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课堂PPT--李贽.pptVIP

  1. 1、本文档共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原创课堂PPT--李贽

他是生活在十六世纪中叶 他是中国古代思想中第一位启蒙者 他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位因为思想“异端”而获罪的思想家 他的案子是皇帝御批 他在狱中以剃刀结束了自己的生命 无论他生前还是死后,他都是一位最具有争议的思想家 李贽 怡 李 贽(1527—1602)原姓林,名载贽,后改姓李,名贽,号卓吾,又号宏甫、温陵居士等,泉州晋江(今福建泉州市)人。二十六岁中举,1555年授河南辉县教谕,历礼部司务、南京刑部员外郎。1577年任云南姚安知府,三年后弃官,寓居湖北黄安耿定理家。不久移居麻城龙湖芝佛院,著书讲学。1601年赴北通州。次年,被加上“敢倡乱道,惑世诬民”的罪名,被捕下狱,自刎而死。他是明代中叶的重要思想家、文学家,他的言行主要是对封建正统思想和假道学的怀疑和批判,他以“异端”自命,认为不能“以孔子之是非为是非”;对道学“存天理灭人欲”虚伪性揭露抨击。这些从客观上反映了下层士人及新兴市民阶层的要求,使其成为明思想启蒙和改变学风的一代英杰,对同时代及后来学者产生深刻影响。他的散文见解精辟,犀利泼辣。著有《焚书》、《焚书续》、《藏书》、《续藏书》、《初潭集》《李氏文集》等,又曾点评《西厢记》、《水浒传》等戏曲小说多部。 李贽出生地:李贽于1527 年生于福建泉州。 家庭国际化:混血家庭以及信奉伊斯兰教 弃商从政:一直存有重商言利思想。商场失败被迫考学。 功利思想:李贽从小就对宣扬“存天理,灭人欲” 的程朱理学嗤之以鼻,如他在《阳明先生年谱后语》所谓:“余自幼倔强难化,不信学,不信道,不信仙、释,故见道人则恶,见僧则恶,见道学先生尤恶。”他真正反对和痛恨的就是那些道貌岸然的伪君子、假道学。 官场沉浮:敢于说真话、言语无忌表现在处世方面就很可能在无形中给自己树立敌人。在李贽为官为学的几十年里,他就曾多次与人因意见不和,发生冲突。 自我小结:万历二十四年。已虚龄七十的李贽为自己的性格做了一个小结,认为“夫余执此道以始终, 未尝一毫改步也。” 正是他性格中这样激烈、尖锐、坦诚的一面,才会有今天见诸世人的童心说,也才会提出政治家、思想家、文艺家在具备了“识”、 “才”以外还要有“胆”。 《童心说》——《焚书》里的一篇杂记 童心:即“真心”。他说,所谓“童心”就是“绝假纯真,最初一念之本心”。这种“本心”是最纯洁的,未受一切污染的,因而他也是最完美的,最具一切美好的可能性的。“童子者,人之初也;童心者,心之初也。”实则是人的个性和主体价值的自觉。如果丧失了这种自觉的“本心”,那么,人就失去了个体价值,人就不再能以一个真实的主体而存在:“若失却童心,便失却真心;失却真心,便失却真人。人而非真,全不复有初矣。” 童心的失去:盖方其始也,有闻见从耳目而入,而以为主于其内而童心失。其长也,有道理从闻见而入,而以为主于其内而童心失。其久也,道理闻见日以益多,则所知所觉日以益广,于是焉又知美名之可好也,而务欲以扬之而童心失。知不美之名之可丑也,而务欲以掩之而童心失。 从文学创作的角度来说:“童心”是写出优秀作品的基本条件。因为文学创作总关乎作者性情,没有真情实感,或者为文造情,终究难以产生不朽的作品。“天下之至文,未有不出于童心焉者也”。 童心说具有的意义 1.锋芒直指盛行于世的假道学假诗文。李贽从“真”出发,对“童心胡然而遽失也”的问题做了分析,认为“道理闻见,皆自多读书识义理而来也。”当时士人所读之“书”,所识之“礼”首先是儒家经典和程朱理学。他把失却童心的根源归咎于此,指出他们是“无所不假”和“满场是假”的渊薮。他还对文坛上歌功颂德、无病呻吟的泥古模拟风气一一加以批判,不乏激愤之辞。他提出为文要“有感于童心”、“有为而发”。要求针砭时弊,抒发衷情。这种积极主张是对复古主义文学的有力批判。 2.提倡顺乎人的自然本性。“童心说”强调“绝假纯真”,强调最初之本心,就是要求在一定程度上拜托封建道德规范和理学禁欲主义的束缚,任凭个性才情的发展;李贽针对功利主义,提出“汉武帝以其雄才大略扩其万余里,魏武帝以英雄割据而有中原”,主张声色等人欲是推动英雄建功立业的动力。针对禁欲主义,他反对“饿其事小,失节是大”,在《初潭集》的短片中有所批注,如庾亮让儿媳改嫁的故事。李贽在他的《夫妇论》中将五伦关系的秩序做了重新排列:夫妇、父子、兄弟、师友、君臣。不但把君臣关系排在末端,并且把夫妻关系摆在首位。并且认为,天地造端于夫妇。从而将两性关系上升为天地的起源与万物运行变化的依据。甚至说:“天地间只见一个情字”,这情当然是两性关系之情。 3.重视和倡导小说、戏曲。李

文档评论(0)

dajuhyy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