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乐府与《古诗十九首》的异同.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汉乐府与《古诗十九首》的异同.doc

汉乐府与《古诗十九首》的异同   摘 要: 汉乐府和《古诗十九首》由于创作年代相近,作品有很大的相似处,因此一直受到后人的追捧。比较汉乐府和《古诗十九首》在创作年代、作者、写作手法与艺术特征等方面的异同,有助于我们了解两者之间的继承与创新关系,更加深入地了解汉代文化,以及六朝和盛唐时期等中国其他朝代的文学现象。   关键词: 汉乐府 《古诗十九首》 相异 相似      刘勰《文心雕龙?明诗》云:“又古诗佳丽,或称枚叔,其《孤竹》一篇,则傅毅之词,比采而推,两汉之作乎?观其结体散文,直而不野,婉转赋物,实五言之冠冕也。”钟嵘《诗品序》言:“古诗眇邈,人世难详,推其文体,故是炎汉之治。”李善《文选》卷二十九注:“五言,并云古诗,盖不知作者,或云枚乘,疑不能明也。”释皎然《诗式》曰:“李少卿并《古诗十九首》”条中有“《十九首》词精意炳婉而成章,始见作用之功,盖东汉之文体。”胡应麟《诗?内编》中有:“古诗短体如《十九首》,长体如《孔雀东南飞》,皆不假雕琢,工极天然,百代而下,当无继者。”从古至今,人们对于汉乐府和《古诗十九首》讨论的热情从来没有冷却过,可见汉乐府和《古诗十九首》有极高的艺术魅力和文学价值。   一、乐府诗和《古诗十九首》的不同之处   “古诗和乐府除了在音乐意义上有所区别外,实际是二而一的东西。现在乐府古词中,假如哪一篇失去了当时合乐的标题,无所归类,则我们也不得不泛称之为古诗;同样,现存古诗中,假如某一篇被我们发现了原来和乐的标题,则它马上又会变成乐府歌词了”。[1]由此可见,有无合乐的标题是古诗和乐府诗的区别之一。宋人郭茂倩所编的《乐府诗集》将自汉至唐的乐府诗分为12类,其中汉乐府的民歌主要保存在“相和”、“鼓吹”和“杂曲”中,“相和曲”有“丝竹更相和”之意,是流行于北方的民歌;“鼓吹曲”是当时北方的乐曲,主要用于军乐。“绕歌十八曲”一部分歌词为西汉民歌,也就是说“音乐是汉乐府的灵魂”。[2]虽然如此,乐府诗和《古诗十九首》毕竟是不同时代的产物,因此两者除了在有无合乐的标题上有区别外,还有很大的不同之处。   (一)创作主体不同   《古诗十九首》的创作者大都是充满羁旅情怀的游子。关于其作者,我们可以从两个方面进行考证,首先是结合当时的政治背景分析。这和当时的游宦制度有很大关系。当时大批脱离生产的知识分子的出路就是到政治中心洛阳猎取富贵功名。“《古诗十九首》的作者和乐府民歌不同,大都是属于中小地主阶级的文人,为了寻求出路,不得不远离乡里,奔走权门,或游京师,或谒州郡,以博一官半职。这些人就是诗中所谓‘游子’和‘荡子’。他们热衷仕宦,追求建功立业,对此,诗人反复予以申诉”。[3]其次可以分析古诗的内容及其表现的情感和成熟的写作技巧。《青青陵上柏》中“驱车策驽马,游戏宛与洛”中的“宛与洛”说明作者当时处于东都洛阳,“策驽马”则说明作者以迟钝的马游宦于洛阳的不易和艰辛。“何不策高足,先居要路津”中“要路津”直接表明了其政治抱负,“同心而离居,忧伤以终老”则是对妻子的思念。为何会和妻子分离?最大的原因不外乎去实现自己的政治理想和追求功名利禄。“东城高且长,逶迤自相属”、“驱车上东门,遥望郭北墓”、“荡子行不归,空床独难守”等诗句中,或抒发怀才不遇之悲,或感叹生命易逝功名难求之感,或倾诉经常远行不能和妻子相守之哀,这些古诗中都有追求功名富贵的内容,也都有离家之悲,这些线索都在一定程度上向我们暗示,作者极有可能是由于当时的游宦制度而离家求取功名的知识分子。从诗的形式来看,严谨的五言体,抒情时的借景抒情和寓情于景等手法的运用,“朝露”、“古柏”、“浮云”等意象的巧妙运用,这些都在一定程度上进一步说明了作者有较高的文化素养。   两汉乐府诗则是由朝廷乐府系统或相当于乐府职能的音乐管理机关搜集保存而流传下来的汉代诗歌,“乐府诗歌有两大类;一类是专供朝廷祀祖燕享用的郊庙歌辞,歌功颂德,华丽典雅,如司马相如所作《郊祀歌》;另一类即是采自全国各地的‘俗乐’,他们是乐府诗的精华”。[4]因此乐府诗的作者群包括不同阶级的人,有专职朝廷乐府系统的官员,有对现实不满的普通百姓,也有一些缘事而发的知识分子。关于乐府诗的作者也可以从两个方面考虑,其一是诗的形式,乐府诗中有很多杂言,也有工整的五言,这说明作者群体中极有可能既有知识分子,又有可能有普通平民,他们的作品是缘事而发所作,因此不过于注重诗歌的形式。其二是诗的内容,乐府诗的内容丰富多彩,描写了社会各阶层的生活状况,这不是一个社会阶层的人凭借本阶级的生活经验可以做到的,因此进一步论证了其作者的多样性,关于乐府诗的内容会在下文提及。   (二)在内容上存在差别   乐府诗充满了丰富多彩的艺术画面。其中有表现普通百姓生活疾苦的诗作,也不乏描写富贵之家的作品,还有的对男女两性之间

文档评论(0)

yingzhiguo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5243141323000000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