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寡肽的生理功能
寡肽营养的研究进展
李娜, 李晓凤,马国栋, 刘强, 刘涛, 潘江龙
(济南大学泉城学院 山东 济南 250022)
摘 要:肽是由氨基酸组成蛋白质结构与功能片段,肽链上氨基酸残基数在 10 个以内的称之寡肽,寡肽具有重要生理功能。该文介绍寡肽在生物体内吸收机制及特点,综述寡肽营养作用,并对高 F 值寡肽和大豆寡肽研究进展进行阐述。
关键词:寡肽;高 F 值寡肽;大豆寡肽
Study advances on oligo-peptide
LI Na, Li XIAO-feng , MA GUO-dong , LIU Qiang, LIU Tao PAN JIANG-long
(College of Quancheng,University Of Jian, Jinan 250022, China)
peptide is consisted by amino acids,It is the fragments of protein’s structure and functionIf the number of amino acids in the peptide chain is below 10, the peptide is called oligo–peptide. Oligo–peptide have an important physiological role. This paper points out the absorbing mechanism and characteristics of the oligo–peptide in body, sums up the nutrition of the oligo–peptide expatiates the progress of high F ratio oligo–peptide and soybean oligo–peptide.
Key words:oligo–peptide; high F ratio; oligo–peptide; soybean; oilgo–peptide
l寡肽的概念及寡肽理论的提出
1.1寡肽的基本概念
寡肽由氨基酸组成,是蛋白质的结构与功能片段.并使蛋白质具有数以千万计的生理功能。肽本身也具有很强的生物活性。由2个或3个氨基酸脱水缩合而成的肽分别叫二肽和三肽,以此类推为四肽、五肽……。一般说来,肤链上氨基酸数目在10个以内的叫寡肽,10~50个的叫多肽,50个以上的叫蛋白质。最简单的肽是由两个氨基酸组成的二肽,其中含有1个肽键;目前多数研究认为,肠道内只存在运载二肽和三肽的运输系统,对大肽的大规模运输很少,人们习惯上也把寡肽中的二、三肽称为小肽。
1.2寡肽吸收理论的提出和发展
蛋白质在动物的消化道内经各种消化酶的作用,降解为游离氨基酸(FAA)和寡肽(0P)。传统的代澍模型认为:只有游离氨基酸才能被动物直接吸收利用,寡肽只有再降解成游离氨基酸才能被动物吸收利用。近年来的研究表明,蛋白质在消化道中的消化终产物的大部分往往是小肽,而且小肽能完整地通过肠黏膜细胞进入体循环。血液循环中的小肽能直接参与组织蛋白质的合成,此外,肝脏、肾脏、皮肤和其他组织也能完整地利用小肽。1953年Agor首先观察到肠道能完整地吸收转运双苷肽。1960年Newav和smith研究发现,蛋白质在小肠内的消化产物除了氨基酸外,还有大量的小肽,而且肽可完整进入肠黏膜细胞。这个发现引发了对小肽研究的热潮。首先,1962年Drock—coop等在血浆中发现有特殊肽的存在,如含羟脯氨基酸的肽。而后,1971年Adibi喂小鼠双苷肽后,用同位素示踪法在血浆中检测到了这些肽。1989年webb等的研究表明,蛋白质降解产物大部分是二或三个氨基酸残基组成的小肽,它们能以完整形式被吸收进入循环系统。经过深入研究发现,在小肠存在一个低聚肽吸收通道,并且1984年Ara等在小肠黏膜上发现了小肠载体;1994年Fei等克隆了小肽的I型载体;1996年Adibi克隆了小肠的Ⅱ型载体。这样肽能被完整吸收的观点逐渐被人们认识和利用。
2寡肽的吸收和转运机制及吸收特点
2.1 寡肽的吸收机制和转运机制
寡肽与氨基酸吸收机制完全不同,它是一个依靠H+浓度、ca2+浓度、电导和耗能的独立过程,同时寡肽吸收的速度和效率更高。单胃动物体内寡肽转运机理可能有以下三种形式:①具有pH依赖性的氢离子和钠离子转运体系,不消耗ATP。1994年Daniel等研究表明,小肽转运的动力来源于质子的电化学梯度,质子向细胞内转运产生的动力驱使小肽向细胞内运动,这样小肽就以扩散的形式进入细胞,引起细胞浆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中国华电集团有限公司电力生产事故调查管理办法.pdf VIP
- 2025年绵阳市中考数学试题卷(含答案解析).docx
- 中信证券-技术跃迁专题研究系列之六半导体光学主题:半导体设备基石,国产超精密光学未来可期.pdf
- 如何利用抖音本地生活直播实现百万级增长—王亚楠 -2022-.pdf VIP
- 环保管家项目质量保障措施与服务标准.docx VIP
- 道路工程施工组织设计道路工程施工组织设计.docx VIP
- 光催化还原二氧化碳 汇报.pptx VIP
- 西藏自治区专业技术人员公共服务平台职称系统操作手册.PDF VIP
- 2024《管理学原理》中级带背工具书.docx
- 2025-2026学年小学科学大象版五年级上册-大象版(2001)教学设计合集.docx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