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岭南文化知识2014-2015学年1学期20141202.doc

  1. 1、本文档共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岭南文化知识2014-2015学年1学期20141202

《岭南文化》知识学习要点 第一讲:岭南文化的普泛性特征: 1、区域原生,传统赓续——原生性 2、面向海洋,放眼世界——开放性 3、重商求利,实惠为上——重惠实在与求真务实 4、善饮头啖汤,敢为天下先——积极进取与开拓精神 5、自我反思,破旧创新——批判意识与改革精神 6、多元融汇,气象开阔——兼容特性与现代意识 (一)岭南地理环境与文化生成 1、封闭而又开放:岭南的地理位置与自然环境 (1)何谓岭南? 五岭以南,又称岭外、岭海、岭表。 《史记·张耳传》:“秦南有五岭之戍。” 站在不同的地理位置来看岭南:从中原地区看,称为岭外;从珠江三角洲看,又可称为领表。 九州之外的岭南: 1、《吕氏春秋·有始览·有始》曰:“何谓九州?河、汉之间为豫州,周也。两河之间为冀州,晋也。河、济之间为兖州,卫也。东方为青州,齐也。泗上为徐州,鲁也。东南为扬州,越也。南方为荆州,楚也。西方为雍州,秦也。北方为幽州,燕也。” 2、位于传统模式之外,特力独行,渐进发展。 岭南山海地貌结构: 北部——山地:古文化蕴育于石灰岩溶洞;文化屏蔽效应 中部——三角洲平原:岭南文化演进的良好舞台(优越农业生态环境、肥沃土壤、动态推进下的土地增生) 南部——广阔南海:对外交流的便利(海上丝路;开拓精神 第二讲:文化板块与岭南文化的特性 (一)岭南原始文化特征: 1、原生性——原始的岭南文化植根于岭南地域,有其独特的发展序列。 2、独立性——原始的岭南文化由于地域的关系,使得其少受到外来文化的影响。 3、滞后性——与同期的北方中原文化相比,岭南文化有较为明显的发展滞后性。 4、差异性——岭南原始文化有别于中原文化,就算在其内部也存在着明显的差异性。 (二)中国文化的三大板块与岭南文化: 1、中国文化三大板块:农耕文化区、草原文化区、海洋文化区(含吴越文化、闽台文化和岭南文化) 海洋文化的基本要素:A)舟楫之便带来的商业文明;B)开垦与移民:具有包容性的移民族群结构。 3、岭南文化:指岭南人在岭南地区创造的风格鲜明的地域文化。 (三)地理位置与岭南文化特性: 1、岭南相对独立的地理单元使其既封闭又开放,孕育独特地域文化体系。 2、岭南文化特征:移民性、商业性(开放性、兼容性、世俗化。 第三讲:岭南民系源流——百越民族与岭南民系 (一)纷繁融汇的百越人 1、百越又称为百越族,是古代中国南方和古代越人有关的各个不同族群的总称。文献上也称之为百粤(越)、诸越。古代常泛指南方地区。 2、越即粤,古代粤、越通用,是古代江南土著呼“人”语音,越是“人”的意思。百越的百是多数、约数,而不是确数。百越是对南方诸族的泛称。 3、《汉书·地理志》有载:“自交趾至会稽七八千里,百越杂处,各有种姓”。 (二)南越 1)南越族是古越族的一支。在中原汉族大量迁移到岭南以前,南越族一直是岭南地区的土著居民和主体民族。“越”是古代江南土著称呼“人”的语音,越与粤通,南越即是“南人”的意思。 (2)南越族是一个独具浓厚文化特色的古代民族,聚居于岭南,主要分布于珠江流域和韩江流域。随着中原人的持续大规模南迁,土著的南越族与汉族长期杂居,多数土著居民逐渐与汉族融合,最终被汉化。 (3)南越人的特征: (一)习于水性,善于用舟。(二)流行断发文身、拔牙之俗。(三)喜食蛇蚌贝蛤之类。(四)干栏式巢居。(五)越人有猎头,食人之风。(六)南越人有信鬼、鸡卜之俗。 (三)西瓯 (1)西瓯又叫西越,出现于秦代。 (2)《汉书·西南夷两粤朝鲜传》称:“蛮夷中,西有西瓯,众半羸,南面称王;东有闽粤,其众数千人;亦称王”。这是西瓯一名见于史籍之始。 《郡国志》“郁林,西越也”《寰宇记》: “郁林……即古西瓯居”。晋人郭璞注《山海经》说:“瓯在闽海中,郁林郡为西瓯”。《旧唐书·地理志》载:“贵州(今广西贵县)郁平县,古西瓯、骆越所居”。 (四)骆越 (1)骆越的称谓源于“雒田” (骆田),是因当地土著居民垦食“雒田”和岭南地区多“骆田”而得名。由于土地有雒田,民垦食其田,因名为雒民,而治理这些骆田的又分别为骆王、骆侯、骆将,因而把垦食雒田的越人称为骆越。“越”是古代江南土著呼“人”的语音,越与粤通,越是“人”的意思,骆越即“骆人”之意。 (2)《交州外域记》记载:“交趾昔未有郡县之时,土地有雒田,其田从潮水上下,民垦食其田,因名为骆民。设骆王,骆侯、主诸郡县”。 三、岭南地缘与岭南民性 (一)商业精神与价值取向(二)海洋赋予与开拓精神 (三)务实观念与世俗倾向(四)边缘文化与独特个性 第四讲:吸纳与渐进——岭南文化的发展脉络 岭南文化的内在肌理:1、异质性2、独特性3、边缘性 一、宏观视野下的岭南文化: 1、岭南文化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华文化主体的另一面。 2、岭南文化在它的渐进发展中,逐渐由弱变强,由隐性文化

文档评论(0)

dajuhyy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