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骚”释义综述.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离骚”释义综述.doc

“离骚”释义综述   摘 要:《离骚》是我国伟大诗人屈原的代表作,是我国文学创作浪漫主义传统的滥觞,和《诗经》一起构成了影响中国文学形成、发展的“风骚”传统。自《离骚》成诗之日起,关于诗题真正含义的讨论便正式开始,众说纷纭,莫衷一是,据统计,竟有66种不同的说法。周建忠先生《题义解说类览及反思》一文,分27类,对这些说法进行了归纳,整理,并在“反思”一部分,提出了精辟的见解。本文在已有学者整理的基础上,将有史以来,对离骚二字的研究进行综述,将各种说法分为4类:一,遭遇忧患;二、离别忧患;三,意同牢骚;四,其他说法。   关键词:“离骚”;遭遇忧患;离别忧患;意同牢骚   中图分类号:I20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1)33-0002-02   一、遭遇忧患    刘安《离骚传》说:“屈平疾王听之不聪也, 谗谄之蔽明也,邪曲之害公也,方正之不容也,故忧愁 幽思而作《离骚》,离骚者,尤罹忧也。”    西汉司马迁在《史记?屈原贾生列传》中援引了刘安的说法:屈平疾王听之不聪也,谗谄之蔽明也,邪曲之害公也,方正之不容也,故忧愁幽思,而作《离骚》。离骚者,犹离忧也。并进一步解释说:屈平正道直行,竭忠尽智以事其君,谗人间之,可谓穷矣。信而见疑,忠而被谤,能无怨乎?屈平之作《离骚》,盖自怨生也。司马迁认为,屈原做《离骚》原因就是“怨生”,并将离骚解释为“离忧”。    东汉班固在《汉书?离骚赞序》中继承了司马迁的观点:“离,犹遭也。骚,忧也。明己遭忧作辞也。”这是对含义的解释,同时在《汉书?艺文志》,班固还进一步用先秦时期事例将离骚解释为“离谗忧国”:“大儒苟卿及楚臣屈原,离谗忧国,皆作赋以讽。”    唐代颜师古在《汉书?贾谊传注》,进一步将骚解释为“忧动”,那么离骚的涵义就是遭遇了忧愁,忧动:“离,遭也。忧动日骚。遭忧而作此辞。”    南宋吴子良《林下偶谈》从训诂的角度解释了离骚二字为遭遇忧患:“太史公言,《离骚》者,遭忧也。离训遭,骚训忧。”    南宋朱熹在《楚辞集注》中发挥了这一观点:《离骚》“屈心而抑志兮,忍尤而攘诟。”云:“言与世已不同矣,则但可屈心而抑志,虽或见尤于人,亦当一切隐忍而不与之校。虽所遭者或有耻辱,亦当以理解遣,若攘却之而不受于怀”。    元代熊太古《冀越集》:“屈原作《离骚》,以寓忠君爱国缱绻不忘之义。”    清代钱澄之《屈诘》继承了颜师古的观点,将忧动做了进一步的解释:“离为遭,骚为扰动。扰者。屈原以忠被谗,志不忘君,心烦意乱,去住不宁,故日骚也。”    清代戴震《屈原赋注?屈原赋音义》:“离,犹隔也,骚者,动扰有声之谓。盔遭谗放逐,幽忧而有言,故以《离骚》名篇。    清代何焯《仪门读书记》日:“赁生日:屈原被谗放逐。作《离骚赋》。”    清代梁章钜《文选旁证》:“《汉书?贾谊传》云:被谗放逐,作《离骚赋》。同时在《地理志》亦云。屈原被谗放流,作《离骚》诸赋,以自伤悼。”    清代段玉裁在《说文解字注?六书音韵表》中,认为“骚”与“忧”同部,进一步论证了颜师古和钱澄之的观点:“《屈原列传》日:《离骚》者,犹离忧也.此于骚古音与忧同部得之。”    清代刘永济在《屈赋音注详解》中发展戴震的说法:“离,隔也;骚,扰也。遭谗离隔,心中扰动不安。”    近人朱季海《楚辞解故》、聂石樵《楚辞新注》、姜书阁《先秦辞赋原论》、金开诚《屈原辞研究》、《楚辞选注》等皆从此说。    还有一些学者从遭遇忧愁这一观点进一步分析,指出了“离骚”的涵义实在遭遇忧愁之后抒发忧愁:杨柳桥认为,“离”字有“发抒”、“陈布”的意思,所以“离骚”即是“舒忧”、“陈忧”。    龚维英认为离骚即“陈述自己的忧愁”。    李星认为, 离骚就是“抒君臣分离遭罹忧患之情”。    睢宽认为,“离骚二字,义同书愤”。    张玉玲认为,“离骚”就是“陈述世路的艰难”。    这些说法在在对“离”的解释上,多把其解释为“遭遇、抒发、陈述”之意,而对“骚”的解释则有的认为是屈原自身不被重用的忧愁,有的解释为“民生之多艰”总之,大同小异,可以与“遭遇忧愁”归为一类。   二、离别忧患    王逸在《楚辞章句?离骚经序》中说“离,别也,骚,愁也。经,径也。言己放逐离别,中心愁思,犹依道径以风谏君也。”把“离骚”解释为“别愁”。    《国语?楚语》“德义不行,则迩者骚离,而远者距违” 韦昭注日:骚,愁也。离,畔也。’盖楚人之语自古如此。”    宋代项安世说:“《憷语》伍举日:‘德义不行,则迩者骚离,而远者距违。’指出“盖楚人之语自古如此,屈原《离骚》必是以离畔为愁而赋之”。    明代汪瑗在《心睦辞集解》中也赞同了王逸的观点,同时对班固、颜师古和钱澄之的观

文档评论(0)

heroliuguan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8073070133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