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6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三章 放经济下商品市场的平衡
第三章 开放经济下的商品市场、 货币市场与经常账户 本章及以后各章研究的主题: 开放经济的运行——开放经济下的产出、价格、利率、汇率等变量相互作用,最终达到(商品市场、货币市场与外汇市场等的同时)平衡的过程,以及在平衡实现时国民收入是如何实现的。 研究思路: 经济的自动运行、自我平衡——政府干预 商品市场——其他市场——汇率的决定 经常账户——整个国际收支 第一节 开放经济下的简单商品市场的平衡 理论假设(P70页) 一、开放经济下的贸易余额和国民收入 YD = C+I+G+X-M 其中:C+I+G=A X – M = T 分析:A、T与Y的关系,以确定开放经济下的均衡Y。 (一) 贸易余额与国民收入 TN=XN-MN=PM*-ep*M T=TN/P=M*-(ep*/P)M =M*-qM 在这里,q(=eP*/P)表示扣除了价格水平因素后用本国商品直接表示的所进口的外国商品的相对价格,即实际汇率。也就是一个单位的外国商品为q个单位的本国商品。 q的重要意义: q 式子:T=M*-qM 其中: M*=M*(q,Y*) M = M (q,Y) T = M* (q,Y*) – q M ( q,Y ) =T ( q,Y* ,Y ) = - mY (0﹤m﹤1) (二)国内吸收与国民收入 A 上述三个变量中只有C受制于Y (三)均衡国民收入的确定 简单商品市场平衡的条件为: 对于这一简单商品市场中的均衡国民收入,需要指出的是: 第一、当国民收入处于 二、贬值的经济效应分析 Y=A+T (一)贬值与贸易余额 出口商品的需求弹性: 进口商品的需求弹性: (二)贬值与国民收入 总结: 在考虑了Y的变动后,贬值改善T的条件是: 1、进出口需求弹性之和大于1 2、贬值引起的 (三)贬值与自主性吸收 回顾: q 1、现金余额效应 2、收入再分配效应 贬值引起的价格上升将带来收入的再分配,由于各收入层次的边际吸收倾向不同,这就会影响吸收。一般来说: 3、价格幻觉效应 在价格与收入同比例上升时,实际收入未变,但如果人们只注意价格的上升,因而减少消费,增加储蓄,一国的吸收总额就会减少。 4、劳尔森-梅茨勒效应 总结: 总结:上面讨论贬值对T的影响立足于两个方面 1)T=X-M:弹性分析法:研究在收入不变的情况下,汇率变动对国际收支的调节作用。 其假设条件有: ①贸易商品的供给弹性几乎为无穷大; ②没有国际资本流动,国际收支等于贸易收支; ③在收入、其他商品价格、偏好等不变的前提下,利用局部均衡分析法研究汇率的变动对一国贸易收支的影响。 评价: 弹性理论揭示了汇率的变动通过改变进出口贸易品的相对价格,进而改变进出口供求数量来对国际收支产生影响。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世界市场的现实情况。但该理论也有不足之处: ①弹性论只考虑汇率变动通过相对价格变动所引起的替代效应,而忽略了汇率调节所引起的收入效应和支出效应。实际上,货币贬值以净出口增加为起点,继而使国民收入和进口增加,产生收入效应和支出效应。 ②弹性论只考虑了贬值对贸易收支的影响,而忽略了对劳务收支和国际资本流动的影响。因而它对贬值效应的分析是不全面的。 ③弹性论侧重于静态分析,忽略了汇率变化的时滞效应。实际上贬值对贸易的影响是一个动态的过程。 ④由于对弹性的估计是一个比较复杂的问题,使该理论的应用存在技术困难。 2)T=Y-A:吸收分析法,又叫支出分析法。主要研究收入和支出对国际收支的调节作用。它将国际收支差额(主要是贸易差额)归结为国内总产出与总支出的差额。并采用总量分析法分析国民收入,总支出(吸收)对国际收支的影响。 其结论是:相对于吸收提高收入才能改善贸易收支。 评价: 吸收论采用宏观均衡分析法将一国国际收支的变动与整个国民经济的诸多变量结合起来分析,强调通过国内经济的调整来调节国际收支,具有强烈的政策配合涵义。由于吸收论将国际收支调节的重点放在国内需求水平而不是相对价格上,因此,很注重通过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的配合来压缩国内需求,将资源从国内吸收中转向出口产业。 对吸收论的争议: ①吸收论对T=Y-A的因果关系没有提出有说服力的理论依据; ②吸收论没有考虑本币贬值后相对价格的变化在国际收支调整中的作用; ③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第七章 告策划.ppt
- 第七章 织职能与结构.ppt
- 第七章 织结构设计.ppt
- 第七章 票融资.ppt
- 第七章 络营销的公共关系.ppt
- 第七章 路冷藏运输.pptx
- 第七章 物运输成本.ppt
- 第七章 泥砂浆.ppt
- 第七章 际贸易支付.ppt
- 第七章 板输送机.pptx
- 第18讲 第17课 西晋的短暂统一和北方各族的内迁.docx
- 第15讲 第14课 沟通中外文明的“丝绸之路”.docx
- 第13课时 中东 欧洲西部.doc
- 第17讲 第16 课三国鼎立.docx
- 第17讲 第16课 三国鼎立 带解析.docx
- 2024_2025年新教材高中历史课时检测9近代西方的法律与教化含解析新人教版选择性必修1.doc
- 2024_2025学年高二数学下学期期末备考试卷文含解析.docx
- 山西版2024高考政治一轮复习第二单元生产劳动与经营第5课时企业与劳动者教案.docx
- 第16讲 第15课 两汉的科技和文化 带解析.docx
- 第13课 宋元时期的科技与中外交通.docx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