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无名款范仲淹画像冠服考证鉴赏.docVIP

明代无名款范仲淹画像冠服考证鉴赏.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明代无名款范仲淹画像冠服考证鉴赏.doc

明代无名款范仲淹画像冠服考证鉴赏   北宋著名政治家、思想家、军事家、文学家范仲淹的相貌,宋史、野史全无记述。偶翻《明清俗典》清中期浙江右髻道人集《水镜神相》卷四有记:“范仲淹中秀才后,有相者说:‘君,眉浓伏彩,目秀贯形;鼻直而兰庭辅正,为人忠正而厚德’。”“范公进士登第,又有相者曰:‘观君,目中有真,气魂有光;英伟端大,刚介庄严,不计子孙,贵质清廉’。”又云:“‘君,额容奇妙,威德自在;内秉圣德,统摄八方;安立无量,神姿贤相。忧乐寄系兴衰,清廉昭兹朝纲’。”此段描述仅为观相者所言,不足全信,仅供参考。然史称范仲淹:“孝悌满于乡党、忠义满于朝廷、事业满于边隅、功名满于天下”早已盖棺定论。   尽管有的学者在编撰有关范仲淹的历史、文学著作、电视剧制作、辞书、以及建造范仲淹纪念馆、修葺遗迹时,都会考虑寻找并引用比较可信、接近真实原貌的范仲淹画像。但遗憾的是未有学者对此进行专门研究,致使有关研究范仲淹的著作用作插图的画像以及有的雕塑,未免有失真之处。正如浙江宋史专家傅伯星先生所言“目前,我国许多影视作品表现宋代的服饰(如岳飞、济公、杨家将等),多为明代样式,像清朝人穿西服不伦不类,这是因为馆藏宋代冠服藏品和文献资料相对较少所致。”   笔者在从事范仲淹的政治、思想、经济、军事、文学、教育、作风、人格、品行等过程中,对宋元明清现存六幅画像作了初步研究。寡家认为,仅有“明代无名款范仲淹画像”、美籍华裔杨?F泉先生在美国纽约拍卖行收购珍藏的“文正、忠宣奕世遗像”(图1),冠戴、服饰与宋代冠服制如出一辙。故此不惴浅陋,草成一文,恳请方家,不吝斧正。   明代无名款范仲淹画像现藏南京博物院(图2),画像纸本染色,左上角钤朱红篆书八字方印:“子子孙孙永远供奉”;画高25.4厘米,宽28.9厘米;画像为半身,右肩至袖口因年久剥蚀。范仲淹头戴貂蝉冠(黑色),额花顶尖隐约尚可见三道冠梁;冠前呈博山状,涂金银额花,其上加附貂蝉笼巾,左后插貂尾。冠梁间缀金簪罗花,鲜红茸耸,挺过冠顶。冠前附貂蝉一枚,以玳瑁或犀做成蝴蝶状,左、右两侧应各三枚,以黄金制成蝉状。笼巾从左至右用犀制成簪导,贯穿发髻固定;画像可见簪导头尾,然不见冠后立笔。笼巾两侧遮耳,伸沿于肩。画像面容庄严忠正,眉清目秀有光,鼻隆、梁高、准丰,须浓髯稀疏朗。身着绿罗衬里绯(大红)罗袍,圆领和袖口皆用黑罗,颈口内衬白花罗中单(由颈部可见),项下胸前悬挂“方心曲领”项饰。项饰以罗制成,呈上圆下方“工”字形,压于罗袍圆领。范仲淹双手执笏于胸前,左手大拇指、中指、无名指紧贴笏,食指、小拇指微微上翘,其画五指皆留有长白的指甲;乳白笏修长,上圆下方,向身微曲于前,笏顶略高于冠额。   画像“冠戴”考证。冠为中国古代帝王与官吏戴的礼帽。宋#8226;孟元老《东京梦华录#8226;车驾宿大庆殿》:“宰执百官其头冠各有品从。”1、“进贤冠”。(图3)“进贤冠”始于两汉,继于魏晋,盛于唐宋,废于元代。进贤冠是中华服饰艺术史上重要的冠式,因文吏、儒士有向上引荐能人贤士之责,故名。“进贤冠”前高后低,前柱倾斜,后柱垂直,戴时加于帻上。两汉时期“进贤冠”较为常见。《汉书#8226;隽不疑传》:“不疑冠进贤冠,带?Ь呓#?佩环?i,褒衣博带,盛服至门上谒。”汉蔡邕《独断》卷下:“进贤冠,文官服之,前高七寸,后三寸,长八寸。唐时百官皆戴用,《新唐书#8226;车服志》:“进贤冠者,文官朝参、三老五更之服也。”唐#8226;杜甫《丹青引赠曹将军霸》:“良相头上进贤冠,猛将腰间大羽箭。”明末学者李清撰《三垣笔记》有诗云:“业风吹破进贤冠,生死关头着脚难。六百年来今一遇,莫将大事等闲看。”清代诗人方文《送谢孺玉计偕》叹曰:“自古长沙有芳躅,莫教虚负进贤冠。”宋代“进贤冠”形制变异,以漆布为之。宋初朝服制有三种,《宋史#8226;舆服四》:“朝服,进贤冠、貂蝉冠、獬豸冠,皆朱衣朱裳。诸司三品、御史台四品、两省五品侍祠朝会则服之。”范仲淹画像的朝服应为“貂蝉冠”,宋时亦称“貂蝉笼巾”。以貂尾和附蝉为饰的冠冕。貂尾与蝉羽皆古代显官冠上之饰物。《宋史#8226;舆服四》:“貂蝉冠,一名笼巾,织藤漆上,形正方,如平巾帻。”2、冠梁(图3)。梁,象征显示官品地位、有远游之意。《汉杂事》:“远游冠之制,太子诸王服之。”故《淮南子》曰:“楚庄王冠通梁,组缨。”注云:“通梁,远游也。”晋令:“皇太子诸王,给远游冠。”汉蔡邕《独断》卷下:“公侯三梁;卿大夫、尚书博士两梁;千石八百石以下一梁。”《后汉书#8226;舆服制下》:“进贤冠,公侯三梁,中二千石以下至博士两梁;宗室刘氏亦两梁冠,示加服也。”自晋代起,皇帝亦戴此冠,其冠多用五梁,以示区别。《晋书#8226;舆服制》:“进贤冠有五梁、三梁、二梁、一梁。人主元服,始加缁布,则冠五梁进贤。”《

文档评论(0)

yingzhiguo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5243141323000000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