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3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藏族美术史第一章
* 藏族美术史 我国西部辽阔浩翰的青藏高原,勤劳淳朴的藏族人民世代生存繁衍在这片接地连天的观音化度的神奇雪域之上。他们以自己超人的智慧胆识,坚忍不拔的毅力和顽强奋斗的精神,创造了藏民族辉煌灿烂的远古文明。 藏族美术作为藏族远古文明中的主要部分,以藏民族文化为主体,形成了一个藏文化圈,它自始至终同本土原始文化、本波教文化、藏传佛教文化和民间民俗文化联系在一起,具有鲜明的民族性、宗教性特征,同时藏民族美术长期不断的受到中原文化、南亚中亚文化及古希腊、古波斯文化的影响,在历史上形成了几次较大规模的交融高潮,使藏族美术带上了明显的外来文化生态特征,其独特的地域性,鲜明的民族性,神圣的宗教性,兼收并蓄的包容性等特点,构成藏族美术自成体系的艺术风格,从一个侧面建构了中华民族美术尤其是佛教美术的文化传统。 藏族是我国一个具有悠久历史和灿烂文化的民族,历史上她曾创造了古老的阿里文化,藏南的雅砻文化,藏东贡布文化和东北部康巴文化,藏北草原羌塘文化,日喀则为中心的后藏文化和举世闻名的拉萨圣地文化等。 1 藏族美术的起源 藏族美术的发生发展同藏族的历史沿革有着密切关联,其渊源应该是在四千多年前的藏族先民的劳动生活中萌发的,其美术覆盖面先后包括了东到横断山一带,南达丽江流域,西起克什米尔,北至青海高原的广阔领域,其文化腹心一直处在拉萨、日喀则地区,具有明确的地域性特点。虽然当时的艺术同人们的日常生活用品是结为一体的,但远古藏族先民已在卡若文化、卡约文化、曲贡文化、日土文化的营造中创造了一系列的类美术现象:新旧石器的形制、形状;陶器的形制、纹饰、色彩;棚舍穴居的选址建造等美术因素中,无不具有土生土长的本土气息。 原始本波教神秘的神灵造型、图腾造型,图符等崇拜物造型、象征及装饰性造型样式的含义,原始岩画的形象情节,大石文化的列阵布局和石块造型等为表征的远古美术,已具有相对成形的美术意匠和手法。在涂面、佩饰等细小的的创美行为和天生成像“让炯”这一审美现象中,美已从自然生发的心理实现,发展到了自觉追求的实践行为。此后相当长一段时期,蕃城南部雅隆河谷的农耕朝文化和蕃城北部的象雄草原游牧文化分别孕育着藏族早期美术。岩画、洞穴壁画渐由符号标划向绘制描画发展,陶器泥制猴面造型代表着原初雕塑艺术的雏形。彩陶盆上的群舞纹样已显示出浓郁的绘画装饰美。 2、藏传佛教美术的兴盛 公元 6 至7 世纪,西藏雅隆落崛起,吐蕃初兴。公元629 年松赞干布继任赞普,他大展文韬武略,以开阔的胸襟高瞻远瞩,实行开放交流的对外政策,建立起威震四海的吐蕃王朝。松赞干布还将崇尚佛教作为立国安邦之策,他颁布的十六条的人伦理法中,第一条就是“敬信三宝”(佛、法、僧);第二条是“修行正法”,其余各条也是依据佛教教义的内容制订,因此可以说吐蕃文化的发展是同佛教的弘扬同步进行的。以拉萨为中心的藏族地域美术融汇统一成初具风范的蕃域原生美术,从此,雪域藏人一改尚武善战的气质,沐浴佛法的甘泉,开始投身于神圣的佛法事业中,而佛教文化从此与藏族人民结下了不解之缘,并与藏民族的历史同舟共济,使佛教美术在藏族美术中得以充分的发展。 故此,藏族美术,尤其是藏传佛教美术,无不与佛法伦理息息相关,究其实质而言,藏族美术的主流是藏传佛教美术,是将佛教的哲理内涵,用美术的形式手段,表达人生的愿望和理想。藏族美术常以超现实主义的表现手法,塑造了鸟语花香神人共处的和谐理想的境界。其佛教教义的表述,有的是直接的,有的是迂回、隐晦的。藏族美术作为佛教传播的重要手段和艺术形式,不仅是佛教信徒所崇拜的偶像模式图解,也是藏传佛教必须遵从的仪理法则,其表现内容特征是对宗教教义、教规的阐释,是宗教内容的艺术化,并随着佛教的兴盛和流传而蓬勃发展。 宋、元时期是藏传佛教后弘期,经过上路律传和下路宏传、佛法的巨灯再次被点燃,藏西北一带以阿里古格王朝为中心,其美术一展先期象雄文化和本波教美术特有的活力和雄浑凝重气势,佛教美术还与民间乡土美术结合起来:玛尼石刻、“擦擦”泥佛、风马旗张挂、小型佛像雕塑、小型佛龛“呷乌”、小型画片“孜各利”、民间“喇嘛玛尼”布画及轻便布幔画等应运而生。佛造像技法被用于“念、鲁、赞”等本土地方神祗造型,美术形式中表现出强烈的人民意愿,并结合中亚美术风格影响而别于南亚造像风格,绘画呈现出与古波斯细密绘格调相融的特色,形成古格美术鲜明独特的地域风貌。 公元 12 世纪以后,西藏喇嘛教各大寺庙,成为封建农奴制度的政治经济中心,为了保持寺庙财富的继承性,公元13 世纪,藏传佛教噶玛噶举派始创了活佛转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