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她从“魅影”中走来.doc
她从“魅影”中走来
摘要:美国女作家玛莎?诺曼的剧作《晚安,妈妈》于1983年一举夺得普利策奖。故事主要围绕着母女两人的对话展开,本文试图使用萨特的存在主义理论,解读其中笼罩在女儿杰西身上的人际关系的各种“魅影”,分析杰西最终自杀的原因,以期帮助读者对该作品有更进一步的理解。
关键词:魅影;存在主义
中图分类号:I106.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5312(2010)24-0063-01
故事发生一个普通的夜晚,在美国乡间的一栋普通房子里,女儿杰西平静地告诉相依为命的母亲――西尔玛,自己将在几个小时后结束自己的生命,母亲从不相信到震惊直到竭力劝服女儿放弃这种想法,但最终随着一声枪响,悲剧还是发生了。在杰西自杀前的几个小时里,母女间的对话不仅向我们展现了杰西困惑,迷茫和痛苦的生活状态,更向我们展现了一幅当代人生存困境的真实画面。这与法国哲学家萨特“世界是荒谬的,人生是痛苦的”观点不谋而合。所以本文拟从存在主义角度对《晚安,妈妈》中主人公杰西这一人物形象进行解读。
一、人情之“魅”
萨特的存在主义认为,上帝不存在,没有天赐的戒律可以遵循。这和尼采的“上帝死了”有异曲同工之妙。人就像一粒孤零的种子或是飘落的树叶来到这个世界上,没有任何预见性和必然性可言。既然没有规律可循,人生并没有被安排好,那生活中就充满了许多的奥妙。杰西像所有人一样,无依无靠地投入到社会上,她又与大多数人不同,因为她遗传了父亲的癫痫病。这些都不是杰西自己所能选择的。而这样的不幸给她的人生带来了更大的不幸。因为自己的笑让别人感到不舒服,她失去了医院礼品店的工作;因为与人握手时自己被感觉为像死人一样,母亲的朋友再也不登门拜访了,这一切都使得杰西感到与这个世界格格不入,也平添了继续生活下去的痛苦感,与社会的隔阂使她被笼罩于“人情”的“魅影”之中,为她的自杀埋下了伏笔。
二、爱情之“魅”
根据萨特的观点,他人和我都是自为的存在,都有一个身体,都能注视他人,如此以来,便会产生两种具体的情况:或者,我注定要他人行使他的自由,以建立我的存在;或者,我注定要取消他人的自由,震慑他人。在这种情况下,我是在他人作为一主体时而面对他人,我努力被他所爱,从而要其把我作为自己的自由的限制;在第二种情况下,我是在他人作为对象时面对他人的,我要占有他的自由,把他的自由化入我的自由之中。在萨特看来,这两种倾向是对立的,他从这一思想出发引出了两种对待他人的态度:爱情、语言、受虐色情狂与冷漠、情欲、憎恨、性虐待狂。父母的爱情对杰西有着重要的影响。父亲所需要的妻子只是一个普通的农村女人,当他发现自己的妻子并非自己所期盼的那样,他开始以一种另类的方式对抗。整日以沉默对抗,即使偶尔开口,话语里面也有着深含的意味。每天以出去钓鱼的借口逃避妻子。父母婚姻关系的冷淡在杰西的心中留下了重重的阴影,她渴望自己的爱情以一种与父母关系不同的方式出现,她需要温馨与甜蜜的感情来抚平家庭的冷漠和自身的缺陷所带来的创伤。爱情已经成为她来宣泄自己的抑郁唯一的出口和生活下去的唯一理由。可一次意外,让她的癫痫发作,自己的丈夫绝然地离开了她。美好的爱情幻想破灭了,生活对她来说也就没有了意义。
三、亲情之“魅”
母亲是杰西离婚后相依为命的人。可在母亲眼里,杰西只不过是被她所收留的一个被丈夫抛弃的精神病患者,所谓的依靠只不过是希望杰西能为她做些诸如煮咖啡,订牛奶一类的琐事。而杰西的兄长道森貌似是很关心自己的妹妹,可他连杰西鞋子的尺码都不知道。只是公式似的每年都送一双小一号的拖鞋给她作为圣诞礼物。在他们眼中,杰西的独立人格并没有得到承认,他们只是以自己的思维理解她,认为她是一个婚姻的弃儿,一个病人,一个失败的女人,谁也没有站在她的角度上考虑过。杰西在这样的目光注视下被“异化”了。在这样的家庭氛围中,亲情的“魅影”她感受不到继续活下去的动力,这也成为杰西最终自杀的一个很重要的原因。
四、结论
杰西就这样被笼罩在人情,亲情,爱情三重“魅影”中,这一切都让她感受到生活的痛苦和无意义。正如她自己所说,人生只不过是乘坐公共汽车,到哪下车都是一样的。她最终以一种极端的方式结束了自己的生命,结局本身是令人扼腕叹息的,但对于杰西来说也许是种解脱,因为她以这种方式向所有人宣告了自己独立人格的存在,最终从魅影的笼罩中缓步向我们走来。
参考文献:
[1]刘海平、朱雪峰.英美戏剧:作品与评论[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4.
[2]石坚.论玛莎?诺曼的女主角的现实世界与理想世界[J].戏剧,1998(4):4-8.
4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