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探析中西方设计文化的汇合与融通.doc
探析中西方设计文化的汇合与融通
摘要:中西方设计文化的交流与融合是不同民族之间文化的互相引入和汲取,也是对固有民族性的充实、改造与丰富。本文从中西方设计文化产生的自然环境、社会背景方面着眼,分析中西方设计文化各自的特点及彼此间的融合交流。
关键词:中国;西方;设计文化;民族性
中图分类号:J0-0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5312(2010)24-0144-01
一、关于概念的界定
首先要明确一下概念的界定,“中”指的是中国,“西”指以希腊罗马为代表的欧洲。
《中华文化史》对文化的解释为:凡是超越本能的、人类有意识作用于自然界和社会的一切活动及其产品,都属于广义的文化;或者说,“自然的人化”即是文化。而设计就是把自然“人化”的过程,但设计又不是全部文化,它与其他文化要素相互影响,设计文化就是通过设计的现象来剖析与其相关的文化生态,从而更深刻的理解设计的本质。
“文化不是经济活动的直接产物,它们之间存在着各种各样复杂的变量。山脉、海洋等自然条件的影响,不同民族的居住地、环境、先前的社会观念、现实生活中流行的新观念,以及社会、社区的特殊发展趋势等等,都给文化的产生和发展提供了特殊的、独一无二的场合和情境”。因此,设计文化必须适应环境,这里的环境包括自然生态环境、经济生态环境、社会生态环境,不同的环境产生不同的设计文化,所以各国各民族的设计文化才会如此丰富多彩。
二、中西方设计文化的交流及各自特点
古代历史上的广泛文化交流和近代的殖民扩张使得西方国家在设计文化上具有多元杂糅的基因以及广为吸纳的个性。
以古希腊为典型的海洋文化,希腊文化从地中海吸收西亚、北非的传统文化,也通过地中海把希腊文化向东西方传播,形成希腊文化多中心和向外扩展的特征。崎岖的山脉、天然的港湾和海岛使得古希腊人着眼于海洋与寻求出路。这种海洋文化滋生出的是开放型社会的设计,所谓开放型社会就是指自身发展受到自然条件的局限,但对外贸易和交往却十分便利,与不同民族的文化交流频繁,形成多元化的文化特征,因此以希腊罗马为代表的西方设计文化具有多元杂糅的基因。例如,米诺斯王宫的建筑和壁画人物的“正面律”,与埃及艺术有关系。迈锡尼“蜂巢式”陵墓建筑也有对埃及人技术的模仿。古罗马爱特鲁里亚拱券建筑也是从西亚人那里学来的,成为罗马建筑最具特色的部分,而罗马帝国的扩张对于欧洲文明的交流、传播以及不同文明的融合具有极为重要的影响。罗马文明深受希腊文明的影响,在罗马帝国向四面扩张的同时,“把希腊的思想和风格带到地中海世界的西半部。而罗马向莱茵河和多瑙河的北进,又将地中海的城市文化带入到仍处于铁器时代的地区”,所以,罗马被称为“沟通东西方伟大历史桥梁的建筑者”。
中国则为大陆文化,这种文化趋向于内敛和保守。其所对应的是封闭型社会的设计,即自然环境相对封闭、较少受到外来文化影响的社会,因缺乏促进变革的刺激因素,社会发展相对迟缓,设计的进步也受到局限,其设计文化的独创性也较为有限,文化传统也具有相当大的稳定性,与传统风俗和生活习惯相关的设计不会轻易改变,但作为封闭型社会代表的古代中国,其设计文化又具有善于吸收融合的个性,这是因为在政治体制和经济结构没有发生重大变化时,外来文化的进入难以从根本上改变一个民族固有的传统文化,最终只能被吸入融合到本地文化中,设计也是如此。西域传来的许多新鲜事物一度使隋唐的社会风貌发生变化,诸如胡服、胡食、胡舞、胡式器皿等等。经过一段对西域文化的模仿后,许多外来因素渐渐被吸收到中华文化中,融合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一部分。以佛教为例,佛像从高鼻大眼的“犍陀罗式”演化为中国人的样子;中国佛塔则是汉代的望楼和“?@堵坡”的融合。
从近代开始,中国的传统文化开始受到巨大的冲击,而现代化的社会进程又必然要削弱传统文化,这是文化转型中必然要付出的代价。但是传统文化的削弱并不等于消亡,中国文化的深厚基础更不会因为现代化而退出历史舞台,在现代社会中,传统文化中的精华会以新的方式与现代生活并存、发扬,在变化中保持本体特征,随着民俗活动升温而重现新貌,同时,设计风格的多样性也为传统文化提供了新的舞台。
三、结语
设计文化,始终体现的是人的造物活动与自然界相和谐的创造性文化。民族文化的高度融合,使得大家会质疑甚至否定传统的认识观念,以至对于传统文化的认识变得薄弱,但对于设计,广义来看,文化几乎是它存在的理由,所以在物质极大丰富的社会,中西方设计文化的关系必将经历一个从受西方思想束缚到提出对立和挑战,再到中西文化渗透融合的历程。从这个角度理解设计文化的延伸和融合,设计文化必须从对现状的批判中展望自己的历史方向。设计文化的融合形式也将会拥有一个内在的否定到肯定的过程。
参考文献: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房地产开发企业融资管理问题探讨.doc
- 房地产景观设计定位及分析.doc
- 房地产测绘的发展方向.doc
- 房地产类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改革对策探索.doc
- 房地产经济中住房公积金的重要性.doc
- 房地产项目开发建设对城市环境影响分析.doc
- 房屋平台渗漏处理技术.doc
- 房屋征收评估与补偿的公平性问题探讨.doc
- 所有温暖的爱都会抵达彼岸.doc
- 扁平人物艺术功能再反思.doc
- 2024-2025学年度河北司法警官职业学院《形势与政策》期末考试通关题库(综合卷)附答案详解.docx
- 2024-2025学年辽宁城市建设职业技术学院《形势与政策》期末考试考前冲刺练习试题附参考答案详解【.docx
- 2024-2025学年度罗定职业技术学院《形势与政策》期末考试能力检测试卷及参考答案详解(B卷).docx
- 2024-2025学年电梯考试考前冲刺练习含完整答案详解(夺冠系列).docx
- 2024-2025学年度贵阳职业技术学院《形势与政策》期末考试能力提升B卷题库附答案详解(B卷).docx
- 2024-2025学年度长江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形势与政策》期末考试能力检测试卷附答案详解(黄金题型).docx
- 9.2中国与新兴国际组织 高二政治《当代国际政治与经济》课件(统编版选择性必修1).pptx
- 2.1 程式与意蕴——中国传统绘画的线条 课件-高中美术人美版(2019)美术鉴赏.pptx
- 3.2 推动高质量发展 课件-高中政治统编版必修二经济与社会.pptx
- 2《孔雀东南飞》(课件)高二语文(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下册).pptx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