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开拓新题材,塑造新形象.doc
开拓新题材,塑造新形象
摘要: 《你是我的宝贝》是一部以智障儿童为主人公的小说,作家黄蓓佳用充满爱的笔触,以亲切、清新、毫不做作的叙述方式,展现了一个智障孩子的生存空间和内心世界,为读者打开了直面这个特殊群体的一扇窗,打破了人们对智障儿童可能存在的忽视和误读。作家通过刻画贝贝的形象,突破了以往作品中的快乐写作,开始探索关于生命的深刻写作。同时,这一特殊领域的开拓也填补了儿童小说创作题材的空白。
关键词: 黄蓓佳《你是我的宝贝》特殊群体题材形象
2008年出版的《你是我的宝贝》作为“黄蓓佳倾情小说系列”之一,延续着“倾情小说系列”的主题。只是,与以往关注的“孩子”不同的是,作者把目光放在一个特殊的孩子身上。
小说中的主人公贝贝是一个十岁的智障男孩。在他两岁时,父亲在野外考察中不幸遇难,母亲难以承受生活的打击离家出走,从此,贝贝与奶奶相依为命。慈爱、宽容的奶奶以顽强的毅力训练贝贝,使贝贝长成为一个、乖顺、淳朴善良、热爱大自然的孩子。十岁那年,奶奶因心脏病去世,贝贝被送往福利院。贝贝的命运牵动了许多人的心,尤其是小区的水电维修工李大勇。大勇是个很有个性的“80后”,平时做事有点“不靠谱”,然而他被贝贝的纯真吸引和打动了,他一直非常关注着贝贝的成长。贝贝在福利院住了一段时间后,舅舅、舅妈带着儿子小胖从农村来到城里,成为贝贝的监护人,舅舅和舅妈的初衷并非源于同情和爱,而是想以照顾贝贝为代价,从农村人变成城里人。两个大人、两个孩子、外加一条叫“妹妹”的大狗从此生活在一起,彼此之间发生了许多令人伤感也令人难忘的故事。在贝贝纯真心灵的映照下,舅舅、舅妈的私心逐渐得到洗礼,而大勇也在关照贝贝的同时懂得了生活中的真爱和责任,逐渐成熟起来……
一
病残儿童在黄蓓佳以往的作品中经常出现,比如《小船,小船》中的芦芦,《在你的身后》中的“我”,《天边的桃林》中的桃叶,《窗外的石榴花》中的小聪“等”。黄蓓佳曾经表达道:“身体残废的孩子,心灵应该是健全的,他们也应该有他们的理想、爱好、脾气、性格,有自己的爱和憎,有自己的喜和怒。他们也是我们的兄弟姐妹。”在黄蓓佳这些小说中,描写的都是肢体残障的儿童,与大多数描写肢体残障的作品相似,通过“肢体残疾”的特征,放大主人公“身残志坚”的毅力和品质,以及周围人的同情和帮助,从而渲染励志和感恩的基调。这一类作品,也容易给读者带来感动,但大同小异的素材往往流于煽情的模式。
黄蓓佳在《你是我的宝贝》中,刻画了一个在智力上有障碍的孩子,主人公贝贝尽管在智力上有所缺陷,但心灵上单纯无暇,犹如一个透明的天使,把生活中种种的肮脏和丑陋照得原形毕露。作者通过这个孩子,透视了这样一个特殊群体的生存现状和命运,也映照了我们正常人对这类群体的误读。同时这个“特殊”的孩子的塑造,使得作家突破本人儿童文学创作的题材,也成就了中国儿童文学中的一个新的典型形象。
黄蓓佳在儿童文学创作中,一直在试图彰显关于爱和责任的姿态。从她的《小船小船》、《我要做好孩子》、《今天我是升旗手》、《亲亲我的妈妈》等小说中,都能读出这样的姿态,这一姿态体现在作品中是一份作家的心绪:母爱、温柔、期望、困惑、忧虑……通过故事让这一切明晰起来,从而形成了黄蓓佳式的平和和温暖。
新作《你是我的宝贝》一如既往地在实现作家的这种姿态,但面对新题材的尝试、新形象的塑造,黄蓓佳在探索中有着自己的创新和超越。
二
对智障孩子贝贝形象的塑造和特殊心理的刻画,对黄蓓佳来说无疑是一个挑战。在对这个角色复杂的心理特征的把握上,黄蓓佳的笔触并没有达到她创作前的想象,她自己在后记中提到,为了写好这个形象,特地去培智学校和智障孩子生活在一起,体验他们日常的生活。短时间的体验和观察并没有让作家很深刻地认识到这些特殊孩子的真正特点,作家在作品中对贝贝的刻画也只是流于表面的特征。但作品中,作者用“4个小笼包子”、学习洗澡、与大狗“妹妹”每天巡逻、高兴时抱在一起打滚、做蝴蝶标本与丰富的蝴蝶知识等典型细节,把一个10岁孩子的固执天真、善良热情、水晶一样纯净透明的心灵,与智障儿童的思维发育水平低于实际年龄,但往往又会在某一方面表现出超常能力的特点巧妙地融于一体,让贝贝的形象多了几分真实和生动。
当然,作家是在塑造一个文学形象,对贝贝的刻画也没必要停留在智障的层面上,只是通过贝贝身上的特殊性,来表现对这一类群体的关注和尊重,进而引出珍惜、关爱、呵护的人文情怀,同时也揉合着对生命、对人、对自然的本意和价值的思考和探索。从这一点上看,黄蓓佳的尝试和探索是成功的。
黄蓓佳的成功之处还在于,她不是把贝贝作为弱者去描绘,而是把贝贝塑造成一个值得珍惜的宝贝,这是黄蓓佳的创新和超越。贝贝从喜欢和善于捉蝴蝶做标本,到发现紫金山上死去的珍稀中华虎风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