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耕地土壤属性.doc

  1. 1、本文档共7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三章 耕地土壤属性

第三章 耕地土壤属性 第一节 耕地土壤类型 一、土壤类型及分布 根据全国第二次土壤普查,1983年山西省第二次土壤普查土壤工作分类系统,稷山县土壤共分两大土类,六个亚类,十四个土属,三十五个土种。根据1985年山西省第二次土壤普查土壤工作分类,稷山县土壤分为两个土类,五个亚类,十一个土属,二十五个土种。其分布受地形、地貌、水文、地质条件影响,随地形呈明显变化。具体分布见下表3-1。 注:一、表中分类是按1985年分类系统分类。 二、土壤类型特征及主要生产性能中的分类是按照1983年标准分类,土类、亚类、土属、土种后面括号中即是1985年标准分类。 三、本部分除注明数据为此次调查测定外,其余数据文字内容均为第二次土壤普查的资料数据。 表3-1 稷山县土壤分布状况 土 类 面积(亩) 亚类面积(亩) 分 布 褐 土 857245.7 淋溶褐土 45691.3 西社镇中土地至陈家山中山区、海拔1100-1716米 褐土性土 392963.2 西社、化峪、太阳等乡镇的海拔700-1100米低山区及南北两山丘陵地带和山前倾斜平原以及二级阶地上部 石灰性褐土 418591.2 分布于本县二级阶地上 潮 土 172180.7 脱潮土 69109.2 分布于一级阶地较高处稷峰镇108国道以北及蔡村乡的坡下一部分 潮土 103071.5 汾河两岸河漫滩和一级阶地、较低处 2个土类 1029426.4 1029426.4 二、土壤类型特征及主要生产性能 (一)褐土 褐土分布在平川二级阶地,山前倾斜平原,丘陵和山区的广大地区,海拔在400-1716米之间,包括八个乡镇,为全县主要土壤,占普查面积的83.26%。由于全县牌暖温关干旱的季风气候带,夏季短、温度高又多雨,冬季长、寒冷又干燥。植被多呈旱生型,如:荆条、酸枣,狗尾草、蒿类等。本县褐土,除山地为白云岩、花岗片麻岩、石灰岩、砂岩等风化物形成外,一般都是在富含碳酸盐的第四纪黄土上发育形成的。成土过程不受地下水影响。 褐土一般均具有不同程度的石灰反应,盐基饱和。全剖面呈微碱性反应(PH值7.78-8.6)。其主要特征是:土层深厚,土质均匀,灰棕——灰褐色,由于土体中有一定的淋溶淀积作用,心土或底土层的水热条件比较稳定,故在心土或底土层有一层厚约5-30cm棕——褐色色粘化层,同层或以下,有一厚度不等的钙积层,其碳酸钙含量较高,低者达1-6%,大部分为8-16%,高者达47.3%。同时还有一定的石灰结核。耕地土壤,由于耕层经淋溶后,虽尚呈强石灰反应,但无石灰斑纹的聚积,而在30cm以下的亚表土心土层,常有假菌丝状斑纹淀积,说明有碳酸钙的淋移淀积现象。 本县土体结构除表层常为屑粒状和碎块状外,一般均为块状——棱柱状,一般耕性良好,表层有机质含量平均值:淋溶褐土为36.63g/kg、褐土性土为24.4g/kg、石灰性褐土为19.77g/kg。 褐土是本县的主要农业土壤,若干年来,大部分虽然保留着褐土应有的特征,但和原来的褐土亦有所不同了,因为人类的频繁活动也直接影响其成土方向。然而,这些并不意味着自然土壤的特征完全消失。相反,在褐土(农业土壤)中,还保留着深刻的自然烙印。褐土的主要特征,我们是从自然因素与人为因素综合作用考虑的。 由于生物、地形部位和小气候及人为利用的同,使其内部产生了差异,根据这些差异和附加的成土过程及土类之间的过渡,我们把褐土分为:淋溶褐土,山地褐土,褐土性土,碳酸盐褐土,四个亚类,现分述如下: 1、淋溶褐土 (1)砂岩质淋溶褐土(砂泥质淋溶褐土) 土种:中厚层砂岩质淋溶褐土(代号1)(砂泥质淋土) 1)地理分布:本县淋溶褐土,主要分布于西社镇的中土地至陈家山一带的中山区,海拔在1100-1716米之间,并常与山地褐土呈复域存在,如:马家沟林场等地。 2)形成与特征: 淋溶褐土,土层浅薄,均为未开垦种植的自然土壤。延期植被较好 ,且种类繁多,有油松、山杨、以及荆条、五味子、白草、苔藓、地衣等,一般覆盖率阴坡达80%以上,阳坡达70-80%,大多数次生针叶林及针阔混交林和旱生灌植物。 该土的特征是:具有比较明显的淋溶层,土层中碳酸钙含量较低,PH值为7.7-8.0。但由于其土层较薄,粘化层不甚明显。同时,覆盖度大,土壤经常保持湿润,表层具有2-5cm厚的杜枝落叶层,其下为10cm厚的腐殖质层,颜色发灰,疏松,无石灰反应。有机质含量可达9.627%,有稳定的团粒结构,其下为心土层,约40cm左右,质地轻——砂壤,土体疏松湿润,有较多的植物根,无石灰反应。 养分:据此次调查测定,有机质为36.63g/kg,全氮为1.387 g/kg,有效磷为22.04 mg/kg,速效钾196.43 mg/kg,缓效钾838.78mg/

文档评论(0)

docman126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