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3、2椰子树与平等.pptVIP

  1. 1、本文档共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五、3、2椰子树与平等

* * 椰子树与平等 滕州市羊庄中学 作者简介: 王小波(1952—1997),北京人。1968年去云南插队,1978年考入中国人民大学学习商业管理。1984年至1988年赴美国匹兹堡大学学习,获硕士学位后回国。曾任教于北京大学和中国人民大学,后辞职专事写作。1997年4月11日病逝于北京。代表作有长篇小说《时代三部曲》、电影文学剧本《东宫·西宫》、杂文集《思维的乐趣》、《我的精神家园》、《沉默的大多数》等。 作为一个关怀整个社会和人类的自由主义知识分子,王小波在他的杂文中积极弘扬科学、理性、独立、自由、宽容的理念,坚决反对愚昧、专制、教条、虚伪、奴气等反文明的恶习,充分表现了知识分子“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王小波的杂文充满了幽默的谐趣。散文评论家林贤治认为:“幽默,玩笑,在中国作家中并不显得匮乏;在20世纪90年代,甚至因此酿成一种可恶的风气。幽默而可恶,就因为没有道义感,甚至反道义。能够把道义感和幽默感结合起来,锻炼出一种风格,不仅五十年,就算新文学运动以来的近百年间,也没有几个人。鲁迅是唯一的。王小波虽然尚未达到鲁迅的博大与深刻,但他在一个独断的意识形态下创造出来的‘假正经’文风中自成格局,也可以说是唯一的,难以替代的。” 整体把握: 浏览全文,标注生字词,把握全文意旨,理清思路。思考以下几个问题。 (1)标题是《椰子树与平等》,请问作者想表达的意思是什么?请从原文中找出根据。 (2)关于诸葛亮砍椰子树的原因分析有三种,请你分析予以查找与概括。 (3)作者认为消除不平等有两种方式,作者赞同哪一种?为什么? 合作探究: (1)标题是《椰子树与平等》,请问作者想表达的意思是什么?请从原文中找出根据。 作者是借“椰子树”来说明自己对“平等”的看法。原文中作者说“我这篇文章题目在说椰子,实质在谈平等问题,挂羊头卖狗肉,正是我的用意”。作者其实是想阐明自己对于“平等”的观点。 合作探究: (2)关于诸葛亮砍椰子树的原因分析有三种,请你分析予以查找与概括。 原因一:诸葛亮为了用孔孟之道教化蛮夷之人而砍树,并且用武力威胁别人执行。 原因二:诸葛亮为了纠正蛮夷之人轻狂的道德缺陷而砍树。 原因三:诸葛亮为了让不同地域的人达到生活与道义平等而砍树。 合作探究: (3)作者认为消除不平等有两种方式,作者赞同哪一种?为什么? 消除不平等有两种方式,其一是“向上拉平”,其一是“向下拉平”。作者赞成“向上拉平”,因为我们可以从用语中看出作者对于“向下拉平”的讽刺意味。具体来说,比如,“要把所有的正常人都变成残疾人就很容易:只消用铁棍一敲,一声惨叫,这就变过来了。诸葛先生采取的是向下拉平之道,结果就害得我吃不上椰子。” 品析语言: .结合课文语境,品析作者的语言特点。 ①帕霍姆最后需要的土地只有从头到脚六英尺那么一小块。 ②就以诸葛亮先生为例,那身道袍料子虽好,穿在身上除了捂汗和捂痱子,捂不出别的来;至于那顶道冠,既不遮阳,也不挡雨,只能招马蜂进去做窝。 ③另一种方法则是:一旦聪明人和傻人起了争执,我们总说傻人有理。久而久之,聪明人也会变傻。 第①句:作者有意识地运用对比来造成强烈的反差,以形成强烈的反讽意味。具体地说,便是帕霍姆追求之心极大,可得到的极小,这之间的对比形成了讽刺的效果。 第②句:作者在这句里运用了独特的想像与夸张来造成幽默的表达效果。 第③句:作者在这句里通过故意违反常理的思维方式得出一个荒谬的结果来表达讽刺之意。 布置作业: 1、《椰子树与平等》是反对还是赞成市场经济的竞争观? 2、《椰子树与平等》写了许多公然违反常识、违反正常逻辑的荒谬之举,但笔调平静、平和,一点也没有愤慨的样子,这样写有什么好处?这和《黑羊》有无类似之处?

文档评论(0)

swa708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