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9.7 基元反应的过渡态理论大意 过渡态理论又称活化络合物理论或 ...
§9.7 基元反应的过渡态理论大意
过渡态理论又称活化络合物理论或绝对反应速率理论,是1931(1935年由艾林(Eyring)和波兰尼(Polanyi)提出的。这个理论的基本看法是:当两个具有足够能量的反应物分子相互接近时,分子的价键要经过重排,能量要经过重新分配,方能变成产物分子,在此过程中要经过一过渡态,处于过渡态的反应系统称为活化络合物。反应物分子通过过渡态的速率就是反应速率。
(1)势能面和过渡态理论中的活化能
过渡态理论在描述反应究竟是如何进行的时,采用了一个物理模型,即反应系统的势能面。由于势能面的求得需要求解量子力学方程,是相当复杂的一项计算工作,故这里只作定性的描述。
原子间的相互作用表现为原子间存在势能V,势能是原子核间距r的函数,即V = f (r)。现以一个原子与一个分子的置换反应为例。
A + B(C ( A…B…C( A(B + C
该反应为三原子反应系统,则其势能应当与rA(B、rB(C、rA(C(或者与rA(B、rB(C及角(ABC)有关,需要四维空间图形来表示,这是不可能的,故必须固定一个变量,以便转化为三维立体图表示。通常固定(ABC为180o,即A、B、C三个原子在一条直线上进行所谓的共线碰撞,以势能V对rA(B和rB(C作图,即得所谓的势能面。该势能面为空间三维曲面,为方便起见,通常将立体的势能曲面投影到rAB和rBC平面上, 凡势能相同的点连成曲线, 这种曲线称为等势能线。这就好像在地图上用等高线来表示地形的高低一样, 如图9.8所示。图中每
图9.8 反应系统势能面投影图
一点代表了反应系统中一特定的线性构型A—B—C的势能。在等势能线旁标注的数值是指势能的相对值,数值愈大,表示系统的势能愈高;数值愈小,表示系统的势能愈低。图中等势能线的密集程度代表势能变化的陡度。例如当rAB和rBC很小时,势能急剧升高;当rAB和rBC很大时,势能升高缓慢。位于“高原”顶端的S点,代表三个原子A、B、C完全分离的高势能态。图中R点处于势能低谷中,代表A远离B—C分子的状态,即反应的始态;P点处于另一侧的势能深谷中, 代表C远离A—B分子的状态, 即反应的终态。从反应物到产物, 可以有许多途径,但只有图中虚线所表示的途径R…Q…P所需爬越的势垒(或称能峰)最低, 即所需的能量最小, 这是反应最有可能实现的捷径, 这条途径称为“最小能量途径”或“反应坐标”,亦就是沿R点附近的深谷翻过Q点附近的马鞍峰地区(如图9.9所示),然后直下P点处的深谷。沿着反应坐标R…Q…P进行反应时,可不必先破坏B—C键再进行A—B键的形成,而是沿着下述更为有利途径:
A + B(C (( A…B…C (( A(B + C
这时B(C键的断裂和A(B键的形成同时进行,这就要求形成一个中间过渡的三原子状态,即图中Q点所表示的状态,这种三原子状态称为反应的过渡态,A…B…C称为活化络合物。因此可以认为,任何反应进行时均分为两步:(1)反应物先一同形成活化络合物;(2)活化络合物分解为产物。但这两步并不是截然分开的,也就是说活化络合物或过渡态并不是一个稳定的平衡态。如果用图9.8中虚线所示的R…Q…P反应途径作为横坐标,以势能为纵坐标作图,则可得图9.10。图中R点和Q点的势能差,即势能面上R点和Q点的高度差,亦即反应进行时所需爬越的势垒(b,因此
(b·L=Eb
就是过渡态理论中反应的活化能。
图9.9 反应途径示意图 图9.10 反应途径的势能图
原则上可以用量子力学方法计算反应系统的势能面,从势能面上推测出最可能的反应途径,从过渡态在势能面上的位置,可确定活化络合物的构型及反应势垒的高度(即反应的活化能)。虽然计算机技术已得到重大发展并且建立了多种理论运算程序和方法,但目前仍然只能对一些相对简单的系统作较准确的计算,而对复杂的反应系统只能作近似的计算。
(2)过渡态理论速率常数公式的建立
过渡态理论是以反应系统的势能面为基础的。这个理论认为,一旦反应物达到过渡态的构型,亦即势能面上的代表点一旦自反应物深谷R达到过渡态Q,则反应物就一定向产物深谷P转化。因此,只要计算出单位体积、单位时间内由反应物深谷越过过渡态的分子数,就可得知反应速率。但在具体求算速率常数时,需作以下两点近似和假设。
1.反应系统的能量分布总是符合玻耳兹曼分布,而且假设即使系统处于不平衡态,活化络合物的浓度也总是可以从平衡态理论计算。以双分子反应
A + B AB((( 产物
为例,其中AB(即为活化络合物,因此可得
或 (9.43)
应该强调指出的是,这里的AB(并不是一个稳定的物质或是一个反应的中间产物,而仅仅是由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Yageo-武汉力源.PDF
- ZnS基纳米荧光粉体的设计与合成研究 - 电子科技大学电子信息材料与 ....PPT
- ZnO肖特基势垒紫外探测器 - 发光学报.PDF
- ZnTeZnTeCu复合背接触层对CdTe太阳电池器件性能的影响.PDF
- ZnO纳米柱的可控生长及其光学性质.PDF
- Yealink VCS 网络部署方案2015 年10 月.PDF
- ZPG-127矿用光控自动洒水降尘装置.DOC
- ZSKxyz一2高速数控钻床用电主轴驱动器.PDF
- VM700AT视频测量仪.PDF
- Wanyu 顶极医美中心.PPT
- ZX5235变压器综合测试仪-常州市致新精密电子有限公司.PDF
- [SONY]BVP-E30系列产品手册.PDF
- ZSM-5 分子筛的低温等离子体再生特性 - 环境工程学报.PDF
- [电动机械L19补充教材]东华书局_发电机与变压器模式.ppt.ppt
- ˉ现代科学专题综述.PDF
- ó素ULDT!$H基u在内管细胞中的表及临床意义.PDF
- §第三章 一维问题 §3.1 一维定态的一些特例 1, 一维方势阱问题 ....DOC
- δ 惨杂电子元件与传统电子元件特性之比较.PDF
- “五.四”学制下“基于母语环境的英语自主性阅读与表达能力培养途径研究”.PPT
- ZLX系列安装使用手册-Electro-Voice.PDF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