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赫玛尼诺夫两首前奏曲分析.docVIP

  1. 1、本文档共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拉赫玛尼诺夫两首前奏曲分析

拉赫玛尼诺夫两首前奏曲分析   [摘要]拉赫玛尼诺夫是俄国著名音乐家,浪漫主义风格与现代风格浑然一体,在其作品中体现得淋漓尽致。那些看似格格不入的音乐元素,例如大小调体系中多样的调式、浪漫主义情怀及其他一些具有现代风格的元素,在拉赫玛尼诺夫的作品中却被神奇地融合在了一起。笔者通过对拉氏的《升c小调前奏曲》与《降B大调前奏曲》的研究,分析本体和构成形式,并对拉氏前奏曲的基本内容知识和具体历史时期所具有的文化、所处的社会以及体现的美学、哲学等音乐内涵进行分析 [关键词]拉赫玛尼诺夫;前奏曲;曲式分析 [中图分类号]J624.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3115(2017)10-0068-02 26首题为“前奏曲”的钢琴作品是拉赫玛尼诺夫一生所创作的众多钢琴作品中极为重要的作品之一。这26首曲子分别是《幻想小品集》(Op.3)中的第2首、被编号为Op.23的10首、Op.32编号的13首和没有被编号的两首。其中只有没有被编号的两首前奏曲不在不同的调上,其他24首曲子均恰好分布在24个不同的调上。虽然拉式作品体现出一种苍凉沉郁的氛围,其中小调方式也应用最多。然而无论处在什么时期创作出来的前奏曲,却都能严格遵循和体现肖邦和巴赫的传统曲调风格。对拉氏的《降B大调前奏曲》和《升c小调前奏曲》这两首前奏曲笔者要着重进行讲解 一、拉赫玛尼诺夫生平简介及主要作品论述 谢尔盖1873~1942),出生于俄罗斯诺夫哥罗德的奥涅加,是一名伟大的作曲家和钢琴家。他的家境富裕,有充足的金钱可以满足他的愿望。他接触钢琴的年龄为4岁,1883年,他考入了彼得堡音乐学院,开始系统学习作曲和钢琴。在他的一生中,创作过许多优秀的钢琴作品,其中被人们熟知并且拥有高度评价的是《升C小调前奏曲》。柴可夫斯基于1893年去世,《回忆伟大的艺术家》这部钢琴三重奏曲就是拉赫玛尼诺夫为纪念柴可夫斯基而创作的。但是《第一交响曲》被人们抨击为“不成功之作”,这导致拉赫玛尼诺夫得了数年的抑郁并且常年卧病。他在后来创作了两部优秀的作品,分别为《第二交响曲》和《第二钢琴协奏曲》,并给他带来了美誉。俄国革命使得拉赫玛尼诺夫在1917年到了瑞士,之后又来到了美国,并于1918年定居。他在美国依然坚持着他的创作,在创作之余以波士顿交响乐团指挥的身份出席一些钢琴演奏活动,代表作品有《帕格尼尼主题狂想曲》《第三交响曲》和《第四钢琴协奏曲》。1943 年 3 月 28日,拉赫玛尼诺夫在加利福尼亚去世,享年70岁。他的作品囊括了交响诗《第三钢琴协奏曲》《死亡岛》以及钢琴独奏曲如练习曲、艺术歌曲和等。其作品具有突出的旋律、饱满的和声与复调织体,表现手法和音乐语言深受柴科夫斯基的影响 拉氏钢琴及交响乐演奏的主要代表作是四首钢琴协奏曲和《帕格尼尼狂想曲》。《第二钢琴协奏曲》和《第三钢琴协奏曲》也闻名于世,然而《帕格尼尼狂想曲》这部经典之作多次成为电影的背景音乐。在他的钢琴独奏作品中最被称赞的要数《升 c 小调前奏曲》了。像巴哈的前奏曲这样的钢琴独奏曲是由古典音乐改编而来的,这样的作品也占不少数。《第一交响曲》《第二交响乐》和《第三交响乐》是拉赫玛尼诺夫的三部交响乐,虽然在他的眼里《第一交响乐》是失败的,但是《第一交响乐》的乐谱在其死后被发现由列宁格勒音乐学院收藏,并在其五周年纪念活动中作了第二次公演。《死亡岛》《波西米亚随想曲》和《悬崖》等作品也是他众多交响乐作品中的一部分 二、《降B大调前奏曲》分析 (一)曲式分析 《降B大调前奏曲》为单三部曲式,这是十首中拥有最复杂的织体、绚丽的色彩的一首前奏曲。其中描述了其母国节庆的喜庆气氛,主段的气势和豪迈与肖邦的c小调革命练习曲有着相似之处。左手分解和弦的一泻千里的气势配上庄严威武的右手主题,把演奏时的气势磅礴表现得淋漓尽致。相比之下中段色彩比较暗淡,旋律穿插于内声部之中。但是再现段音乐又以强大的冲击力继续前进。最后以不可阻挡的辉煌气势作结尾。下图为《降B大调前奏曲》的曲式结构: A段为主题呈示部。乐曲的前两小节是为了引出主题,左手部分为降B大调的主和弦,由八度琶音构成,第3小节的第4拍右手六连音以FF的强度突出全曲激情的部分。第5、6小节重复了第3、4小节,只是在第六小节处,以6连音的形式改变了一下节奏,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使全曲更加紧凑。第7、8小节在原有的3、4句基础上,向上方构成三度模进,使音乐气氛更加磅礴。第二乐句a1是a乐句的变化重复,第一拍右手的八度低音和弦与左手遥相呼应,是整个乐句更加丰满。第15小节处的节奏由左右手三连音与五连音一气呵成,最终终止在降B大调的主和弦上 B段为对比中部。b句一开始由降B大调的主和弦转位引出新主题,I级和弦的单线条琶音则由左手弹出,右手则是由八度和弦和三

文档评论(0)

linsspace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