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2章第2章植物体的形态结构和发育第2节茎
第二节 茎;一. 茎的生理功能和经济利用;二.茎的形态
(一)茎的形态特征
1. 节和节间
节(node):茎上着生叶的地方
节间(internode):两个节之间的部分
枝条(shoot):着生叶和芽的茎,枝条有长短之分
长枝多为营养枝,短枝多为生殖枝
2. 茎和根的主要区别:
茎有节和节间,在节上生叶,在叶腋和茎的顶端生芽。
;3.叶痕(leaf scar):落叶植物在茎上留下的叶柄痕迹。
4 维管束痕(bundle scar):叶痕内的点线状突 起,是叶柄和茎间的维管束断离后留的痕迹。
5.芽鳞痕(bud scale scar):顶芽开展时,外围的芽鳞片脱落后留下的痕迹
;;(二)芽的概念和芽的类型;3.芽的类型;(2) 按芽鳞的有无分;花芽:是产生花或花序的雏体,由一些花部原 基或一丛花原基(花序原基)组成;(4)按芽生理活动状态分;(三)茎的生长习性;(四)分枝的类型;3.假二叉分枝:具对生叶的植物,在顶芽停止生长或顶芽是花芽,在花芽开花后,由顶芽下的两侧腋芽同时发育成二叉状分枝
意义:增强同化和吸收面积,产生强大的营养能力,为生殖生长做充分准备;(一)双子叶植物茎的初生结构:包括表皮、皮层和维管柱
;表皮——原表皮发育而成
表皮细胞:单层、或多或少狭长形,无细胞间隙,一般无叶绿体,液泡发达,常有花青素,暴露的切向壁往往增厚,且具角质膜,有时有蜡质。
气孔器:水和气进出的通道
毛状体:保护、降低蒸腾,具钩的毛使茎具有攀缘作用。
功能:保护作用;2.皮层:由基本分生组织发育而来,位于表皮内方,多层细胞
无外皮层,内皮层在多数植物茎内不显著或不存在,但在水生植物茎中,或一些植物的地下茎中普遍存在。;组成;;3.维管柱: 包括维管束、髓和髓射线无中柱鞘
(1)维管束:由原形成层发育而来,包括初生木质部、束中形成层和初生韧皮部组成的束状结构,束与束间以薄壁细胞相隔,排成一轮。; 初生木质部; 初生韧皮部; 维管形成层;(2)髓和髓射线;维管束的类型;?比较双子叶植物根和茎在初生结构上的异同
相同:均由表皮、皮层和维管柱三部分组成,各部分细胞类型也基本相同,初生韧皮部发育顺序均为外始式
不同:(1)根的表皮上有根毛,无气孔,茎则相反,有气孔而无根毛。
(2)根具内皮层和中柱鞘,内皮层具凯氏带;茎多无显著的内皮层,均无凯氏带和中柱鞘。
(3)根的初生木质部与初生韧皮部各自成束,相间排列;茎中二者成内外并列的排列方式,共同组成维管束。
(4)根的初生木质部的发育方式为外始式,而茎中为内始式。茎中有髓及髓射线,根仅有少数有髓,多数根中央为后生木质部占据。;(二)裸子植物的初生结构;(三)单子叶植物茎的初生结构;单子叶植物茎的初生结构;;3. 维管束只有木质部和韧皮部组成,无形成层。都是外韧维管束和有限维管束。;4 茎能一定程度增粗的原因是
(1)初生组织细胞的长大
(2)初生加厚分生组织的活动
在叶原基和幼叶下面,几层扁长形细胞平周分裂增生细胞使茎加粗;5 单子叶植物茎的初生结构 ——玉米 、小麦茎的结构;(1)表皮:茎的最外层,排列整齐。纵切面上可见由长短细胞构成。;;(2)基本组织:;(3)维管束: 散生在基本组织中;后生韧皮部:
细胞排列整齐,横切面上多边形为筛管分子,和其交叉排列的长方形细胞为伴胞
原生韧皮部:
和维管束鞘交接处的不整齐和细胞形状模糊的带状结构,是最初分化出来的韧皮部。;后生木质部:
两个较大的孔纹导管,之间有小形厚壁的管胞构成的狭带
原生木质部:
2-3个直列的较小的环纹或螺纹导管组成,最前面向心的一个往往在生长过程被拉破由腔隙代替;五 茎的次生生长和次生结构;(一)双子叶植物茎的次生结构;三种形成层的区别;(2)维管形成层的细胞组成;(3)原始细胞的增殖;? 拟横向分裂:纺锤状原始细胞斜向地垂周分裂,几乎近似横向分裂,两个子细胞通过斜向滑动,各以尖端相互错位,上面的一个向下伸展,下面的一个向上延伸,产生纵向的侵入生长(正在生长的子细胞插入相邻细胞间,在向前延伸中,各以尖端把另一细胞沿着胞间层处加以分离的生长类型);B 射线的产生
;(4)维管形成层的活动:;双子叶植物茎次生维管组织内,次生木质部居内,次生韧皮部居外,相对排列和初生结构中的共同成束存在不同
?形成层除切向分裂向内外增生新的维管组织外,还要径向和其他方向的分裂以扩大形成层本身周径
?次生结构中,次生木质部占的比例大于次生韧皮部
? 维管射线的出现和髓射线的延长,使次生维管组织内同时出现了轴向和径向系统之分。; ?形成层带:形成层在理论上只有一层细胞,但当这层细胞在活跃分裂时,难于区分原始细胞和其衍生细胞,特别是衍生细胞在进一步分化为维管组织时往往也要进行一次或几次平周分裂,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