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蔡澜-我不是才子,也别叫我食神
蔡澜:我不是才子,也别叫我食神 他的美食烟火升腾、爱情活色生香、写作笔耕不辍、生意如火如荼,但蔡澜总以一种桀骜不羁和放浪形骸的形象,与时代抗衡。他不喜欢所有标签,坦言,只想做个有人味的人
合作多年的成龙曾说蔡澜是“所有人的朋友”。老友倪匡也评价说,蔡澜是一个从来不会有人背后说他坏话的人
蔡澜身处是非之圈,身边尽是拔尖人精,如何做到真诚与完美的重合?
文字里的蔡澜是小心狷介、圭臬分明的,他对“好”人要求很高,比如迟到、邋遢、无礼、话多、肤浅,都是他的雷池禁地
现实中的蔡澜立体复现了他的文字,不苟言笑。对略微尖锐的问题,他会迂回搪塞,给出一个四平八稳的标准答案,要么就如他面对“倪匡和金庸的文字,你觉得谁的更好?”这种问题时,他会巧妙地转移话题
蔡澜在书中形容自己“狐狸脸”,配套上一个八面玲珑的周全脑,他尽力维护着每个人的尊严和心情
要怎样的自持自控,才能让这份毫无死角的情商保持高速运转?蔡澜私底下究竟是个怎样的人?或者他并没有私底下,他的私底下仅仅只在内心
你要对艺术有良心,还是对钱有良心?
提到蔡澜,许多人想到的都是“香港四大才子”和”食神”之名。但今年77岁的蔡澜,其实做了40年的电影。父亲蔡文玄是一位新加坡诗人,同时担任邵氏公司的电影发行及宣传,兼职影院经理
因此,蔡澜是在电影院里看着戏长大的,他少年时代就在新加坡《南洋商报》发表影评。1957年,17岁的蔡澜深受邵逸夫的器重,担任了邵氏电影公司的驻日经理,后就读日本大学艺术学部共度电影课编导系
门楣传承和科班学习后,23岁的蔡澜到了香港,正式任职邵氏电影监制,制作了一系列成龙电影,如《城市猎人》《龙兄虎弟》《重案组》等
当被问及为何从影40年,却从来没有做一次导演时,蔡澜说,导演拍电影需要一两年,但监制可以同时做四五部戏,接触四五个剧组,比较全面
这份答案显得相当套路。他自己透露过,自己最爱的导演是鬼才斯坦利40年,监制最多的邵氏商业电影风格完全是南辕北辙。他自己就曾向邵逸夫建议过,我们可不可以拍九部卖座的电影,拍一部自己喜欢的电影呢?
在那个电影产业如日中天的年代,随意攒一部都能赚钱,因此邵逸夫立刻反问他:十部都卖座,为何要去拍一部不卖座的呢?
也许,他真正不去触碰导演位置的真正原因,更像是一份近乡情怯的负担感,骨子里有对顶级电影艺术的执念,又怯于艺术与卖座之间的反比。他说,“你要对艺术有良心,还是要对钱有良心?”
在蔡澜眼里,电影是挚爱,却对电影行业深恶痛绝。因为电影明明是群策群力的产物,可所有的导演都喜欢说:这是我的电影。他谈论起现今的电影行业,摇首喟叹:“一个业外土豪,因为投资就能对电影指手画脚,电影行业是病态产业。所以现今中国所有的导演和电影我都不喜欢。”
电影行业是他唯一表达出泾渭分明的厌恶的话题。“我认为每个人都应该到了某阶段就一鞠躬下舞台,你不能一直霸占那个位置,霸占到人家把你踢下来为止,到了一个阶段就应该停止,去做别的事情。”
蔡澜这段意味深长的话,不禁让人想起他另一位好友,武侠导演张彻。后者捧红了众多邵氏武打巨星,终身执念电影,老来却穷困潦倒。徒子徒孙恭贺他从影40周年,聚众拍摄了《义胆群英》,并把这部集中了李修贤、姜大卫、狄龙、周星驰的卖座电影,票房收入尽数赠予恩师张彻。张彻却把这笔收入再次投入电影
廉颇老矣,尚能饭否?晚年张彻就如他电影里的侠士,壮志未酬,悲怆苍凉。也许蔡澜就是看破了电影与时代功利性的残忍淘汰,选择了“悠然下楼梯”(狄龙原话),改行写作
略带粗暴,是最简单的接地气
其实蔡澜写作并不算改行,他14岁就在新加坡《星洲日报》发表过小说《疯人院》。40岁时,他受邀在香港《东方早报》副刊《龙门阵》写文。有了一定的读者基础后,老友倪匡将他推荐给金庸先生。从此蔡澜在金庸的《明报》副刊开了一个名叫“草草不工”的长期专栏。“草草不工”四个字是他的自谦,形容潦草与马虎。但实际上,蔡澜对于写作有着锱铢必较的严谨。他说这是父亲自幼的教诲
蔡澜的小文在结构上像欧欢在结尾处反转。在语言风格上,他坚持用国语写作,平白直叙。文章整体沿袭他钟意的明朝小品文,精悍简练,没有废话
他也如他喜欢的作家汪曾祺那样,常在文章中加一些简单粗暴的民间问候语。比如汪曾祺写栀子花的手法便深得他心:“栀子花粗粗大大,又香得掸都掸不开,于是为文雅人不取,以为品格不高。栀子花说:去你妈的,我就是要这样香,香得痛痛快快,你??他妈的管得着吗?”
蔡澜在文中常称爱慕虚荣的女人为“专业八婆”,文里也毫不避讳时常用“你老母”等民间粤语口头感叹词。但他说,这几者无非指向同一个目标:传播更广泛
结构的新颖让他的专栏在杂文盛行的《明报》副刊脱颖而出;国语虽不如粤语词句的生动,却能囊括所有华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