
职业教育吸引力的阶段
教育制度相比,有以下几方面的不同:一是学习对象
我国职业教育的产生是被动御敌的副产品。[1] 国的不同。实业教育仿自日本。而职业教育则取自美
1840年,面对西方列强的侵略,资产阶级改良派提出 国。二是驱动力不同。实业教育的驱动力是“教育救
“师夷长技以制夷”,希望通过发展实业来拯救民族 国”,强调“富国裕民”,可以说是社会本位;而职业教
危亡。发展实业、必先兴教育成为当时实业界和知 育的驱动力则由“教育救国”转向“教育救民”,强调
识界的共同主张。因此,我国职业教育的产生并不 “谋个性之发展”。三是职业教育体现了平民教育思
是由于经济发展的迫切需要,而是源于民族危机。 想。实业教育实行的是收费制度,入学者多为富家子
实业教育制度创立之初,从表象上看似乎颇具 弟;职业教育以不收取学费为原则。四是学制不同。
吸引力,但这种吸引力是靠“奖给出身”、“出国留学” 实业教育实行的是实业学校和普通学校分设的 “双
孟景舟/ 天津大学职业技术教育学院 博士研究生 (天津 300072) 河南科技学院职教与经济社会发展研究中心 (新乡 453003)
- 54 -
我国职业教育吸引力的历史透视
轨制”,而职业教育实行的则是将职业学校、师范学 技术教育制度在形成和发展过程中虽然受到各
校和普通中学混为一体的“综合制”。 种因素的干扰,但还是为我国培养了大量的技术人
职业教育制度相对实业教育制度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