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资料查询.doc
17
16
15
APPCP 的合成: 将 17. 4 g( 0. 05 mol) HCCP 和 82. 8 g( 0. 6 mol) 无水 K2CO3加到200 mL 丙酮中混匀。在30 ℃下向其滴加溶有 6. 7 g( 0. 05 mol) 2-烯丙基苯酚的 40 mL 丙酮溶液,滴毕,升温回流反应 3 h。HPLC 检测反应完成,冷却至30 ℃ 后,再滴加溶有 23. 52 g( 0. 25 mol) 苯酚的 60 mL 丙酮溶液,滴毕,升温回流反应 8 h,HPLC 检测反应完成。冷却后过滤,滤液蒸馏回收溶剂,再加适量甲苯溶解,依次用 5% NaOH、2% HCL 及蒸馏水洗至中性。用无水硫酸钠干燥,过滤,脱溶剂得 34. 16 g 棕黄色粘稠液体 APPCP,收率 93. 2%。I
14
本文改进后的方法是把摩尔比为1:6:6的六氯环三磷睛!三乙胺!丙烯酸轻乙
酷加入到四口烧瓶,溶剂为四氢吠喃,再加适量催化剂氯化亚铜,冷水浴下氮气保护
反应Zh,抽滤,滤液倒入四口烧瓶,常温下氮气保护反应Zh,抽滤(常温氮气保护反
应2h,抽滤,这一步重复两次,一共三次),然后再于60e通氮气保护下搅拌2h,反应结束后抽滤,滤液旋蒸出溶剂THF后溶于二氯甲烷,用水洗,分出有机相后用无水硫
酸盐干燥,抽滤,蒸出二氯甲烷后得到产物,此法产物纯度较高,产率超过90%
13
12
11
10彭治汉、欧育湘[3]等以季戊四醇、三氯氧磷、三溴苯酚、十溴二苯醚经两步反应合成了TDPP(见图4),收率为54. 4%。
刘畅、楮劲松[7]等以季戊四醇、三氯氧磷为原料合成了富含酸源、碳源的氧化螺环碳酸酯(SPDPC),再将其与水合肼、取代苯甲醛反应,合成了系列化合物2, 4, 8, 10-四氧杂-3, 9-二磷杂螺环[5, 5]十一烷-3, 9-二氧-3, 9-二取代苯甲醛腙,利用元素分析、FTR、1HNMR和MS测试技术对其结构进行了表征。
闵峰、韦平[9]等以三氯氧磷、季戊四醇和二乙氧基氨丙基硅甲烷为原料合成了一种磷硅阻燃剂PN,并通过红外光谱和核磁共振测定了其结构。将PN与聚碳酸酯/(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共聚物(PC/ABS)体系共混后研究了PN对PC/ABS体系热降解性能、阻燃性能和残炭形貌的影响。
张利利、刘安化[10]等通过原为溶胶-凝胶法制备了磷/硅协同阻燃环氧树脂,测试了其阻燃和热稳定性能,并通过傅立叶红外光谱表征了协同体系中 主要的官能团。
添加有磷腈阻燃剂的泡沫塑料在燃烧过程中有少量黑烟产生,同时试样表面先形成浅黄色粘稠液状膜,然后液状膜炭化成黑色固态膜(层状),覆盖在试样的表面。根据膨胀型阻燃体系阻燃机理,磷腈化合物在高温条件下本身构成协同体系,一方面有可能使聚氨酯脱水炭化,形成具有隔绝作用的炭化膜,同时磷腈化合物在燃烧过程中可产生无机固相在聚氨酯表面沉积,阻止燃烧的进行;另一方面可释放出NH3气体,稀释可燃气体浓度,阻止燃烧。邵宗龙等人[18?-?19]的研究认为磷腈化合物的加入可减慢热释放速率,有利于减缓材料燃烧时的蔓延,但在燃烧过程中仅加磷腈化合物,烟量有所增加,其原因可能是所加进去的磷腈化合物在热解过程中生成磷酸、偏磷酸等,促进聚乙烯炭化,阻止了聚乙烯燃烧,所产生的小分子化合物及固体产物有可能导致烟比消光面积增大。他们认为在体系中加入Mg(OH)2可以减少发烟量
环三磷腈分子的低表面能、磷-氮元素的协同阻燃效果、侧基的高反应活性、侧基被取代后的高耐热性等优点,吸引着众多科学家的研究。
文献9 HCCP-丙烯酸羟乙酯/乙醇钠
文献0 CH3OH H2SO4 THF reflux
1.3.1 三氯一三丙氧基磷腈的合成
实验采用三乙胺缚酸剂法,用正丙醇直接与磷腈进行反应,生成的氯化氢与三乙胺反应生成乙胺盐,这样降低了反应温度,加快了反应速度。在装有搅拌器和冷凝回流装置的250 mL干燥的四口烧瓶中投入11.4 g六氯环三磷腈,80 mL的二甲苯溶剂后微热搅拌使磷腈充分溶解;然后加入15 mI 的正丙醇继续搅拌同时通入氮气保护,缓慢升温至7O℃ ;慢慢滴加2O mL三乙胺,开始有白烟产生说明有乙胺盐生成,反应5 h,瓶底有大量的沉淀产生;冷却后减压过滤得到三丙氧基取代磷腈的二甲苯溶液。
1.3.2 三丙氧基一三乙醇胺基环三磷腈的合成
将上面得到的滤液移到干燥的四口烧瓶中,在搅拌、冷凝回流、通氮气保护条件下,温度缓缓升到7O℃后慢慢滴加13 mL的乙醇胺,反应5h,瓶底有大量的浅黄色粘稠状液体生成;移去上层溶剂得到粘稠液体并使用二甲苯洗涤多次,在真空烘箱中6O℃下烘燥24 h去除有机溶剂;把粘稠液体溶于少量的蒸馏水,加入一定量的NaHCO3。,有二氧化碳气体生成,微热反应1 h,后减压蒸馏去水得乳白色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