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夜半钟声”之宋人考证举要.doc
“夜半钟声”之宋人考证举要
【摘 要】唐人张继的诗歌《枫桥夜泊》千古流传,其意境清美,情味隽永,历代各种唐诗选本都有将此诗选入。历代文人对末句“夜半钟声到客船”中的“夜半钟声”是有是无,也存有争论,成为中国古典文学文化史上的“公案”。笔者在文中主要就两宋文人对“夜半钟声”的有无观点,做梳理考证举要,并指出“不必拘泥于钟声之有无”,作为今之读者,能感受江南水乡秋夜之幽静、体味旅人的愁绪才是品读此诗的要旨。
【关键词】枫桥夜泊;夜半钟声;考证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这是唐朝诗人张继在安史之乱后,途径苏州寒山寺时写下的诗《枫桥夜泊》。在这首诗中,诗人勾画了月落乌啼、霜天寒夜、江枫渔火、孤舟客子等景象,同时也将自己的羁旅之思、身处乱世无归宿的顾虑恰如其分地流露出来,意境清美,情味隽永,历代各种唐诗选本都有将此诗选入。尤其耐以寻味的是,在此诗流传的千年时光里,历代文人对末句“夜半钟声到客船”中的“夜半钟声”是有是无,存有争论,成为中国古典文学文化史上的“公案”。笔者以下主要就两宋文人对“夜半钟声”的有无观点,做梳理考证举要。
对“夜半钟声”的有无,两宋文人展开了考证举要。
第一种观点,夜半无钟声。
宋人欧阳修认为:“诗人贪求好句而理有不通,亦语病也。……唐人有云:‘姑苏台下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说者亦云句则佳矣,其如三更不是打钟时。”1他有所嘲笑唐人张继作诗并不严谨,为了贪求佳句,明明没有听见钟声而硬写钟声。
宋人魏庆之承袭欧阳修的观点,认为“姑苏台下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是“句好而理不通”,因“三更不是撞钟时”。2
笔者按:持“夜半无钟声”这一观点的评论者不多,而且考证只有一个简单的理由,即夜半三更不是打钟的时间。
第二种观点,夜半钟属实。
宋人计敏夫认为“此地有夜半钟,谓之‘无常钟’,继志其异耳,欧阳认为语病,非也。”3他反驳欧阳修的观点,力挺张继作诗的可信度,确认唐代苏州有夜半钟,也称之为“无常钟”。
宋人陈岩肖也对欧阳修的观点提出异议,他拿亲身经历举证,称“余昔官姑苏,每三鼓尽四鼓初,即诸寺中皆鸣,想自唐时已然也”。又举例称“后观于鹄诗云:‘定知别后家中伴,遥听维山半夜钟。’白乐天云:‘新秋松影下,半夜钟声后。’温庭筠云:“悠然旅榜频回首,无复松窗半夜钟。’”再举皇甫冉、陈羽的诗为例,“则前人言之,不独张继也。”4陈岩肖认为除张继外,另有五位唐人写下“半夜钟”的诗句,证明“半夜钟”并非张继的专利。
宋人王??在《野客丛书》卷二十六中也认为唐诗中写到“半夜钟”的很多,不只限于鹄、白乐天、温庭筠的诗句。他又加举如司空文明“杳杳?E钟发,中宵独听时”,王建“未卧尝闻半夜钟”,陈羽“隔水悠扬半夜钟”,许浑“月照千山半夜钟”,且考证许浑作此诗正在苏州的华严寺,即苏州“半夜钟”确实可信。王??又举例“《江南野?h》载李?c受禅之初,忽夜半一僧撞钟,满州皆惊,召将斩之,曰‘偶得月诗’云云,遂释之”,据此进一步考证“所谓半夜钟,盖有处有之,有处无之,非谓吴中皆如此也”。王??认为寒山寺有“夜半钟”,只是不独有,“夜半钟”也不是苏州地区皆有。
宋人王直方在《兰台诗话》中举例于鹄、白居易、温庭筠三位唐人诗中的“半夜钟”,说明唐代“半夜钟”常见。宋人吴曾在《能改斋漫录》卷三“辨误”中称“王直方《兰台诗话》亦尝辨论第所引,与予不同”,他先引陈正敏《?q斋闲览》:“尝过姑苏宿一寺,夜半闻钟,因问寺僧,皆曰‘分夜钟,曷足怪乎’?寻问他寺,皆然始知半夜钟,惟姑苏有之。”因陈正敏称“半夜钟”在苏州又名“分夜钟”,而其它地区没有听说,仅苏州有。吴曾认为陈正敏的说法不准确,他举了唐人皇甫冉《秋夜宿严维宅》诗为证:“昔闻元庆宅,门向会稽峰。君住东湖下,清风继旧踪。秋深临水月,夜半隔山钟。世故多离别,良宵讵可逢。” 皇甫冉在会稽也听到“半夜钟”,说明此钟声不只苏州一地有。吴曾进一步举例,唐人陈羽《梓州与温商夜别》中有“隔水悠扬半夜钟”,以此论“会稽钟声亦鸣于半夜,乃知张继诗不为误,欧公(按指欧阳修)不察,而‘半夜钟’亦不止于姑苏”,且“乃知唐人多如此”,说明唐人笔下多写有“半夜钟”,张继并不拥有专利权。5
宋人陆游也认为陈正敏的说法不准确,即“夜半钟”并不只苏州一地有。他举例于邺《褒中即事》诗云“远钟来半夜,明月入千家”;皇甫冉《秋夜宿?稽严维宅》诗云“秋深临水月,夜半隔山钟”。两例唐诗中的“半夜钟”都不在苏州。陆游臆断“唐时僧寺自有夜半钟”,称“京都街鼓今尚废,后生读唐诗文,及街鼓者,往往茫然不能知。况僧寺夜半钟乎?”6陆游认为唐钟到宋已不传,宋人不知“夜半钟”实属正常。
宋人叶梦得在《石林诗话》中称“欧公尝病其半夜非打钟时,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