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浅论李商隐的咏史诗.doc
浅论李商隐的咏史诗
摘 要: 李商隐的咏史诗有明确的创作意图,是政治诗特殊的表现形式。其在艺术上的创新是成熟地使用了近体的七律、七绝的形式,特别是七绝的大量运用。李商隐用咏史诗的形式写爱情、恋情是他的新创造。李商隐在其咏史诗中说理时大多能以形象、感情出之。总之,李商隐的咏史诗承前启后,是这一题材发展史上不可或缺的一环。
关键词: 李商隐咏史诗 内容 表现手法 艺术探索
李商隐(公元813―858年),字义山,号玉?G生,又号樊南生,唐怀州河内(今河南沁阳)人,出身于小官僚家庭,从高祖至其父亲,都只做过县令一级的小官。九岁丧父后,李商隐跟母亲回到郑州,之后家境极为艰难。不久,跟随堂叔学习古文、诗歌和书法。十六岁时著《才论》、《圣论》,以古文为士大夫所知。十七岁时,被太平节度使令狐楚辟为巡官。牛党人令狐楚爱其才,教授骈文奏章,并令子令狐?与李商隐同游。此后八年,除有短暂时间的宦游外,李商隐一直在令狐楚幕中。大和九年(公元835年)前后,李商隐赴玉阳山、王屋山一带隐居学道。开成二年(公元837年)应举,经令狐?引荐登进士第。次年,令狐楚病死,李商隐失去了仕途依托,便入李党泾原节度使王茂元幕中,茂元爱其才,以女相嫁。牛党人因此骂他“背恩”。会昌二年(公元842年),李商隐被选为秘书省正字。同年,其母去世,他离职服孝三年。此后牛党执政,他一直受到排挤,在各藩镇幕府中过着清寒的幕僚生活,潦倒至死。
李商隐素有大志,无意卷入了牛李党争倾轧的漩涡,为他仕途失意埋下了伏笔。在婚娶茂元之女后,李商隐虽曾有任秘书省正字(正九品上)的经历,但大部分时间却浪迹于幕府。顿挫中总想奋起,一次次希望伴随着一次次失望,政治上的落拓与不甘寂寞的情怀缠绕在一起,使李商隐的诗有强烈的政治要求,欲罢不能而欲言又止的结合,又使李商隐的诗曲折、隐晦、多典、难懂。
咏史诗作为一种特定的诗歌形式,既有特定的内容,又有特定的表现方式。在晚唐,政治衰败,党争加剧,有理想有才华的士人追慕盛世,怎么能不感慨系之。社会原因与文学因素的结合,为伤今悼古之作的蔚为大观准备了充分的条件。而在众多的咏史诗人中,李商隐在咏史诗的发展中占有不容忽视的地位。
1.李商隐的咏史诗有明确的创作意图且直指时事
李商隐是一个关心现实政治的人,他的咏史诗是政治诗的特殊表现形式。诗人因事兴感,以历史上盛衰兴亡的往事作为吟咏的题材,选取封建帝王们因生活上的荒淫奢侈、政治上的昏愦腐朽而造成亡国的惨痛教训作为集中表现的主题,讽喻当代的帝王,抒发自己理智、冷峻而感伤的亡国之忧,都是针对现实,有感而发。诗人辛辣地嘲讽和暴露了封建帝王色荒淫昏的各种丑态,揭露其因溺声色而导致乱政亡国的罪行。
李商隐咏史诗观照现实是以历史作为参照的。诗人在咏史诗中借楚灵王、吴王夫差、北齐后主、南齐废帝、陈后主、隋炀帝乃至唐玄宗等荒淫误国的典型托古讽时,深寓历史教训,具有强烈的鉴戒意义。显然,李商隐如此的创作实践增强了咏史诗的现实主义倾向。他以叹古怀昔的形式,反映现实社会的新问题,把晚唐社会危机四伏,人心思治的状况,以及难以排遣的兴废之感统统包容于诗中,扩大了咏史诗的容量。
作家的创作总要受某一思想的指导,咏史诗也要受诗人历史观的制约。从李商隐的诗中,我们可以总结指导其创作的历史观点。在其咏史诗中,李商隐大都指责是帝王本人败乱了国家,“系人不系天”的思想贯穿于李商隐的全部咏史诗中。比如:“北湖南埭水漫漫,一片降旗百尺竿。三百年间同晓梦,钟山何处有龙盘?”“北湖南埭”是南朝帝王经常在那里游宴玩乐的玄武湖和鸡鸣埭,可同样在这里能频繁地看到降旗一片。有人说:“钟山龙盘,石城虎踞,帝王之宅也。”但三百年间每一个皇帝梦都那样短促,显然,兴亡之道,不关天也。他又说:“只要君流盼,君倾国自倾。”(《歌舞》)
2.李商隐咏史诗在艺术上有新的追求、新的创造
李商隐通过咏史向当时封建统治者提供历史教训、鉴戒时,并不是全面地阐释某一历史事实,而是尽可能选择富于包孕效应、暗示作用的典型历史人事细节,如寄慨的微物、寓意的片断、合理的图景等加以着力描写,借题发挥,生发、引申出历史故事、历史素材中人们不易发现的现实意蕴,翻旧为新,出奇制胜,小中见大,扩展、延伸咏史的内涵。在李商隐的作品集中,古体诗已很少,甚至连五律也为数有限,而大多采取七律、七绝的形式,特别是七绝的大量运用,是此时咏史诗变化的标志。此后,七绝便成为人们咏史习用的体裁。
我们评价一个作家的文学成就,常常要看他相比前代作家提供了哪些新的东西,而以咏史形式写爱情、恋情正是李商隐的新创造。这里值得注意的是,李商隐在运用历史材料时,往往能跳出史料的限制,在符合当时生活逻辑的范围内,设想未必实有却有可能有的感情活动,这是咏史方法在诗歌领域的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