瞳孔变化显示疾病.docxVIP

  1. 1、本文档共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瞳孔变化显示疾病

在疾病的发展过程中,瞳孔的变化复杂、多变,常预示着病情的变化,临床护理中仔细观察瞳孔的变化,对诊断、治疗及预后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观测方法临床采用聚光的手电筒,先对准双眼的中间照射,对比观察双侧瞳孔的大小、形状是否等大等圆,再将光源分别移向左右侧瞳孔中央,观察瞳孔的直接与间接对光反射是否灵敏。反复观察瞳孔是否有变化,对危重病人应15~30分钟观察1次,并做详细记录。 观测瞳孔应注意的问题:正常瞳孔的直径2~5mm,平均3.5mm,圆形、边缘整齐,对光反射灵敏,双侧正大等圆,位于眼球中央,双侧对称。如果直径大于5mm为扩大,大于6mm为散大,而小于2mm为缩小。〕 瞳孔颜色 瞳孔白色: 多见于白内障、虹膜睫状体炎、青光眼、高度近视,或全身性疾病如糖尿病。也可因外伤所致。更多见的是老年性白内障,据统计,白内障占失明原因的第一位。患白内障时,可以透过角膜发现瞳孔里出现白色,这是由于晶状体发生混浊的缘故。 瞳孔红色:常见于眼外伤或某些眼内出血疾患。根据眼内出血的多少瞳孔可呈不同的形态,视力也有不同程度的损害。 瞳孔黄色:以手电光或灯光照射瞳孔,眼底深处发出一种像夜间猫眼的黄光反射,医生称这类眼病为“黑蒙猫眼”, 多半是视网膜母细胞瘤的表现。多见于7、8岁以下的儿童,有一定的家族性和遗传性,恶性度高,如不及时治疗(做眼球摘除),当挠细胞扩散到颅内、眼球外或远处脏器时就可致命。少数见于眼内化脓(玻璃体脓病)时 。 瞳孔青绿色:常见于青光眼。正常眼球内具有一定的压力,当眼压过高发生青光眼时,可由于角膜雾状水肿及眼内一系列改变,使瞳孔发出一种青绿色反光,青光眼(又称绿内障)即由此得名。眼球会变得像硬橡皮一样,双眼胀痛欲裂。 瞳孔大小 瞳孔接受交感和副交感神经的双重支配,交感神经受到刺激或副交感神经受到破坏时瞳孔扩大,反之瞳孔缩小。上述两种神经均受到大脑皮层的控制,额叶和枕叶有调节瞳孔大小的中枢。 瞳孔散大 双侧瞳孔散大,直接和间接对光反射消失,伴视力完全丧失,而神志清楚,表???双侧视神经受损,可见于双侧视神经炎、多发性硬化症等。 双侧瞳孔散大,对光反射迟钝或消失,伴有昏迷者,表示中脑动眼神经核受损或小脑扁桃体疝。见于癫痫大发作时、脑干脑炎的晚期、脑血管病、各种脑炎、脑膜炎等多种疾病引起的颅内压增高症及临终前的表现。 一侧瞳孔散大,直接和间接对光反射迟钝或消失,表示原发性动眼神经损害或原发性中脑损害。若神志清楚多表示动眼神经损害,伴有昏迷及对策肢体瘫痪者,表示中脑损害。若伴会聚调节反应迟缓,表示中脑顶盖病变,见于动眼神经麻痹、脑干的炎症血管病变引起的中脑被盖综合征、脑动脉瘤及占位性疾病引起的中脑顶盖综 合征。 一侧瞳孔散大,直接对光反射消失或间接对光反射存在,常伴有视力障碍,表示原发性视神经损害,见于原发性视神经炎,多颅神经炎。 一侧瞳孔进行性散大,对光反映迟钝或消失,伴有意识障碍者,表示颞叶沟回疝。脑干移位压迫动眼神经引起同侧瞳孔散大,见于各种特异性脑炎、脑膜炎和脑血管病及占位性病变引起的颅内压增高症的严重后果。 瞳孔缩小 双侧瞳孔缩小:表示大脑皮层和脑干(以桥脑损害为主)的损害,见于药物中毒(如冬眠灵,巴比妥类,抗精神药,抗癫痫药物)、流脑、蛛网膜下腔出血、脑室或脑桥出血(伴有对光反射消失或意识障碍及去大脑僵直)。 一侧瞳孔缩小,对光反射迟钝,表示动眼神经受到刺激,应注意区别单侧瞳孔缩小还是对侧瞳孔扩大,见于外伤性颅内出血,各种疾病引起的颞叶沟回疝早期,因持续时间短而易被忽略。 一侧瞳孔缩小,对光反射灵敏,表示颅底损害并波及颈动脉周围交感神经丛,见于脑干和上颈髓的肿瘤、炎症、血管病、外伤等单侧病变引起的霍纳氏综合征的海绵窦炎 交替变化 双侧瞳孔不等大,时大时小,左右交替,形状不规则,表示脑干病变,尤其中脑受损明显,见于脑干出血、多发性硬化、神经梅毒及嗜睡性脑炎、病毒性水肿刺激中脑所致。若双侧瞳孔不等大,边界不整齐呈锯齿状,对光反射消失而调节反应存在,应视为阿罗氏瞳孔,见于神经梅毒,偶见于神经性脑膜炎。 结合临床 病例1 患者,男,67岁,既往高血压10年,突发头痛、呕吐、颈直。检查:血压 29.7/15.8KPa,呈浅昏迷状,双侧瞳孔缩小约为1mm,对光反射消失,交叉性瘫痪,腰穿脑脊液呈血性,诊断为脑桥出血。 病例2 患者,女,40岁,既往精神分裂症史3年,因服用过量??丙嗪后不省人事。检查:血压13.8/9.6kPa,呈昏睡状,双侧瞳孔缩小约为1mm,诊断为氯丙嗪中毒。 上述两例病人均出现了双侧瞳孔缩小,

文档评论(0)

xiaolan118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你好,我好,大家好!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7140162041000002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