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花源记》补充4.ppt

  1. 1、本文档共1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桃花源记》补充4

写法借鉴 1、以虚讽实:虚构“世外桃源”以寄托政治理想和对黑暗现实的批判。 2、虚实结合:真实的人物(刘子骥)和虚构的故事,准确的朝代、年代和说不清道不明的地点,使得本文的情节亦真亦幻、若虚若实、扑朔迷离、奇趣无穷 3、语言生动简洁又含蓄隽永,看似轻描淡写,却使人物景物历历在目令人神往。 4、详略得当 本文借武陵渔人偶然发现桃花源的故事,表现作者对理想的桃花源生活的向往和对现实动乱、黑暗生活的不满。 关键词:向往、不满。 桃花源是朦胧飘忽的世界,充满了种种神秘色彩, 表面上是描写了桃花源的隐蔽, 实质上,作者是暗示:桃花源,本来就是子虚乌有的,它只是作者追求的一种美好境界,一种对现实生活不满的精神寄托。 我们应当怎样看待这样的理想? 关于主题 在桃花源中,作者寄托了怎样的社会理想? 作者笔下的桃花源,虚构了这样一种理想社会:这里景色优美,土地肥沃,资源丰富,风俗淳朴;这里没有压迫,没有战乱,社会平等,和平安宁。 这理想反映了广大人民的反对剥削压迫、反对战争的愿望,也是对当时社会黑暗现实的批判。但他又带有一定的复古倾向,在阶级社会中只能是一种空想,是不可能实现的。 作者虚构的世外桃源,是与作者所处的现实社会 相对照的。——虚构世外桃源,是作者不满社会现实的一种精神寄托。 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广大人民反对剥削压迫,反对战争的愿望,也是千百年来被压迫人民的理想境界。 但这理想境界不过是一种理想化了的小农经济下的田园生活,而且是一种不可能实现的空想。 返回 上页 下页 作者为什么虚构一个世外桃源?我们今天应当 怎样评价? 《桃花源记》 以渔人行踪为线索 发现 桃花源: 进入 桃花源: 离开 桃花源: 发现的时间、经过、景色 所见 所闻 所历 寻向所志…后遂无问津者 环境良好 幽静美丽 与世隔绝 民风淳朴 似有若无 所感 和平安宁 安居乐业 一个与黑暗现实相对照的美好社会 寄托作者政治理想,反映人民愿望 想一想 江畔独步寻花七绝句   杜甫 黄师塔前江水东,春光懒困倚微风。 桃花一簇开无主,可爱深红爱浅红。 有花无叶也孤寒, 有叶无花草一般。 最是桃花饶态度, 醉花娇绿恼人看。 东园探桃李 杨万里 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 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 崔护 人间四月芳霏尽, 山寺桃花始盛开。 常恨春归无觅处, 不知转入此中来。 ——白居易 一 词 多 义 舍:1.便舍船( ) 2.屋舍俨然( ) 寻: 1.寻向所志( ) 2.寻病终( ) 乃: 1.乃大惊( ) 2.乃不知有汉( ) 为: 1.捕鱼为业( ) 2.不足为外人道也( ) 出: 1.不复出焉( ) 2.既出,得其船( ) 丢下,离开 房屋 找 不久 于是,就 竟然 当作 对,向 离开 出来 古— 今— 芳草鲜美 鲜艳美丽 食品的味道好 古— 今— 率妻子邑人 阡陌交通 古— 今— 妻子和儿女 男子的配偶 交错相通 指运输邮电事业的总称 古 今 异 义 隐隐约约,见不真切 好像 古— 今— 仿佛若有光 古— 今— 古— 今— 来此绝境 古— 今— 与世隔绝的地方 没有出路的境地 无论魏晋 古— 今— 不要说,更不必说 关联词,“不管”的意思 古 今 异 义 遂与外人间隔 不来往 隔开,隔断 不足为外人道也 不值得 不够 一、填空: 《桃花源记》选自 ,作者是 , 时 著名诗人。 课文以 为线索,写渔人 、 、 、 桃花源的情形。 二、在括号内填入省略的成分。 ( )见渔人,乃大惊,问( )所从来,( )具答之。 ( )

文档评论(0)

l215322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