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重学生人格是教育的前提.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尊重学生人格是教育的前提.doc

尊重学生人格是教育的前提   摘要: 近年来,媒体披露的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的案例着实不少,这在社会中引起了不小的反响。文章从对一些不尊重学生人格的案例进行分析,分析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同时提出尊重学生人格的必要性以及它的条件支撑(如改革教师评估机制等),为教育教学改革提供建议。   Abstract: In recent years, there are many cases about physical punishment or corporal punishment in disguised form to students, which resonated strongly in society. This paper analyzed the cases that teacher did not respect students personality and found out the cause; at the same time, this article put forward the necessity of respecting students personality and its conditional support (reforming evaluation mechanism for teacher), to provide suggestion for educational reform.   关键词: 尊重;人格;教育;前提   Key words: respect; personality; education; precondition   中图分类号:G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4311(2011)17-0190-02   1不尊重学生人格的表现   近年来,媒体披露的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的案例着实不少:强迫学生喝尿、强迫学生吃粪便、评选最差学生、用皮带打孩子、在学生的脸上刺“贼”字示众等等,那些形形色色的体罚手段令人震惊,也令人痛心。除此之外,类似于讽刺、挖苦学生,学生回答不出问题而“让”学生站着听课;歧视、忽略“差生”等现象也是相当普遍,这不仅让我们反思我们的教育以及正面这种不尊重学生人格的做法。   2不尊重学生人格的原因   《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第16条第二款中明文规定“禁止体罚学生”;《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第37条中明文规定对“体罚学生”、“侮辱学生”的教师要进行行政处罚,乃至追究刑事责任。学校、有关教育部门也屡屡重申:不得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但为何体罚学生的事件仍时有发生?主要原因有如下几个方面:   2.1 对教师不合理的评价制度是促使学生受体罚的罪魁祸首   在长期的应试教育体制下,上级部门在评级教师时,以学生的考分论英雄,普遍的做法是明码标价:教分在多少分以上者得奖,并且获全县或全镇第一名教师,重奖;有学生升入重点中学的教师,重奖;就连教师的职称提升评定,也以该教师教学分数定论。只要分数上去了,教师个人的地位荣誉、奖金实惠、提拔重用等各种好处也随之而来。很多教师急功近利,纷纷拿出“看家本领”,动用“非常手段”。   2.2 受教育的传统观念、传统做法以及社会用人制度的影响,不尊重人格成为一种社会现象在“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的思想影响下,“读书――做官――不受人欺负、不做牛和羊”已成为共识。近年来,尽管社会用人制度、教育制度有所改革,但是学历文凭仍然是就业的首要条件。于是“棍子打出聪明仔”的传统思想及做法得以沿袭至今。由此进化演变而来的是从学校到家庭都喜欢的是“乖”和“听话”的孩子,注重“服从”教育。所以在学校,老师是学生的管理者,甚至是“统治者”;在家庭里,父母用“父权”、“母权”来压服孩子,使他们事事顺从老师或家长的意愿,为了使孩子顺从、服从,往往会导致不尊重孩子人格的事情发生。   2.3 部分教师文明素质不高在很长一段时间内,由于师资短缺,一些老师未经严格培训或是没有在专业的师范院校接受教育,自身的道德修养不是很高,部分教师文明素质较低,对学生采用粗暴的教育方式,这些都造成教师资队伍参差不齐。   3尊重学生人格的必要性   人格是一个人品质、意志和作风的集中体现,是理想和追求的外部表现,是一个人的灵魂的折射。所以我们的教育要培养孩子们拥有健全的人格,我们常常会说一个孩子“乐观,自信,不怕失败”,其实这就是健全人格的魅力所在。人格塑造其实是一种目的教育,是对于人在社会的人际交往或者社会活动中所表现出的人的自身品质和价值的一种引导和教育。什么是健全的人格呢?心理学家们通过分析,一致认为健全的人格应该具备以下特征:能比较客观地认识自我和外部世界;开放的;对所承担的学习和其他活动有胜任感;充分发挥潜能的;对父母

文档评论(0)

yingzhiguo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5243141323000000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