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策略性委托下之内生性研发与技术授权策略选择
2009 中国经济学年会 产业组织理论
策略性委托下之内生性研发与技术授权策略选择
李仁耀 高雄应用科技大学国际企业系助理教授
许竹筌 育达科技大学行销与流通管理系助理教授
蔡建树 高苑科技大学国际商务系副教授
黄金树* 中正大学经济系教授
中文摘要
本研究发现在两家传统公司的情况下,若仅授权1 家厂商时,专利权人的研
发幅度较大,且利润水平较高。另一方面,在一家现代公司与一家传统公司竞争
的架构下,专利权人授权1 家厂商可获取较高的利润。然而,专利权人授权给现
代公司或传统公司,则须视研发效率而定。当研发效率较佳时,专利权人将选择
授权给传统公司,主要是由于传统公司在市场上系居于追随者的地位,若研发效
率足够好,则透过较高的研发水平,提供较高的研发幅度,将有助于传统公司提
升其市场竞争力,并获致较高的利润水平。
关键词:技术授权、研究发展、专利权、动机因子、策略性委托
JEL 分类代号:D45, O30, O32
Endogenous Innovation and Licensing Strategies under Strategic Delegation
Abstract
We utilize the model of technical licensing built by Kamien and Tauman (1986),
and combine d’Aspremonet and Jacquemin’s (1988) endogenous RD model and
Fershtman and Judd’s (1987) incentive scheme model. From this research, we
suppose that the patentee’s RD efficiency, the market scale, the production cost and
the strategic delegation all have impacts on the decision of licensing strategy.
Furthermore, the patentee’s improvement in RD varies upon the different market
structure.
Keywords :Technology Licensing, RD, Patent, Incentive Scheme, Strategic
Delegation
JEL classification :D45, O30, O32
*感谢台湾行政院国科会的经费补助,专题计划编号:NSC97-2410- H-244-002 。
1
2009 中国经济学年会 产业组织理论
1.绪论
在贸易全球化与自由化的浪潮之下,以知识为基础的经济发展模式愈加受到
重视,在过去50 年的研究显示,研究发展(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RD)对于
经济成长的影响相当重要。Solow (1957)研究 1909 年至1949 年美国平均每人国
民所得的数据发现资本累积并不足以完全解释经济成长,技术进步(technological
progress)可能是经济成长的重要动力之一,因而引起了学者对于研究发展对经济
成长的研究热潮。Romer (1987, 1990)分别利用研发新种类的商品以及对既有商
品的改良来解释技术进步对经济成长的影响。针对近五十年来亚洲地区快速的经
济成长,也有许多学者来加以研究。举例来说,Young (1994)与 Lau and Kim (1994)
认为亚洲地区的经济成长,得利于资源累积的效果较多,而技术进步的成分较少;
然而,Chuang (1995) 的研究却显示技术提升确实对台湾的经济成长贡献良多。
就个体的层面而言,个别厂商为什么有诱因去从事研究发展?为什么有诱因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