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历史(岳麓版)一轮教案第16讲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与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Word版含答案.doc

2017历史(岳麓版)一轮教案第16讲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与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Word版含答案.doc

  1. 1、本文档共2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2017历史(岳麓版)一轮教案第16讲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与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Word版含答案

第16讲 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与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 考点1| 近代中国社会经济结构的变动 1.经济结构的变化(1)原因:鸦片战争后西方列强通过不平等条约扩大对中国的侵略。(2)表现商品倾销农民和手工业者纷纷破产。掠夺原料和农产品农副产品日益商品化。(3)影响中国沦为列强的商品市场和原料产地中国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使中国的社会结构发生变化出现新兴的社会阶层——买办。客观上促进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奠定了基础。 图示法理解鸦片战争后自然经济的解体 2.洋务运动与官办企业(1)原因世纪50—60年代清政府内外交困陷入严重的政治统治危机。清政府内部的一些有识之士认识到学习西方先进技术的重要性。(2)目的:“自强”“求富”挽救清政府统治危机。(3)成就创办军事企业 ①1861年曾国藩创办了第一家官办的军用企业——安庆内军械所。1862年设计制造第一台实用蒸汽机标近代工业的起步年李鸿章创办的江南制造总局是当时国内规模最大的官办军用企业 创办民用企业 ①19世纪70年代洋务派提出“寓强于富”的口号年投产的开平煤矿是中国第一个使用机械开采的煤矿(4)评价洋务派创办的军用企业存在很多弊端严重制约着自身的发展。虽没有真正实现“自强”“求富”的目的但对我国早期的起到了推动作用。民族工业的出现和艰难发展(1)产生时间:19世纪70年代前后。原因:自然经济的逐渐解体;外资企业和洋务派创办工业的刺激和影响。表现:上海发昌机器厂、广东继昌隆缫丝厂、天津贻来牟机器磨坊。(2)初步发展时间:19世纪末20世纪初。原因甲午实业救国的热潮。中国人民掀起的收回利权运动的推动。表现:涌现出了张謇、荣宗敬、荣德生等一批实业家棉纺织业发展尤为迅速。艰难生存原因:列强的压制和清政府的勒索。结果:民族工业处于不利地位发展艰难。 图解晚清经济结构变化的关系 (一)晚清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史料一 鸦片战争后大批丝、茶从上海、广州和福州等通商口岸运出年的出口增长了一倍丝的出口增长近5倍。1846—1856年茶的出口再增长55%丝的出口又增3倍多。除传统的丝茶贸易之外为适应外资的需求驼毛、羊皮、羊毛、牛皮、猪鬃、锡、豆类、原棉等新品种不断扩大输出特别是锡和猪鬃由于英国的需求增加成为对外贸易的抢手货。史料二 西洋棉货的大量进口与沿海大城市新式纺织厂的兴起使得乡村各种副业生产的相对利益发生巨大变化。④机纱之供应诱导出一些新的手工业例如针织品及编花边。不过最主要的影⑥新式织布机为手织机提供了许多改良的启示结果手工织布的生产率有了显著的提高……尽管有洋布与国产机织布的强烈竞争手工织布始终未丧失其为最有利的农村副业的资格。赵冈、陈钟毅《中国棉纺织史》[研读史料]两则史料指出近代工业化和列强[史料运用](1)根据史料一归纳该时【提示】 特点:出口以农副矿产为主;品种不断增加;传统的丝茶贸易不断增长;受外资需求影响较大。问题:中国逐渐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成为列强的原料产地。(2)根据史料二指出中国自然经济解体的具体表现概括近代工业化对农村副业生产带来的有利变化。【提示】 表现:家庭棉纺织业的“纺”与“织”分离。变化:新的手工业行业增多;生产技术得到革新;手工织布的竞争力得到提升。思维拓展 多角度认识晚清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角度 变动 实质 评价 生产模式 商品经济逐渐取代自然经济的主导地位自然经济逐步瓦解 从农耕文明向工业文明演进逐步走向工业化、市场化伴随着中国半殖民地化的历程是被迫和痛苦的但客观上是进步的经济结构 工业逐渐取 对外交流 中国日益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闭关锁国”政策和状态被打破 从农耕文明向工业文明演进逐步走向工业化、市场化伴随着中国半殖民地化的历程是被迫和痛苦的但客观上是进步的国家政策 从“抑商”向“扶商”转变 (二)洋务运动史料一 ①真正成为中国工它以洋务派为代表。他们无论是办军事工业还是民用工业其主导产业为钢铁、矿产、铁路……即当时③所谓的“机器矿路”。这是符合工业发展本身规律的这些产业部门亦能对整个国民经济产生影响。……此外甲午战争前……广大的手工业者和工场主起了切实的和重要的作用。他们使中国工业化的发展方式有了自己本身的特征。许纪霖、陈达凯《中国现代史》第一卷史料二 “官督”是官督商办企业的成功之处但同时也埋下了失败的伏笔。……从19世纪90年代起尤其是甲午战争后官督商办”企业的⑤官权越来越重其内在矛盾越来越深、越来越尖锐。曾经大力主张并亲自实践“官督商办”模式的郑观应无奈地写下了《商务叹》:⑥“轮船招商开平矿创自商人尽商股……办有成效倏忽变官夺商权难自主……名为保商实剥商官督商办势如虎。”⑦官督商办模式的历史使命到此的确已经完成。雷颐《历史的[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2017ll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