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高考语文复习备考策略 专题17 诗歌鉴赏 古诗词鉴赏中关于意境地考点.docVIP

2016年高考语文复习备考策略 专题17 诗歌鉴赏 古诗词鉴赏中关于意境地考点.doc

此“教育”领域文档为创作者个人分享资料,不作为权威性指导和指引,仅供参考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主标题:高考古诗词鉴赏中关于意境的题型研究 副标题:把握意境考查的基本题型,掌握解题方法。 关键词:意境,题型,方法 难度:4 重要程度:4 内容: 高考诗词鉴赏板块中,常常涉及炼字、意象、描写、修辞手法、表现手法等问题,感觉敏锐思维灵活的同学会发现,这些问题总是或隐或显地与“意境”发生直接或间接的联系。如果在古诗词鉴赏分析中能够将很多琐碎问题“化归”为“意境”问题,思考问题的线索会清晰很多,解决问题的方法也会便捷很多。 那么,“意境”是怎样形成的?怎样表现的?最后表现出了怎样的效果?——这些都是语文高考诗词鉴赏中关于“意境”的重要“考点”。 一、品评诗词,分析诗词是否具有“意境” 王国维说有意境“自成高格”。怎样的作品才可以算是“有意境”的“高格”之作? 05年上海卷提供了两首诗,这两首诗同是描写庐山瀑布的诗作: 望庐山瀑布李白 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庐山瀑布徐凝 虚空落泉千仞直,雷奔入江不暂息。千古长如白练飞,一条界破青山色。 试卷接着提供苏轼《东坡志林?记游庐山》中的一段话:“仆初入庐山,山谷奇秀。……是日有以陈令举《庐山记》见寄者,且行且读,见其中云徐凝、李白之诗。……旋入开元寺,主僧求诗,因作一绝云:‘帝遣银河一派垂,古来惟有谪仙辞。飞流溅沫知多少,不与徐凝洗恶诗。’” 试题:你是否同意苏轼对李、徐两诗的评价,请结合作品谈谈自己的看法。 苏东坡的话之乎者也地挺长,但真正与试题有关的只有四句诗,赞扬李白写出了黄河的气势,嘲笑徐凝的诗是飞沫也懒得洗涮的“恶诗”。 该考题猛一看是任意发挥的试题,其实是以“情”“景”为参照,品评诗词,分析有关诗歌是否其具有人们所说的“意境”的典型题例。“分析诗词是否具有意境”是高考诗词鉴赏中难度较高、综合性最强的考点。 二、还原景象,概括意境的风格特征 01年全国卷即以选择题的形式考查学生“借助想象还原诗词情境”的能力。试卷就韦应物《赋得暮雨送李胄》:“楚江微雨里,建业暮钟时。漠漠帆来重,冥冥鸟去迟。海门深不见,浦树远含滋。相送情无限,沾襟比散丝”提供了四个选项,其中: A.首联两句写黄昏时分,诗人伫立在细雨蒙蒙的江边。这既点明了诗题中的“暮雨”,又照应了诗题中的“送”字。 B.二、三两联描写船帆被细雨打湿而变重,鸟翅因沾雨而无法轻巧地飞翔,天朦朦胧胧看不清通海处,远处江边的树却显得十分滋润。 ——A选项中“黄昏时分,诗人伫立在细雨蒙蒙的江边”是对首联“楚江微雨里,建业暮钟时”的情景的解说; B选项则用描述性的语言将“漠漠帆来重,冥冥鸟去迟。海门深不见,浦树远含滋”还原为细雨蒙蒙、帆船因之而沉重、小鸟因之而笨拙、天地因之而朦胧、远树因之而湿重的情景……考生如果不能以自己的想象作为参照,就无法鉴别试题选项正确还是错误。 在鉴赏诗词意境过程中,“借助想象还原诗词情境”属于最基础的一步。“概括意境的特征”则是更为重要的考点。 三、分析情景,品味情景交融的内涵 “情”与“景”作为“意境”中的两大重要的话题,具体考点主要有以下几个: 1、寻找诗词中的意象 99年全国卷诗词鉴赏题的第二小题: 阅读下面一首唐诗: 漫成一首杜甫 江月去人只数尺,风灯照夜欲三更。沙头宿鹭联拳静,船尾跳鱼拨剌鸣。 问:这首诗的四句分别写了月、灯、鹭、鱼四景,四景又组成了一个统一的意境。下列四首诗中与这种写法相同的一首是 A.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B. 门径俯清溪,茅檐古木齐。红尘飘不到,时有水禽啼。 C. 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D.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这道题表面看是要求学生分析这几首诗的写法,其实是要求学生分析判断这几首诗组合意境的是哪些“景”物。 2、分析“景”的特点 06年湖北卷要求阅读《汉宫秋》第三折[梅花酒]: 呀!俺向着这迥野悲凉。草已添黄,兔早迎霜。犬褪得毛苍,人搠起缨枪,马负着行装,车运着糗粮,打猎起围场。他、他、他,伤心辞汉主;我、我、我,携手上河梁。他部从入穷荒;我銮舆返咸阳。返咸阳,过宫墙;过宫墙,绕回廊;绕回廊,近椒房;近椒房,月昏黄;月昏黄,夜生凉;夜生凉,泣寒蛩;泣寒蛩,绿纱窗;绿纱窗,不思量! 问:有人赞赏《汉宫秋》的词曲“写景写情,当行出色”。这段曲词描写了汉元帝所见、所想的哪两种情景? ——题目问“这段曲词描写了汉元帝所见、所想的”“哪两种情景”,这里所谓的“情景”其实是对《汉宫秋》中的两处“景”——一处是“这迥野悲凉。草已添黄,兔早迎霜”,一处是“返咸阳,过宫墙;过宫墙,绕回廊;绕回廊,近椒房;近椒房,月昏黄;月昏黄,夜生凉;夜生凉,泣寒蜇;泣寒蜇,绿纱窗”——加以分析概括。前一处概括为“旷远悲凉的深秋塞外景况”;后一处概括为“凄清阴冷的秋夜王宫景象”。 3、分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159****9825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