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个贵妇都渴望一个沙龙.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每个贵妇都渴望一个沙龙

每个贵妇都渴望一个沙龙   如今的艺术名媛们,也很爱在自家硕大的客厅里,排开阵仗,搞搞沙龙。而这种美丽事物的源头,可能就是从17世纪始,巴黎名媛贵妇把自家的客厅打造成一个个著名的社交场所开始的,以艺术的名义,行增进感情广开人脉之实。政界名流,与戏剧家、小说家、诗人、音乐家、画家、评论家、哲学家济济一堂,高谈阔论,这是有身份有地位的人士才能享受的高级生活方式 第一位举办文艺沙龙的是就是一位女士:德1588-1655年)。他的沙龙集中了当时法国最重要的名流、学者,众星拱月,德依埃侯爵夫人也因此名声大噪,是圈子里真正公认的“名媛”。说起来,林徽因移植的,不就是德 最奢靡高级的社交平台 德1610年起开始接待宾客,很快就声名鹊起。在她的沙龙里,成员彬彬有礼,使用矫揉造作却又不失典雅优美的语言,话题无所不包,学术、政治、时尚,甚至是流言蜚语。此后,这类沙龙通常由出身贵族的女性主持,她们才貌双全,机智优雅,被称为 “女才子” 18世纪后,“太阳王”路易十四执掌朝纲。我们都知道,这位终生洗澡不超过7次的帝王荒淫无度、大兴土木,使整个法兰西帝国看上去富丽堂皇不可一世,其实危机四伏,最终导致了法国大革命的爆发 路易十四时期的奢靡之风也传到了女主人的沙龙之中。与17世纪相比,18世纪法国的沙龙数量更多,18世纪没有一位法国作家、音乐家、艺术家不是在沙龙聚会的环境中成长起来的。他们的画作在沙龙上亮相,他们的音乐曲目在沙龙上首演,他们的诗歌在沙龙上朗诵,沙龙,成了艺术家表现自己的舞台 那时候流行着这样一句话:“洛可可时代的每一位年轻贵妇人都渴望一个沙龙。”在法国大革命的风暴席卷巴黎之前,这里是沙龙动物的天下,沙龙,迎来了它的全盛时期,而沙龙的主人,是一些贵妇人。乔弗林夫人、德……都是其中大红大紫呼风唤雨的人物,是真正气场十足的女王! 这些社交女王之所以能办成沙龙,有一个非常重要的先决条件,就是这些妇女,是没有工作羁绊的清闲自由人,有的是金钱和时间。像德森堡省的总督德留下的遗产也大大缩水,但德?@种炫富的感觉真是好极了,使得其他贵妇人趋之若鹜纷纷效仿 她们是贵族阶级的社交能手,作为高级交际花呼风唤雨,甚至左右着国家的运程。她们本人,有的非常用功,努力增长着学识和见地,有的,如乔弗林夫人,虽资质平平,但这并不妨碍于她们功能性的存在,这是一个平台,她们作为这个平台的组织者,没有必要是那个学识最渊博的人,她们只要能够让学者和艺术家在同一个时间出现在同一个地点就可以了。而事实上,她们就是有这样的魔力,可以让各种声音聚集于此,一种不同于国家专制的声音,一种自由反束缚的声音 正是在这些沙龙中,诞生了现代艺术评论。一开始贵妇人们在沙龙中主要是文学游戏,朗诵诗歌、信札和箴言,后来这里成了信息交流、思想交锋、集体批评的场所。18世纪法国沙龙由谈论文学艺术变成了百家争鸣的论坛。众多才子在这里各抒己见,高谈阔论,18世纪众多启蒙思想家们都是沙龙里的常客,沙龙迅速成了百科全书派的聚集地,伏尔泰的喜剧,哲理小说都在沙龙里朗诵并表演,巴尔扎克在沙龙里开创了书信体评论模式……启蒙主义的思想在沙龙中萌芽并在思维的碰撞中走向成熟,自由和平等的思想深入人心,为法国大革命爆发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女性化倾向催生洛可可 毫无疑问,启蒙思想深深的影响了18世纪的法国艺术风向,但你看,这一时期的绘画,有一种女性化的倾向,这种倾向,就是著名的洛可可 最具代表性的是弗朗索瓦1763年的《戴皮手筒的年轻女子》,那种柔媚、细腻、精致,布歇就是典型的洛可可风格画家,这种趣味的形成,和把持沙龙的女主人有千丝万缕的关系,其背后真正的推手其实是法国贵妇 事实上,布歇在意大利留学四年多,技术越发提高;回到巴黎后,声誉大振,很快就接到了贵妇人们的沙龙的邀请函 不久他的才能被蓬巴杜夫人所赏识,他画了几幅她的肖像画。蓬巴杜夫人是路易王朝第一美人,而且是才女。布歇又为这个奢侈享乐的美女设计女服和装饰品,布歇设计的图案成为当时出入宫廷的贵妇人们所效法的榜样。布歇富有装饰的手腕和才能,他的绘画也都具有装饰的要素,看一下《爱之目》《秋天的田园牧歌》就可明白;他的作品,全都是冷淡的银色的调子,虽然高尚优雅,却不失亲切感,例如《月亮女神的水浴》中的月神狄安娜以及她的侍女的裸体,虽然圆润光滑,却令人以缺乏温暖的感觉为憾 洛可可又称“路易十五式”,在发展过程中,路易十五的情妇蓬巴杜夫人、杜巴丽夫人的趣味左右着宫廷,致使美化妇女成为压倒一切的艺术风尚。它一方面不免浮华做作,缺乏对于神圣力量的感受;另一方面却以法国式的轻快优雅使绘画完全摆脱了宗教题材。愉快亲切、舒适豪华的场景取代了圣徒痛苦的殉难,这和沙龙世俗化的一面息息相关。虽然布歇本人是男人,他的眼睛,却放射出女性贵妇的目

文档评论(0)

linsspace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