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工程地质第4章-1+.ppt

  1. 1、本文档共12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工程地质第4章-1

挤密桩 化学灌浆 振冲碾压机器 黄土边坡挂网喷浆 黄土边坡挂网喷浆 * * 黄土塬 黄土地区窑洞 黄土地区窑洞 秦始皇墓地的兵马俑 黄土地区的隧道开挖 黄土高原位于北纬34°~41°、东经103°~114°之间,北界长城,南抵渭河盆地北缘,东起吕梁山西麓,西迄陇西盆地西缘,包括陇西、宁南、陇东、陕北、晋西等地,呈近东西向展布,地势西北高、东南低,总面积约64万平方公里。 黄土高原地区黄土厚度分布不一,从西往东厚度变薄,兰州九州台剖面黄土厚度达318m;陇东地区厚度170m左右;陕北130m左右。 黄土的成因: 根据黄土在高原顶部、沟谷中都呈均匀分布,厚度大,无层理,多分布在戈壁外围等特点,认为我国的黄土是风搬运沉积的。 但是也有一些学者发现在山前洪积区、河流阶地上亦有一定范围的黄土分布,提出黄土有坡积、残积、洪积和冲积等多种成因。 目前较为普遍的看法是坡积、残积等黄土主要是由风积黄土经过再搬运、再沉积形成的。所以有些研究者把风成黄土称为原生黄土,而其它各种成因的为次生黄土。这里需要特别提出的是近代数十年新沉积的黄土,工程性质很差,在这类黄土分布地区修建工程建筑常常因为对它的工程性质认识不清而导致工程建筑的失败。 课本按生成过程及特征将黄土划分为风积、坡积、残积、洪积、冲击等成因类型: 1.风积黄土:分布与黄土高原平坦的顶部和山坡上,厚度大,质地均匀,无层理。 2.坡积黄土:多分布在山坡坡脚及斜坡上,厚度不均,基岩出露区常夹有基岩碎屑。 3.残积黄土:多分布于基岩山地上部,由表层黄土及基岩风化而成。 4.洪积黄土:主要分布在山前沟口地带,一般有不规则的层理,厚度不大。 5.冲积黄土:主要分布在大河的阶地上。阶地越高,厚度越大,有明显层理 黄土的工程性质: 1.颗粒成分:粉粒约占60-70%,其次是砂粉(1-29%)和粘粒(8-26%)。粘土颗粒含量大于20%的黄土,湿陷性明显减小。 2.密度:土粒密度2.54-2.84,密度1.5-1.8,干密度1.3-1.6。 3.含水量:天然含水量一般较低。 4.压缩性:多为中压缩性,近代黄土压缩性高,老黄土压缩性低。 压缩系数α表示。(压力由p1增加p2,相应的孔隙比由e1减小到e2) 工程中常用压力间隔由p1=100kpa增加到p2=200kpa时所得到的压缩系数a1-2来评定入的压缩性高低。 5.抗剪强度中等。τ=σtanφ+c 6.具有湿陷性和陷穴。湿陷性与所受的压力大小有关,常利用现场采集的不扰动土试样,按室内压缩试验在一定压力下测定的湿陷性系数δs来判断。(hp:加压至一定压力时,稳定后的高度;hp`:浸水作用下,下沉稳定后的高度;h0:原始高度) 主要工程地质问题 (1)黄土的湿陷性:地表局部汇水?溶解潜蚀?碟形 洼地 (2)黄土陷穴:地下水潜蚀?地下洞穴?塌陷(形成 于地下水水力梯度大的地方)。 312国道1973+900路面拉裂 312国道K1970+650段 309国道K1788+500处公路路面沉降 312国道见到的因暗穴和陷穴造成的边沟沉陷和断裂 312国道K1973+820处由于黄土暗穴及雨水作用造成排水渠毁坏 甘肃合水—西峰公路K32边沟断裂后使路肩塌陷 黄土洞穴对排水设施及其它附属设施的破坏 312国道K1925+240跌穴造成排水槽断裂悬空 高填方路段的边沟断裂 引起路堑沉陷 黄土洞穴对路堤边坡的破坏 312国道路堤边坡陷穴导致路堤失稳后引起路基破坏(定西大山川) 排水槽前端跌穴对路堤边坡的破坏 (蓝色虚线为迭穴后退可能造成的破坏) 宁夏S101省道K321+630陷穴造成老公路(下部平台)毁坏 312国道K1928+660跌穴造成排水槽断裂悬空 庆阳县西南老公路边大陷坑 309国道K2115+100路基陷穴 黄土洞穴对路基、路面的破坏 庆西K13+900路肩暗穴塌陷 312国道K1973+530塌陷 吴旗—志丹S303省道边陷穴对路基的侵蚀 湿陷性黄土地基的工程措施 地基应满足承载力、湿陷变形、压缩变形和稳定性要求。采取地基处理为主的综合措施,以防止地基湿陷,保证建筑物安全和正常使用。 1.地基处理:垫层法,夯实法,挤密法、桩基础,碱液加固法。 2.防水:消除黄土发生湿陷变形的外在条件。 3.结构措施:平面布置简单,加强上部结构整体刚度,预留沉降净空等来减小建筑物不均匀沉降或使结构物能适应地基的湿陷变形。 垫层法 重锤表层夯实法 强夯 强夯 强夯 强夯

文档评论(0)

dajuhyy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