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章结束篇-电子图书管理系统.PDF

  1. 1、本文档共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16章结束篇-电子图书管理系统

下载 第16章 结 束 篇 I P交换技术提出的最初思想是想要为 I P业务流提供更大的容量和更好的性能,它希望将路 由器中分组的处理过程改进为一种提高网络性能的方法。当时的设计目标并不是提供更快的 路由器,而是想利用已有的千兆比( m u l t i g i g a b i t )转发设备,如AT M交换机作为大容量高性 能的转发器。然而, AT M交换机本质上不是分组转发装置,它们只作为信元交换机将输入端 口的信元交换到相应的输出端口,而且 AT M信头中也没有可用于 I P转发的字段。AT M信头中 最重要的一个字段是连接标识—也相当于一种标签,用于将信元绑定到一个端到端的虚连接 上。因此,为了将AT M交换机转换为路由器(或作为路由系统的一部分),需要增加控制功能, 以便在I P业务流的转发路由和AT M虚连接间建立映射关系。一旦这种控制功能发挥作用, I P业 务流将不需要经过路由器中基于分组的处理过程,而可以无中断地由交换设备通过网络转发。 事实上,所有的I P交换解决方案,包括M P L S技术,都是简单的将 I P业务流映射到AT M虚 连接上。正如我们在前面提到标记交换和 M P L S技术时所说,这种将分组流映射到短固定长度 标签的思想可以推广到基于各种传输媒体的 I P 网络中,用于映射I P业务流和标签。与 AT M虚 连接类似,标签交换的路由可以通过网络中的分组路由器来建立,如果网络不提供传统的第 二层交换,标签交换至少可以通过非缺省路径传送分组,而且不会降低传输性能。当然,建 立I P业务流与标签交换间的映射关系也是有代价的。它需要增加额外的负载和复杂度,用于 将无连接的分组转发结构映射到一个静态的面向连接的下层体系上。即使是对等模型中包含 的软状态I P 中心方案,也要求在网络出入节点间的每一段路径上进行绑定操作,这种操作并 不要求在连接路径上独立或有序的进行,而只需要在端到端的意义上实现。同样, AT M 论坛 的信令协议系列中提出的所谓重量级( h e a v y w e i g h t )信令机制也要付出这样的代价。不过, 通过这些机制,网络可以获得更高的吞吐量,也可以更高效的利用网络资源。总的说来,这 些代价是值得的。 这一时期也出现了其他简单的解决方案,它们可以或至少许诺可以解决 I P 交换所能解决 的一些问题。如下一代的以太网— 千兆以太网,可以支持 1 0 0 0兆比的传输速率;在校园网中 采用第三层交换技术,可以在以太网间通过费用较低的方式,以每秒上百万比特的速率转发 分组;还有为下一代 I P 网设计的WA N 吉比特和特比特路由器,它们可以支持每秒千亿比特的 转发容量。这些技术将会运行在光纤网上,并通过高速的传输和转发机制对不同的服务提供 支持。通过对以上技术的支持, I P 网络不仅可以传输数据,还可以承载几乎所有的业务,包 括语音和视频业务。 16.1 变化的网络需求 不论是从终端用户,还是从提供服务的网络运营商的角度来看,信息网络所扮演的角色 和应该提供的服务都发生了快速而巨大的变化。那些公开提出并已经作书立传的解决方案既 包括基本的实验研究,也有相应的产品出现。它们逐渐引进了一系列新的设想,这些设想有 时甚至超出了当时的实际情况。回想一下,不久以前人们还在冥思苦想如何解决连接另一台 224计计第三部分 新的相关工作 下载 主机下载文件的问题。而且,当你匆忙给国内另一所大学发出电子邮件后,你甚至对收信人 是否能够收到邮件都没有完全的把握,这被认为是计算机文化中一种奇怪的现象。各公司拥 有并且掌握他们自己的网络,包括自己的设备和专用的通信线路,用于本公司职员间的业务 交流。而除了这种通信方式外,还有面对面会议,电话联系或硬拷贝交换方式。 随着全球I n t e r n e t和U R L逐步取代了电话号码、商业卡以及电视广告,一切与之相关的事 件都希望有所变化。仅仅与计算机相连已经不能满足需要,人们希望获得更快、更透明、更 安全的连接。现在,终端用户以及代表着终端用户的应用(不单指下载文件的应用),将执行 网络程序并且表示网络内容。这些内容可能存在于全世界不同角落的不同计算机中,也就是 说对于终端用户而言,谁将立即获得这些内容并不重要,而且在这种时候,等待消息发送到 目的地也是

文档评论(0)

2105194781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