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高考语文复习备考策略 专题17 诗歌鉴赏 漫谈诗歌中地意象和意境.docVIP

2016年高考语文复习备考策略 专题17 诗歌鉴赏 漫谈诗歌中地意象和意境.doc

此“教育”领域文档为创作者个人分享资料,不作为权威性指导和指引,仅供参考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主标题:漫谈诗歌中的意象和意境 副标题:理解意象内涵,把握诗歌意境。 关键词:意象,意境,内涵 难度:2 重要程度:2 内容: 一、意象 所谓“意象”,就是指诗歌中渗透了诗人主观思想感情的客观事物。不同的事物在诗人的作品中被赋予了某些特定的含义,用来表达某种特定的感情,探讨并了解这些被赋予了独特内涵的意象,对我们鉴赏古典诗歌有着极大的帮助。 1、杨柳——惜别怀远。古代诗人抒写离别之情,往往要写到杨柳。相传长安东有一霸桥,汉人送客至此,便折柳赠别。因为“柳”与“留”谐音,挽留之不成,则成惜别,故“折柳”便成了汉代惜别的风俗,具有了“惜别怀远”之意。于是,在以后的诗歌中也都取此寓意。如“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王之涣《凉州词》),出征将士看到杨柳,就想到离别,由于不愿离别,所以连杨柳也怨恨起来,以致在笛声中透露出了这种感情。又如“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李白《春夜洛城闻笛》),诗人春夜难眠,忽闻笛声悠悠,吹奏着“折杨柳曲”,于是便顿生思念故园之情。又如隋代无名氏的《别诗》更具“怀远”之情感:“杨柳青青著地垂,杨花漫漫搅天飞。柳枝折尽花飞尽,借问行人归不归。” 2、杨花、柳絮、飞蓬、孤雁——飘零相离。因为此物具有随风飞舞、漂泊无定的特点,与远离故乡、漂泊他乡的游子极具相似性,于是古代诗人常用来抒发“飘零相离”之愁绪。如“柳絮飞时别洛阳,梅花发后在三湘”(贾至《巴陵夜别王八员外》)。再如“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王维《使至塞上》),诗人虽非游子,他是身负朝廷使命出塞的大臣,而此景此情与游子何异?此处以“蓬”、“雁”自比,曲折地表达出内心的抑郁孤寂、飘零相离的感情。 3、明月——思念愁绪。古诗中,用月亮烘托“思念”是常用笔法。人隔两地难以相聚,而月照中天,千里可共,故将情侣之爱恋、朋友之离愁、母子之相思、兄弟之别恨等情怀寄与明月,带至远方,以慰藉心灵,自宽自解。如“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忽闻友人被贬僻壤而不能当面安慰、设酒饯行,诗人故将无限的同情关切、思念愁绪托付给有情的明月,望它如伴相随,同赴夜郎之西。意蕴幽深,情真意切。再如“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苏轼《水调歌头》),正值中秋,月圆人不圆,诗人借明月而表达了对弟弟子由的深沉思念和安慰之情,“道尽千载离人之心”。 4、夕阳——思乡怀亲。夕阳西下,炊烟袅袅,羊牛回圈,飞鸟归巢,百虫入穴,群鸡上架,这一切怎能不深深触动天涯游子及其在外将士的思家之情呢?因此,古典诗歌中常用“夕阳”来抒写那种思乡怀亲的无尽忧愁。如“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马致远《天净沙秋思》),“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崔颢《黄鹤楼》)。 5、子规——悲苦哀愁。子规,即杜鹃鸟。传说为蜀帝杜宇之魂魄所化,常于夜间鸣叫着“不如归去”、“不如归去”,声音悲哀凄切。因此,它便成了“悲苦哀怨”的意象。如“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诗人借助含有飘零之感、离别之恨的杨花、子规的意象,将其对王昌龄被贬遥远凄凉之地的同情与悲痛隐含于诗句之中。 异彩纷呈的客观事物,成了诗人们抒发各种情感的寄托物,他们托物言志,借物抒情,使古诗词中的意象十分丰富。又如:菊花——脱俗旷达;莲花——洁身自好;梅花——孤芳自赏、性格坚强;浮萍——身世漂泊、居无定所;落花流水——伤春惜春、年华易逝;梧桐细雨——凄楚悲凉;巴山夜雨——悠悠离情;鸿雁、青鸟——思乡、信使;鹧鸪——思乡、凄清;红豆——无尽相思…… 长久的历史文化积淀,使意象具有了一些固定意义,熟悉这些意义,对我们准确理解古诗内涵,把握作者塑造的诗歌形象大有裨益。 二、诗歌中的意境 “意”是指作者的主观感情,“境”是指作者所创设的生活图景,主要是由景物构成。“意境”就是将作者的思想感情和生活场景融合在一起所塑造的耐人寻味的艺术境界。 在意境的创设上,画面或雄浑壮丽,如“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或幽清明净,如“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或沉郁寂寥,如“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或和谐静谧,如“渡头余落日,墟里上孤烟”;或开阔苍凉,如“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或高远辽阔,如“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意境常见的表达术语有四类:(必须记住!必须啊!) ①辽阔、壮阔、宏阔、开阔、壮丽、高远、深远、雄浑、莽苍 ②细腻、朦胧、缠绵、恬静、幽静、幽美、优美、幽清、静谧、明净、宁谧 ③繁复、繁丽、繁华、热烈、喧闹、高亢、淳朴、清丽、和谐 ④清冷、暗淡、渺茫、寥落、萧条、荒凉、冷寂、空寂、孤寂、寂寥、苍凉、沉郁 “一切景语皆情语”,在古代诗歌中,诗人常把要抒发的情感寄寓于所描写的景物之中,即人们常说的融情于景,借景抒情。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159****9825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