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书法艺术品的市场及其价格.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明代书法艺术品的市场及其价格.doc

明代书法艺术品的市场及其价格   中华文明博大精深,源远流长,创造了无数辉煌的成就。其中能把书写变为一种艺术,进而成为商品流通和买卖的书法作品,想必是中国的独创吧。中国的书法市场在汉代已见雏形,即佣书取资。如《后汉书》所记:“刘梁字曼山,……卖书于市从自资”。至魏晋南北朝时期,书法艺术品市场得到长足的发展。六朝佛教盛行,抄写经书成为佣书市场的重要形式,他们按量写经收费。当时有位名叫刘芳之人常为各僧写经论,其“笔迹称善,卷直以一缣,岁中能入百余匹。”可知已把书写变为一种谋生的手段。   唐宋书法继续发展,开始出现了润书市场,即书法作品已按润例收费。据《新唐书。柳公权传》说:“大臣家碑志,非其笔,人以子孙不孝……凡公卿以书贶遗,盖巨万。”看来润书市场在唐代已具较大规模。市面上的“大王草书字(值)一百五字乃敌一行行书,三行行书一行真正”。大名家书法已有明码标价,如《圣朝名帖记》中就详细记录了许多书法名家的价格,褚遂良、颜真卿等大家墨宝市价每书一通碑黄金二百两,少者一百两。特别是宋人苏东坡书法广受欢迎,“东坡翰墨,在崇宁大观,则时禁太严,尽行焚毁。至宣和间,上自内府搜访,一纸直(值)至万钱。”元代书法市场日趋成熟,元人写字卖钱已相当常见。赵孟?\的书法绘画价位均很高,人称其“亦爱钱,写字必得钱,然后乐为之书。”说明商业及市场意识在书法家的头脑中更为强烈。   明代是书法市场的鼎盛期。随着商业和城市的发展,书法市场发展迅速。明代中叶以后,私家艺术品典藏一跃而上超过了内府收藏,占有了绝对的优势。其中以江南最为活跃,其地人文荟萃,不仅有大批艺术造诣深厚的书法家,且亦有众多的富商巨贾等消费群体,尤其是嘉兴的收藏巨子项元汴,收藏的作品数不胜数,显著东南。加上大批专营书法与裱字的书画商人在市场上游走穿梭,起到了市场中间人的作用。在这些因素促成下,书法市场出现了前所未有的繁盛时期。   1368年,朱元璋推翻了元朝统治,定都南京成立了大明王朝。在二百多年的历史中,明代多位帝王都对书法有着浓厚的兴趣。明成祖定都北京以后,即着手文治,诏求四方善书之士充实宫廷,以写诏令文书。明代帝王诸如明仁宗、明宣宗,喜欢临摹“兰亭”。明神宗则自幼学习书法,不离王献之的《鸭头丸帖》、米芾的《文赋》等名作。在此众多的帝王影响和鼓励之下,当时的书坛名家辈出。明朝中期时,在苏州地区出现了吴门派书法,其代表人物是祝允明、文徵明、王宠等。他们的书法在继承优秀传统基础上,更讲求形式美和抒发个人情怀,影响甚广,所以当时有“天下书法尽归吴门”的说法。   至明朝晚期,书坛还出现了许多风格独特和成就卓著的书法家。如徐渭、张瑞图、董其昌、陈道复、黄道周、倪元璐、王铎、傅山等。这些名家由于受到商品经济的影响,大都参与书法市场,因此明代的书法市场十分兴旺。其时除一般的专职的书法商人以外,在苏州、杭州、嘉兴、南京等工商业发达的城市,开始出现了一些独立的书法经营商店,这些专门的艺术品商店已成为私人藏家获取藏品的主要场所。   在明代社会赏字藏画成为了一种时尚。“家中无藏字,不是旧人家。”一幅名家真迹挂壁,家中主人身价倍增。书法艺术品的交易普遍由专职书法商人经手,市肆操作,价格层次清晰,上升趋势亦较明显。明人沈德符在《万历野获编》中提到了嘉靖未年各地巨贾“不惜重资收购,名播江南。”明中叶以后,大批职业书法家涌入市场以卖书法作品为生,市场首重者为“明四家”的沈周、文徽明、唐寅、仇英等人。唐寅长期靠卖字画为生,如他作于弘治四年(1491年)《刘秀才墓志》中袁宏道评:“子畏原不知文,志铭尤非所长,而不乏求之者,想白雪无权,黄金有命也耶,一笑一笑”。可知唐寅即使为童年的好友刘嘉作墓志时,也得到相当的文润。沈周早已是“名噪寰宇,徽求过多而日不暇给”。至文徵明时代的苏州,经济异常繁荣,社会对书法作品的需求增大,“四方乞诗文字画者,踵接于道”,使得文徵明交易价格比沈周在世时还要高好,特别是其晚年“德尊行成,海宇钦慕.嫌素山积,喧溢里门”,以至于出现了“寸图才出,千临百幕,家藏市售,真质纵横”的作伪现象;这一时期书画作伪异常突出,临摹当代名家的作品的作伪者,能够获得不菲的收益,所谓“伪貌其笔以衣食者无数”、“一时砚食之士,沾脂泡香,往往自润”。   此外,仇英长期客居在大收藏家项元汴家,应项氏所求而作的《汉宫春晓图卷》,更是以两百金的交易价格创下了当时的新高。董其昌虽倡言以画为寄,却又说“亦不为虚套”,欣然收受他人的金钱物品。在一封信札中董写道:“鸿堂帖来裱者,壹两半,此画一价,惟兄所损。然勿得乞他人知也。”看得出由于生怕朋友告知别人实情,使自己的利益受到损失,所以十分保密。   除了江南地区,京城的书法艺术品市场亦相当兴盛,有些书家甚至自己京城开店卖字,马宗霍《书林纪事》中说:“洪季和钟崇仁人,四

文档评论(0)

yingzhiguo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5243141323000000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