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跋《中国磬史》(外一篇)
跋《中国磬史》(外一篇) 应该是2013年底或是2014年初,肯定是张传伦先生散文集出版之后,一次听他兴致勃勃地谈起又写了一篇得意的文章,我不禁脱口而出:有些文章多一篇少一篇关系不大,别人也可以写,只有“磬史”才是你能写而别人写不了的。你应该抓紧先把“磬史”写出来。二十年磬的收藏及相关资料的收集整理研究,如果让别人抢了先,那就太遗憾了。张传伦莞尔一笑,非常自信:我一点不着急,别人写别人的,我要写的“磬史”,别人或许写不出,还是我写最合适。然后就没了音信
按照《中国国家地理》执行主编单之蔷的说法,文集无系统,著作有中心。如此说来,著作比文集要难得多。文集像个筐,什么都可装,文集中多一篇少一篇差别不大;文集外多一部少一部无关宏旨。而著作要严谨得多,要尽可能面面俱到,何况著的是“史”呢?更何况是前无古人的“磬史”呢!
一晃就到了2015年3月,张传伦对我说:我准备动手写《中国磬史》了,但你们得跟我订个合同,这样对双方都是督促和约束。我说没问题。按照惯例,我们熟悉的作者只有写作意愿而一字未写,先签订一份约稿合同,待作者交了全部定稿后,再换签正式出版合同。但李勃洋社长听到《中国磬史》这个选题,一反常规,二话不说,直接就签订了出版合同。事实证明了出版者的睿目卓识,也证明了《中国磬史》的物超所值。书稿只完成了60%,就已经获得了国家出版基金专项扶持
在认识张传伦之前,我是相信美国《独立宣言》的名言:“人人生而平等。”(All men are created equal.)现在,我更相信乔治“所有动物都平等,但有些动物比其他动物更平等。” (All animals are equal, but some animals are more equal than others.)张传伦就是上天特别眷顾之人,所谓“得天独厚”。他是散文家,出版了大散文专著《柳如是与绛云峰》(把真实人物与著名奇石糅合在一起)、散文集《铁如意》,季羡林先生主编、我社出版的《百年美文点大饭店的厨师提高技术。在熙熙攘攘的收藏爱好者中,他是擅长写作的收藏鉴赏家;在为数有限勤于动笔的收藏鉴赏家中,甚至是专业的历史学家、古音乐史学家中,也是他早早发现了唯有磬史还没人涉足,故而为此默默地准备了几十载,这如果还不算上天的厚爱,那什么才是呢?
与张传伦交往,不由自主地会有感慨:人与人的差别怎么就那么大呢?他在上述几个领域都很成功,我只是当个编辑还时时感到力不从心。对过分较真的作者,即使是朋友,也敬而远之,唯恐精力欠缺能力不足而被人埋怨落了包涵,所以退掉了钱钟书?<液椭0迩抛?家的两部专著。就算喜欢传主,爱读传主的著作,而且也理解作者追求完美之心,但还是不敢轻易接手稿件,就像老司机,见惯了道路上的血雨腥风,越开车胆子越小;责任心也好,恐惧感也罢,无过即为功。倘若不是张传伦先生的坚持,这部《中国磬史》我连责编都不想当:策划了,书稿到手了,可以交给其他编辑了。“臣之壮也,犹不如人;今老矣,无能为也已。”知难而退,知趣让贤
张传伦异常勤奋,昨天厦门,今天北京,明天上海,后天杭州。因为听了朋友对甘肃天水人文地理风物民俗美食的介绍,第二天就订了机票奔赴陇上,走一路,学一路,结交朋友,满载而归。前几年他在香港报纸开有专栏,深受文化人的欢迎。二十多年前就经常在《收藏家》杂志上发论文、随笔,可以这么说,他在天津,不如在京、沪名气大;他在香港,可能比祖国大陆知音多,墙里开花墙外香。董桥先生就是先读了张传伦谈溥雪斋、王世襄等人的文字,多次写文章予以赞扬,辗转收购了张传伦出让的藏品,最后才由相知而相识
张传伦生活习惯良好,黎明即起,不是写字,就是作文。不上歌厅,不下舞池,不进赌场,往来穿梭于中国大陆与中国香港及日本的各种拍卖会,乐此不疲。以一己并不富裕的财力,做着国家应干的抢救某些文物免于流失的事业。恪尽孝道,每周为老娘烹调佳肴,帮老爹更衣洗澡。严于律己,宽以待人,人有一技之长,必能尽其所能。张传伦结交的多是名士、专家。青少年时,受益于家族的渊源,得到了溥佐、启功、吴玉如等先生的教导和奖掖。及长,更是得到了范曾、董桥等大师及其他朋友的信任和关爱。《铁如意》付梓,董桥先生特意作序《山爱夕阳时》予以支持。《中国磬史》出版,董桥先生不但写了《题中国磬史》的文章,还用陆放翁诗句做了七言对联相赠:“寄怀楚水吴山外,得意唐诗晋帖间”。并写有边跋:“传伦仁棣巨著《中国磬史》付梓,欣逢花甲吉庆,聊书此联颂贺林下岁月静好。丙申芒种香岛董桥。”又书横幅“麟经磬史”。可见董桥先生对张传伦的赞赏和帮助,对《中国磬史》寄寓的期望之高。刻铜名家王少杰先生,不仅为张传伦专门镌刻“中国磬史”之印,还在铜印四周刻了百字跋文,以示衷心祝贺
张传伦利用自己丰富的收藏,不仅出版了《张传伦说供石》,这部《中国磬史》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