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勇名师工作室学术期刊3定稿-双流研培中心.doc

刘勇名师工作室学术期刊3定稿-双流研培中心.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刘勇名师工作室学术期刊3定稿-双流研培中心

前 言 何柳蓉/文 人,只不过是一根苇草,是自然界最脆弱的东西;但他是一根能思想的苇草。——帕斯卡尔 2014,转眼即逝。 这一年,工作室的姐妹们相聚,为语文,谈语文。即使是一棵平凡的苇草,也要做一棵能思想的苇草。 因为, 思想形成人的伟大。 2014,第三期学术期刊,起名《苇草集》,集结导师和学员们这一年走过的语文足迹,让思想的微风吹动苇草的纷飞。 因为, 思想形成人的伟大。 目 录 ? 苇雪纷飞 1 朗诵在中学语文诗歌教学中的应用 1 浅谈初中作文后进生——之作文训练 5 让笔下“风景”美如画 8 不曾预约的精彩 14 架一座品味语言的桥梁 18 韩麦尔先生也在变化中 22 让学生“诗意”地生活 26 ? 苇叶飘香 32 《智子疑邻》教学设计 32 《老王》教案设计 37 《最后一课》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44 《夏感》教学设计 48 《台阶》教学设计 52 《丑小鸭》教学设计 57 《渔家傲 秋思》教学设计 64 《那树》教学设计 71 《武陵春》教案 73 ? 苇笛悠扬 76 写作,请还学生自由与真实 76 《细节描写,生动感人》教学实录 82 走进经典,师生共读 90 最是书香能致远 91 《伊索寓言》课堂实录 96 名著阅读,我们应当有恰当的中期推进策略 99 苇雪纷飞 朗诵在中学语文诗歌教学中的应用 双流实验中学 傅明 摘要:朗诵是感知教材的重要方式,是获得文章内容的主要途径。它不仅可以提高阅读能力,增强艺术鉴赏,更为重要的是,通过朗诵,可以陶冶情操,增强理解,有效地培养学生对语言词汇细致入微的体味能力。本文旨在探讨诗歌教学中如何恰当地运用朗诵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关键词:诗歌教学;语文教学;应用 北师大李道英教授认为:诗歌,是一种高雅艺术,是一种文化素养,尤其是古诗,是古代文学的精华所在,它脍炙人口,对中学生来说,是学习古代文化的一个切入点,学好诗歌,懂些诗歌尤为重要。文学教育离不开诗歌,诗歌是最纯粹的艺术……诗歌在培养学生的文学兴趣上比散文和其他形式更优越,更适合。 一、诗歌朗诵的意义 诗歌教学离不开朗诵,正如鱼虾离不开江河,虎豹离不开山林,花木离不开土地一样。分而述之,诗歌朗诵有如下意义:   1.启悟人性美   朗诵诗歌,既为人类,也为个人。首先,人类需要诗歌为生命找一个理由。该如荷尔德林所说:“人类诗意地栖居在这个星球上。” 其次,老年如散文,中年人像小说,青少年是诗歌。于朗诵中青年人将诗情、诗意、诗心、诗性潜藏于心,于吟诵中便也多了一份豪情壮志、多了一份从容雅趣。   2.体味感情美   古人云:“诗缘情”,“情动而辞发”。朗读者必须披文以入情,表情以达意。这要求学生朗读时必须先体会作者的感情,以自己的人生经验,务求与作者的感情产生共鸣,方能打动听众。没有感情的朗诵肯定是不成功的。   3.再现形象美   我们可以通过对作品形象的载体——文字加以联想和想象,使之在朗读者心中形成“内心视象”,当自己的“内心视象”与作者契合了,也就深得文章意旨了。朗读要打动人,也非得建立起自己的“内心视象”不可,并在朗读中贯彻之,使听者如闻其声,如见其人。   4.理解思想美   古人读书当是今人之朗诵。朱自清先生认为: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其意义的获得一半在声音里头。他说:“要增进学生理解和写作的语文能力,得从正确的朗诵教学入手”,文章要由老师、学生反复读,“有时还得背诵”。   5.感受语言美   朗诵,课文内容入于眼,出于口,闻于耳,记于心,多方感知,对文章感受极为深刻。朗读课文以至于成诵,文章对学生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诵“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生同病相怜人世一叹;诵“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而生恍如隔世、悼然自伤之情。   诗歌语言形象、精炼,这就要求学生用心去读,久而久之,培养了语感,进而化为自己的东西,终身受益。“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旧文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   二、朗诵的技巧与策略   朗读是一种再创作活动,要求师生用有声语言表现原作的主要精神和艺术美感,从而使听众领悟作品内容,在感情上受到感染。   1.恰当选材,陶情养性利其诵 “凡事预则立”,这必要求选好朗诵材料。对高中生来说,好的朗诵材料应该以深刻的思想内涵为内核,以积极进取、乐观科学的人生观、世界观为依托,以无穷的诗意为动力,以富于形象性而适于口诵的简约质美的语言为外观,以节奏、韵律、音乐的美感为引线。   2.正确理解,把握内容悟其义   古语说“诗言志”,古诗词往往用唱的形式来表现,在音乐的美感中传递动人之情,凸现其深邃的思想和喻世的道理。准确地把握作品内容,透彻地理解其内在含义,是作品朗诵重要的前提和基础。固然,朗诵中各种艺术

文档评论(0)

2105194781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