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加重还是减轻:对大学生作弊处罚力度的行为经济学分析
时代经贸 2015 年11 月
加重还是减轻:对大学生作弊处罚力度的行为经济学分析
侯文杰 河南大学经济学院1
【内容摘要】以行为经济学的视角研究大学生作弊问题,从成本收益和处罚时效
两方面分析该问题,由于涉世未深的学生缺乏生活体验,无法深刻体会记过处分、
开除学籍等处罚对未来人生的影响,对现有处罚带来的成本认识不足,导致现有
处罚方式的警示作用差、时效过长、代价不明确。结论是:应改变当前单纯依靠
记过、开除等处罚方式的状况,增加使学生近期付出代价的中等力度的处罚方式。
【关 键 词】大学生作弊 处罚方式 经济学分析
考试作弊是一个在当前高等教育中比较突出的问题,伴随智能手机的普及,
考试作弊的手段也不断升级。由于考风逐步变坏,部分学生感觉平时努力学习不
如考场作弊,学风也有不断变差的趋势;同时,教育部和各高校也制定了非常严
厉的处罚措施,时有个别被处分的作弊学生选择轻生等过激行为。这就出现了一
个看似矛盾的问题:一方面是对作弊的严厉处罚,另一方面却是作弊屡禁不绝,
原因何在?从遏制作弊的角度考虑,对作弊的处罚力度应该加重还是减轻呢?
现有研究者多数从社会风气、功利、投机、讲义气等角度分析学生作弊的原
因,提出的对策也集中于加强诚信教育、加大监考力度等方面。本文将从成本收
益的视角分析大学生作弊的心理动机,使用行为经济学的视角分析导致上述问题
的原因,考虑到处罚对象都是涉世未深的大学生,分析后的结论是:减弱处罚力
度可以更好的震慑考试作弊行为。
一、作弊的成本收益分析
具有不同作弊动机的人,其作弊的收益也不一样,而作弊的成本则没有差异,
一旦被抓,将面临相同的处罚。下面首先分情况讨论作弊的收益,随后分析作弊
的成本。
(一)作弊的收益
从作弊的动机看,可以大体分为三类:一是追求及格,想依赖作弊考试过关;
二是追求高分,想通过作弊获取奖学金、出国资格等;三是看别人作弊而“眼红”,
感觉自己不作弊会“吃亏”,以致成为一种习惯,下面分别分析这三类人的收益。
1 1975 9
侯文杰,男, 年 月生,河南大学经济学院副教授,主要从事行为经济学、宏观经济分析等方面的
研究。
时代经贸 2015 年11 月
如果考试不通过,需要拿出一段时间复习功课,通过补考取得学分。因此,
第一类人的收益是减少几天的刻苦学习。如果考试得到好成绩,可以获得几千元
的奖学金;对于希望申请出国继续学习的人,如果成绩不好,不仅没有奖学金,
还只能选择重修,重新学习该课程,争取在下一年取得好成绩。因此,第二类人
的收益是几千元的奖学金和下一个学期内五十节左右的课堂时间。第三类人的收
益则相对简单,他们获得的仅仅是心理上的平衡。
综上所述,作弊的收益主要在于可以减少学习的努力程度,以较少的投入获
得较高的分数,体验下不劳而获的感觉。应该说,作弊的收益是很小的,但是这
种收益却是即时的,立刻就能得到,没有任何的时滞。同时,学生对考试成绩不
好或者不及格都有切身经历和体会,因此对收益的多少也是可以准确计算的。
(二)对因作弊而被罚的代价的估算
针对高等院校在校学生的考试作弊行为,教育部和各高校都制定了非常严厉
的处罚措施。以河南大学为例,第一次作弊,给予记过以上处分,且规定凡是受
到过记过处分的学生不授予学位证;因作弊受到记过处分后,再次作弊者开除学
籍。这些处罚对学生的影响都会延续其一生,应该说处罚的力度非常大。仅以记
过计算,处分会被装入档案,一方面会作为一个污点伴随一生,就像 《水浒》里
面的 “刺配”,是永远洗不掉的;另一方面会以很大的概率失去学位证,没有学
位证的本科生只能享受专科待遇,而专科升本科要两年的时间,这意味着损失的
是两年的时间和近万元的学费,而人生中的两年时间则是难以用金钱来衡量的。
从作弊的成本和收益分析,如果不被抓,较合算;如果被抓,即使只有千分
之一的机会,损失也是远大于收益,这也解释了部分因作弊而被处分学生的过激
行为,多数人都难以坦然承受如此巨大的损失。既然因作弊而被处罚后付出的代
价如此沉重,为什么会出现作弊行为的不断蔓延呢?这就要求我们进一步引入行
为经济学中心理折现率来分析这一问题。
记过处分导致的代价是很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