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教师劳动的特点、产生、社会地位、教师素质.ppt

教师劳动的特点、产生、社会地位、教师素质.ppt

  1. 1、本文档共3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教师劳动的特点、产生、社会地位、教师素质概要

(三)、职业道德素质: 1997年8月,原国家教委、全国教育工会又进一步修订了《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内容为:依法执教; 爱岗敬业;热爱学生; 严谨治学;团结协作; 尊敬家长;廉洁从教; 为人师表。 师爱 师爱及其作用: 教师对学生的爱(简称师爱)是教师顺利开展教育工作的重要的条件之一。 (1)师爱是激励教师做好教育工作的精神动力,又是打开学生心扉的钥匙。 (2)师爱还有助于培养学生友好待人、趋向合群等良好的社会情感和开朗乐观的个性。 师爱具有十分深刻和广泛的内容: 首先,关怀体贴学生。 获得学生的亲近感是师爱的最基本的内容,是教 育的起点和基础。 其次,师爱在较高的层次上是理解感和尊重感。 第三,师爱在更高的层次上是由衷的期待感。 案例分享 一个孩子打断了老师的话 A老师:“我希望把话说完” B老师:“你真粗鲁,你打断了我的话” 布置家庭作业时,两个男孩交头接耳 A老师:“我现在正布置家庭作业,需要把它写下来” B老师:“你们没有比说话更好的事情做了吗?为什么你们不把作业写下来” 情景:周一早晨,班里很乱。孩子们走来走去,大声说话 A老师:我要开始上课了 B老师:别吵了,所有人都坐下,周末已经结束了,这里不是迪斯科舞厅。 STAR * 第四章 教 师 第一节 教师的社会地位、作用及劳动特点 第二节 教师素质 第一节:教师的社会地位、作用及劳动特点 第二节:教师素质 第三节 师生关系 第四节 教师资格与教师进修 第一节 一、教师的社会地位 二、教师劳动的特点 (一)教师职业的产生与发展 (二)教师的社会地位 (三)教师的社会作用 (一)复杂性 (二)创造性 (三)示范性 (四)长期性 (一)教师职业的产生与发展 1、原始社会 ★氏族:母系氏族和父系氏族;巢氏、燧人氏、伏羲氏、 神农氏、后稷氏; ★氏族部落的酋长和老人就是人类社会最早的老师,传 授经验; 2、奴隶社会 ★出现文字和学校 我国教师职业出现可追溯到殷商时期 学校称“庠” ★国家巫师和官吏(西周):专业从事文化整理、研究和教学 中国 3、封建社会 孔子开创了学校教育和教师职业的先河; 汉朝以后,多以儒生为师。 4、近代及现代社会 ★原因:随着近代科技和工业的发展以及科学 技术在生产中广泛应用 ★表现: (1)初等义务教育得到了普及 中等和高等教育迅速发展 (2)教育结构更趋复杂和教育规模更趋扩 大,出现培养教师的初等师范、中等师范 和高等师范 (3)知识经济时代,人类进入学习化社会, 教师职业扩大,教师质量进一步提高 (1)“国将兴,必贵师而重傅;贵师而重傅, 则法度存。”(《荀子〃大略》 “人类灵魂的工程师” 教师是太阳底下再没有比它更优越、更光 荣的职位。(夸美纽斯) (2)小故事: 一人不慎落水,路人聚而欲救之。一人说,落水者是公务员,路人散去一半。另一人说,是公安局的,又散去一半。又有人说,看上去像城管,路人皆散去。突然有人惊呼,是老师,众人皆纷纷跳下将其捞起,此人正欲感谢,众人答:你悲惨地活着吧,这样我们才不会是最底层。 (二)教师的社会地位 (三)教师的社会作用 (1)通过教育活动选择、传播、提升和创造人类文化 学校和教师进行人类文化的代际传承,具有自觉性、 科学合理性和专门性。 (2)通过向受教育者传授文化以培养人 培养人与传授文化知识比较,是教师职业的更为本质的 社会职能 (3)通过传递文化和培养人全面推动人类社会发展 世界上的一切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都是人类自己创造 的,教师通过传授文化知识和培养人才,就可以全面 推动人类社会的发展。 (一)复杂性 (1)教育对象的复杂性 (2)教育任务的复杂性 德、智、体、美等方面 (3)教育过程的复杂性 一个系统过程,它要在有限的时间内,通过各种 因素相互作用,完成一个复杂的综合性的任务目标, 即形成人。 (二)创造性 (1)教师必须对知识进行加工,使知识易于为学生理解和接受,需要教师付出创造性劳动。 (2)现代科技迅猛发展,知识更新十分迅速。教学中融进最新的现代知识,需要教师的创造。 (3)教师面临的教育对象是经常变化的,教师所面临的教育现场是复杂的,需要教师进行创造性劳动。 (4)教育过程要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更需要表现教师劳

文档评论(0)

wyjy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