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北路理番同知的转型-移驻鹿港、固守海防.PDFVIP

第三节北路理番同知的转型-移驻鹿港、固守海防.PDF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第三节北路理番同知的转型-移驻鹿港、固守海防

第二章 北路理番同知的設置與變革 - 41 - 第三節 北路理番同知的轉型-移駐鹿港、固守海防 鹿港在鄭氏時期就由漢人所開闢,為船舶停泊及登陸地點,但在清領初 期並不受到清廷重視。當人口漸增、民間事務漸趨複雜後,清朝政府才開始 設官治理,且隨著人民開發腳步,漸次調整政府官制組織,以利施政與管理 相關事務。鹿港為清代臺灣中部商業重鎮,鹿港之發展也呈現出臺灣中部開 發之歷史軌跡,而鹿港由一個小港口發展成商業大城,促使清廷不斷的加強 鹿港防務,最後把北路理番同知移駐於此。以下從北路理番同知移駐前之鹿 港開發、官治組織及武備分述如下,並從地理上、軍事上及商業上的優越地 位,來探討北路理番同知移駐鹿港的歷史背景。 一、鹿港地名之由來 鹿港名稱由來有數說,一說為其地位處中部地區米穀輸出港,以米倉之 方者稱「鹿」,謂鹿港之名起自有眾多米倉之港口;又一說為港口初闢之時, 1 2 鹿麋成群,因以得稱。或謂鹿港的地形像一隻鹿,故名。也有人認為鹿港為 鹿皮、鹿角、鹿茸、鹿脯之出口地,以此命名為鹿仔港,後將「仔」去掉, 3 改稱鹿港。《鹿港鎮志》,沿革篇載:鹿港地名之由來,以盛產鹿而得名最 4 有可能,其次則為平埔族Rokau-an一詞之轉譯。 5 鹿港在清代別名也不少,王世慶在〈鹿港開港史〉提及:鹿港原名鹿仔 6 港,一名漉仔港,或名鹿子港。乾隆四十八年(1783),福州將軍永德上〈請 7 設鹿港正口疏〉,始稱鹿港。清朝中葉「鹿港」與「鹿仔港」之名稱是一直 交互並用,故史料中有時稱鹿港,有時稱鹿仔港,本文中也將出現兩種名稱 並用,但皆指鹿港一地。 二、鹿港的開發 1 洪敏麟,《臺灣舊地名之沿革》,冊二,下(南投:臺灣省文獻會,民國七十三年),頁245。 2 安倍明義,《臺灣地名研究》(台北:武陵出版社,1996年三版四刷),頁158。 3 陳瑞隆,《臺灣鄉鎮地名源由》(台南:世峰出版社,2002年一版三刷),頁136。 4 黃秀政,《鹿港鎮志》,沿革篇(彰化:鹿港鎮公所,民國八十九年),頁117。 5 此篇文章名為張炳楠所作,但僅是掛名,實由王世慶所作。 6 王世慶,〈鹿港開港史〉,《臺灣文獻》,十九卷一期,民國五十七年三月,頁2;《明清史料》, 戊篇,第二本稱為漉仔港;余文儀所修《續修臺灣府志》稱為鹿子港。 7 永德,〈請設鹿港正口疏〉,收入周璽,《彰化縣志》,卷十二藝文志‧奏疏,頁395。 - 42 - 清代臺灣北路理番同知研究(1766~1888) 臺灣南部開發始於荷蘭時期和鄭氏時期,到了清領時代,臺灣南部可耕 地愈來愈有限,康熙朝後期漢人人口增加快速,新移民只得向臺灣中北部發 展,臺灣中部廣大的平原大多未經開墾,加上河川縱橫,灌溉水源容易取得, 使漢人移民中部者眾,而彰化地區的水利系統建設在乾隆年間獲得很大的成 就,加速了中部地區的開發,鹿港為中部天然良港,自然成為中部地區米穀 集散地,人口聚集,貿易興盛。 (一)、清領以前 鹿港一帶,在漢人尚未移入以前,原屬於平埔族的巴布薩族(Babuza) 馬芝遴社的活動地點,因缺乏記載鹿港之史料,故研究此時期鹿港歷史者, 多為臆測推論,而無法斷言,例如何金鑄認為鄭芝龍、顏思齊等入北港、築 塞以居,鎮撫土番,北港位鹿港之南,相距甚近,以當時漢人在西部之墾殖, 8 鹿港一帶必有漢人耕獵形跡。黃秀政認為明代末葉,閩南漁戶對臺灣西岸, 已非常熟悉,故捕魚時在鹿港上岸取得補給,或與馬芝遴社從事交易,亦有 9 可能。其學生陳靜寬認同此一說法,並認為馬芝遴社門繪紅毛人像,可推論 10 荷據時代馬芝遴社已有荷蘭人足跡,並與漢人有交易行為。 故清領以前,因 年代久遠,草萊未闢,故只能從斷簡殘篇中推論鹿港之歷

文档评论(0)

ldj215322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