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萨克毡房.pptVIP

  1. 1、本文档共3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哈萨克毡房

区别于蒙古包 DIFFERENT FROM THE YURT PART6 两者比较 就穹庐顶而言,上部房杆与围墙的连接处是有绝对差异的。哈萨克毡房房杆的组合是完全穹形,房杆上端为弓形,下部与栅栏捆绑接点却弯曲成方形;而蒙古包的屋顶却为伞形,房杆依其精准的间隔散搭至栅栏处,直直与栅栏相绑于一处。 就装饰风格而言,哈萨克毡房内四周是挂壁,透露出阿拉伯风格,同时地上的花毡以及刺绣幔帐亦是艺术品。而蒙古包的图案装饰除了体现了蒙古族人的审美意识外,还反映了等级的分化。如,蒙古包的支柱上有图案装饰,而且水、云、花饰各不相同,但龙纹一般是王爷才可享用的。 区别于蒙古包 保护发展 PROTECT DEVELOP PART7 保护现状 由于哈萨克族在我国分布较少, 主要集中在西北边陲, 加之民族语言不通, 经济发展缓慢, 生活方式的迥异等因素, 他们和内地交往较少, 以至国内很多人对哈萨克民族的了解认识不足, 对哈萨克毡房这种独具民族特色的民居甚至产生误解。 今天我们面对西部大开发的大好形势,很有必要切实贯彻好党的民族平等、发展民族语言等民族政策, 弘扬哈萨克民族的优秀文化,使哈萨克毡房走出新疆, 走出西北, 走向全国。因为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 哈萨克毡房文化一定会在世界文化中发光发彩。 保护发展 发展启示 保护发展 哈萨克人的毡房展示着哈萨克文化, 哈萨克文化透视着毡房文化。在哈萨克的组织制度文化、宗教文化、语言文字、风俗习惯等文化中到处都可找到毡房的踪迹, 在毡房这种物质民俗中也渗透着哈萨克人特有的价值观念、审美情趣、精神气质、社会组织制度文化等, 这使毡房成了哈萨克族最具特色的民俗文化。 草原珍珠——哈萨克毡房 谢谢聆听 哈萨克毡房 中国传统民间美术鉴赏 草原珍珠 到过新疆哈萨克族居住区的人,都会为草原上星星点点的白色毡房所深深吸引…… CONTENTS 目录 1 走进毡房 2 发展历史 3 结构类型 4 制作使用 5 文化内涵 6 与蒙古包的区别 草原珍珠——哈萨克毡房 7 保护发展 走进毡房 AN INTRODUCTION PART1 哈萨克族简介 起源 哈萨克族,史称“阖萨”、“阿萨”、“曷萨”等。 源于古代乌孙和突厥人。 走进毡房 含义 有民间传说的“白天鹅”、“自由人”之意。 以及“战士”、“避难者”或“逃离者”等诸说。 *图为哈萨克族传统服饰 哈萨克族简介 发展历史 哈萨克族自古以游牧、狩猎为生,过着动荡漂泊的生活。 17世纪后半期,统治新疆及附近地区的蒙古准噶尔部向周边扩张,哈萨克人被迫离开故土,在沙俄侵略中国西北边疆的过程中,许多哈萨克部落又陆续迁入中俄边界中方一侧,这些前后游牧和迁徙到中国境内的哈萨克部落,一起组成了今天的哈萨克族。 目前,我国哈萨克人口共计有125.05万人,主要分布在伊犁哈萨克自治州所属的伊犁、塔城和阿勒泰三个地区。 走进毡房 毡房简介 毡房,哈萨克语称其为“宇”,是一种易于拆卸、携带方便的简易住宅。它是哈萨克族先民的重要创造。毡房高一般在三米左右,占地面积二三十平方米。四周是环形的毡墙,上面是圆形的屋顶。 走进毡房 *图为哈萨克毡房外观 毡房简介 毡房不仅携带方便,而且坚固耐用,住居舒适,并具有防寒、防雨、防震的特点。房内空气流通,光线充足,千百年来一直为哈萨克牧民所喜爱,由于是用白色毡子做成,毡房里又布置得十分讲究,人们称之为“白色宫殿”。 走进毡房 *图为哈萨克毡房内饰 发展历史 A STORY OF HISTORY PART2 产生原因 民族因素 哈萨克族人民世代以游牧生活为主,生活在水草丰美的大草原,被称为“马背上的民族”。仅需两三头牛或骆驼便可将毡房驮载迁徙并重新搭建居住。 发展历史 地理因素 处于亚欧大陆腹地,为典型的大陆性气候。形成世界著名的大草原,畜牧业发达。 产生原因 技术因素: 哈萨克族游牧生活需要以及丰富的建筑材料类型,决定了技术的发展方向和发展程度。 在长达几个世纪的动荡迁徙和长期游牧生活的过程中,创造发明了这种最简洁而便于搬迁的房屋——无需砖瓦、土石和金属材料。 发展历史 起源与发展 据史籍记载, 哈萨克族的远祖乌孙人住的就是毡房。 公元前105年,远嫁乌孙王昆莫的汉朝细君公主在《黄鹄歌》中写道: 发展历史 距今已有2000多年历史 “……穹庐为室兮旃为墙,以肉为食兮酪为浆。” 结构类型 TYPE OF STRUCTURE PART3 毡房类型 毡房的大小决定于房墙块数的多少,一般分为四种: 结构类型 简易小毡房 4 块、6 块、8 块房墙的毡房 毡房类型 简易小毡房,哈萨克语称“阔斯”。为圆锥形,没有房墙,房杆是直的,用数十根木杆斜撑而成骨架,木圈顶一般是正方形或圆形,房杆直接插入木圈顶的洞眼内,房杆周围不围芨芨草墙篱,只围毡。 小毡房轻便,易于拆卸、安装和携带,只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dajuhyy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