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物质依赖与酒中毒性精神障碍(法医).ppt

  1. 1、本文档共6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物质依赖与酒中毒性精神障碍(法医)

物 质 依 赖 概 述 截至2004年底,我国现有吸毒人员已达79.1万名,比2003年上升6.8% 在吸毒人员中,35岁以下的青少年占到了70% 受国际国内因素的影响,我国毒品问题又出现了蔓延的趋势 全国因吸毒造成的死亡人数累计达33975名 全国累计报告的89067名艾滋病毒感染者中因静脉注射感染的占41.3% 按照全国现有吸毒人员估算,每年因吸食海洛因就至少耗费270亿元人民币,政府每年需要投入几十亿元用于强制戒毒和劳教戒毒 全球吸毒人数已超过2亿,每年有20万人因吸毒死亡、1000万人因吸毒丧失劳动能力 基 本 概 念 药物(Drug) 用于预防、治疗、诊断疾病,有目的地调节人体的生理机能,并具有一定适应症、用法和用量的化学物质 成瘾物质/精神活性物质/致依赖物质 能够影响人类心境、情绪、行为、改善意识状态,并有致依赖作用的一类化学物质,人们使用这些物质的目的在于取得或保持某些特殊的心理、生理状态 毒品 以各种方式吸进人体的并且最终能给人带来危害的各种非食物的自然物品或化学合成物品 全国人大《关于禁毒的决定》 1990-12-28 毒品是指鸦片、海洛因、吗啡、大麻、可卡因以及国务院规定管制的其他能够使人形成瘾癖的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 毒品是一个相对的概念 毒品与药品之间是没有严格界线的 使用适当,毒品就是药品;失控滥用,药品也就是毒品 成瘾(WHO):由于反复使用某种物质(或药物)所引起的一种周期性或慢性中毒状态 具有以下特征: A.有一种不可抗拒的力量强制性地驱使人们使用该物质,并不择手段地去获取它 B.有加大剂量的趋势 C.对该物质的效应产生精神依赖并一般都产生躯体依赖 D.对个人和社会都产生危害 滥用:一种适应不良状态,由于反复使用药物导致了明显的不良后果,如不能完成重要的工作、学业而损害了躯体健康,导致法律上的问题等 依赖(DSM-4) 一组认知、行为和生理症状群,表明个体尽管明白使用成瘾物质会带来明显的问题,但还在继续使用,自我用药结果导致了耐受性增加、戒断症状和冲动性觅药行为 躯体依赖/生理依赖 反复用药所造成的一种适应状态,表现为耐受性增加和停药或减药后出现戒断症状 精神依赖/心理依赖/“心瘾” 吸食成瘾物质后使吸食者产生一种极端愉快满足的或欣快的感觉,驱使使用者为满足这种感觉反复使用该物质,表现为心理的“渴求状态” 耐受性 药物使用者必须增加使用剂量方能获得所需的效果,或还是以原来的剂量使用则达不到使用者所追求的效果 如:吸食海洛因的一般过程 吸烟——追龙(唆)——肌注——静注 戒断综合征 停止使用药物或减少使用药物后或使用拮抗剂占据受体后所出现的特殊的心理生理症状群,是由于长期用药后突然停药所引起的适应性的反跳性反应 成瘾物质的分类 中枢神经系统抑制剂:安定、酒精、巴比妥 中枢神经系统兴奋剂:咖啡因、苯丙胺、可卡因 致幻剂:大麻、麦角酸二乙酰胺(LSD) 阿片类:海洛因、吗啡、鸦片、美沙酮 挥发性溶剂:丙酮、苯环己哌啶(PCP) 烟草:尼古丁 毒 品 分 类(1) 联合国麻醉药品委员会 ①吗啡型药物,包括鸦片、吗啡、可待因、海洛因和罂粟植物等最危险的毒品 ②可卡因和可卡叶 ③大麻 ④安非他明等人工合成兴奋剂 ⑤安眠镇静剂,包括巴比妥药物和安眠酮 ⑥精神药物,即安定类药物 毒 品 分 类(2) 世界卫生组织(WHO) 吗啡类 巴比妥类 酒精类 可卡因类 印度大麻类 苯西胺类 柯特(Khat)类 致幻剂类 冰 毒 物质依赖的原因 社会因素 可获得性/家庭因素(模仿、不良家庭环境)/同伴影响/社会压力/文化背景/社会环境 心理因素 个性特征:反社会性、情绪调节能力差、易冲动、缺乏有效的防御机制、追求立即的满足 药物的心理强化作用(正强化/负强化) 精神病理因素 生物学因素 吸毒者人群的人口学特征 吸毒人数逐年增多 吸毒活动由隐蔽转向公开 ???吸毒者已从过去的单个隐蔽吸食发展到三五成群,聚众在公园、餐厅、咖啡厅、酒吧、发廊、个体饮食店等公共场所和地下“烟馆”吸食。某市查处的吸食毒品案件中,大多数是在公共场所查获的。某市公安分局曾对XX公园进行突击清查,一次就抓获吸毒人员16名。 集体吸毒比较突出 低龄化 吸毒人员成份复杂 青少年吸毒有关的因素 美国国家毒品滥用研究所(1987年) ???1) 家庭成员有酗酒历史或反社会行为和犯罪的家庭 ???2) 父母对孩子的管教不是持续性的、从随意到严格 ???3) 父母使用危险物质 ???4) 有吸毒的朋友 ???5) 学业不好的孩子和那些在青少年初期就表现出对学业不感兴趣

文档评论(0)

dajuhyy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