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甫暮年寓湘期间诗歌创作的心路历程及情感基调.docVIP

杜甫暮年寓湘期间诗歌创作的心路历程及情感基调.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杜甫暮年寓湘期间诗歌创作的心路历程及情感基调.doc

杜甫暮年寓湘期间诗歌创作的心路历程及情感基调   摘要:杜甫最后的岁月是在湖南度过,他在湖湘的旅程可分三阶段,在每个阶段随着现实社会和自身生活状况的变化,其诗歌创作也呈现出不同的情感基调。从歌颂湖湘地域风情到臧?d之乱时的忧国忧民,再到客居舟中自我悲悯,情感起伏跌宕,留给后人无尽的感叹与哀怜。   关键词:杜甫;湖南;诗歌创作;心路历程;情感基调   中图分类号:I20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5312(2011)27-0007-01      杜甫暮年(大历三年冬至大历五年暮秋病逝舟中)漂居在湖湘一带时,其诗歌创作中所表现出来一种独特的心路历程和情感基调。   杜甫旅湘历程为:大历三年秋末自公安沿江而下,初冬到达岳阳,大历四年正月过洞庭湖南下,三月到达潭州并前往衡州投奔韦之晋,恰逢韦赴潭州,便返回潭州,而韦已死,停泊潭州舟中数月并得到潭州好友的资助,生活好转;大历五年四月臧?d据潭州作乱,杜甫携妻子逃往衡州,得知妻舅崔玮任郴州刺史便前往投依,经过耒阳时岂料逢大水受阻,洪水数月不得退,期间得县令酒肉贡献,才有消化不良客死耒阳的传说。回潭州后滞留数月,大历五年暮秋离开潭州欲返往中原,冬行岳阳的舟中病倒去逝,享年五十八岁。根据其生活状况和心路历程可以将该阶段截为三个时段,在每个时段里,杜甫的心态都有微妙的差异,由此诗歌创作也显现出不同的情感基调。   其一是大历三年冬之大历五年臧?d之乱前,其抵湘,回游于潭州和衡州之间,虽遭遇不顺,但是沿途的湖湘风光和湖南亲友的资助让他生活有所稳定和好转,因此其诗歌中描写三湘美景和壮志犹存情绪居多。   杜甫于唐代宗大历三年腊月下旬到达岳阳,这一路行程分为两段:一段是从当时的岳州巴陵县出发,经洞庭湖、青草湖入湘江,过湘阴县、长沙县北部到潭州,一段是从潭州出发,经长沙县南部、湘潭县、衡山县到衡州。杜甫的足迹几乎遍布三湘,谙熟湖湘一带的风土人情,沿途写了不少关于湖湘地域文化风光的诗歌,体现了对三湘美景深情的和赞美。诗人曾夜《宿青草湖》,舟《泊岳阳城下》,喜《登岳阳楼》,《野望》三苗五岭,衡山《望岳》,《岳麓山道林》寻僧,《江汉》思归,《湘夫人祠》中长嗟,衡州道上两度《咏怀》,《清明》时节徘徊于定王台前与贾傅井畔,感受湖湘初春《北风》犹厉,只能《铜官渚守风》……湖南的青山秀水及人文景观,杜甫身临其境得感受,成为他创作的重要题材。这些美景掺和了心绪在他的笔下一一凝化成感人肺腑的篇章,留给后人深邃的思量。同时记录了越楚一代气候、农业、地形、民俗、风情,如“水耕先浸草,春火更烧山”、“爽携卑湿地”、“壤童犁雨雪,渔屋架泥涂”、“宿浆依农事”、“楚岸朔风疾”……为后人研究当时区域环境留下了可贵的史料。   值得一提的是,杜甫在此期间结识了一些湖南的好友并与旧友相逢,考据《杜诗详注》(中华书局)杜甫诗作,杜甫在潭州刺史幕府中的亲友甚多,当时同诗人有过宴饮唱酬的旧友新朋有裴虬、苏涣、韦迢、卢琚、崔不涣、敬超先、李龟年、蔡五侍御、韦七赞善、萧十二使君等20余人。杜甫在潭州亲友的接济下,加上偶尔卖药自助,全家人尽管仍以舟为庐,但其生活状况已较前大有起色。正因为有湖湘风光的吸引和湖南亲朋好友的资助,“昔遭衰世皆晦迹,今幸乐国养微躯。”使诗人为此深感欣慰,也造就了诗人在期间诗歌创作的情感基调是:稍可淡忘自身的坎坷不顺,赞许湖湘风光的成分从而颇为可观。   其二是臧?d之乱开始,诗人再度南行欲往郴州投奔妻舅至耒阳遇洪水阻路返回。期间时间不短,但诗篇不多,多数为记述当时湖湘战乱,民不聊生之状况,忧国伤民之责任感甚胜。   潭州臧?d之乱始于大历五年四月,具体详情在此不详铺叙,此次贼乱虽然持续时间不长,范围很小,但是对杜甫却产生重大影响。杜甫匆匆结束了在潭州稍微稳定生活,携妻负子逃离潭州,奔往衡州,后溯湘江而上,打算往郴州投奔舅崔玮,从而开始了艰难的“南征”之旅,又逢炎暑逼近,湖南湿热高温,杜甫向来畏热,其中的艰辛可想而知。但具有“不忧一家寒,所忧四海饥”情怀的他,纵有平叛之心,亦无伯乐可赏,空怀满腔愤恨与哀忧。此间诗圣忙于逃难,诗篇不多,以《白马》、《逃难》、《入衡州》、《舟中苦热遣怀奉呈阳中丞通简台省诸公》为代表。记录了逃难途中湖南百姓受此战乱的离散之苦,频呈自己盼望厉惩乱贼国泰平安之意,忧国爱民之心犹为显露,如此宏远抱负和志向与现实中状况产生如此大的落差,使得杜甫在此期间诗歌创作情感基调总体愤恨交加。   《逃难》:“五十头白翁,南北逃世难。疏布缠枯骨,奔走苦不暖。已衰病方入,四海一涂炭。乾坤万里内,莫见容身畔。妻孥复随我,回首共悲叹。故国莽丘墟,邻里各分散。归路从此迷,涕尽湘江岸。”不仅详述自己在逃难途中心境,而且哀叹“四海”、“乾坤”之内,百姓皆无容身之处,回首之处,故国已成废墟,昔人

文档评论(0)

yingzhiguo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5243141323000000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