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浅谈紫砂与顾景舟.doc
浅谈紫砂与顾景舟
紫砂是江苏宜兴蜀鼎镇独有的一种含铁量较高的陶土,有粗、中、细之分,是制作文房雅玩和茶具的高档泥料,因烧制成品温润、色紫,故当地百姓称其为紫砂。
紫砂器始于宋,明中期开始兴盛,正德年间的金沙寺僧和供春是紫砂壶的鼻祖。紫砂问世后,人们发现紫砂的耐热性和隔热性较瓷器好,用紫砂泡茶味道不但浓郁,且留有余香,于是便受到了广泛地欢迎,市场需求日益剧增,紫砂手工业也因此快速发展。从此,紫砂成了市场的热销产品,一些优秀的紫砂艺人,在生产实践中精益求精,创造出了各式各样古朴、精美、温润的紫砂壶。根据史料记载和明代紫砂实物的钤印,明正德以后涌现出了董翰、时朋、陈子畦、元畅、李茂林、陈荫千、孟惠臣、欧正春、邵文金、徐次京、项圣思等众多名家。清代和民初,宜兴的紫砂手工业生产达到了全盛时期。清王朝在全国许多重要口岸增加了茶叶和紫砂的对外贸易,清早期康熙皇帝就将紫砂引入宫中。随着西方文明之风的传入,封建帝制的灭亡,古朴温润的紫砂一时成为各阶层人士的宠儿,风靡海内外。
宜兴的紫砂陶土,从兴盛至今已近五百年,造就了成千上万的紫砂名家。小小的紫砂器皿原本算不了什么,然而一件石瓢壶却在2010年的北京嘉德拍卖会上拍出了超过千万元的天价。这件紫砂壶的制作人就是现代已故工艺美术大师――顾景舟。
顾景舟原名顾景洲,1915年出生于江苏宜兴的紫砂圣地――上袁村。紫砂鼻祖供春、大家陈子畦、清初的首席大家陈鸣远、程寿珍,陶刻宗师邵云如等名家都出自上袁村。顾景舟18岁正式随母邵氏在家制坯,几年以后,制壶工艺便达到了较高水平,四十年代中期他的紫砂壶便有了“寸壶竟有斗米之贵”的赞誉,并得到了江南地区名流和藏家们的认可,赞美他的紫砂壶为“一壶一景,一壶一舟”。之后为了答谢友人,顾景舟于1948年专门精心制作了五件石瓢壶,除了顾自藏一件外,分别将壶赠与了吴湖帆、唐云、江寒汀、戴相明,五件壶的落款均为景舟,题记落款均为吴倩(吴湖帆号倩)。顾景舟以此告别了景洲、瘦萍、荆南山樵、武陵逸人的称号。
1954年顾景舟进入蜀山合作社,1956年有江苏省政府任命为技术辅导,先后担任宜兴紫砂厂业务技术主任,紫砂厂研究所副所长、所长等职务。1988年73岁的顾景舟由轻工部授予“中国工艺美术大师”的称号。1996年顾景舟因病去世,享年82岁。
为了介绍、传承紫砂工艺美术,顾景舟先后出版发行了《宜兴紫砂的塑造方法》、《宜兴紫砂概要》、《宜兴紫砂工艺浅谈》、壶艺创新略论》等理论著作,受到了业内人士的尊敬。在其众多的作品中,僧帽、井栏、供春、牛盖莲子“五头提璧”茶具等获国家金质、银质奖。
他喜好摹古,同时他又勤于总结、思考、创新,拥有自己的工艺美术理念。无论是他的仿古、创新的作品,都可以看到独特的一面。顾深知“功夫在壶外”的道理,所以特别注重壶的点线面三维结构,加上他的审美观,其作品就形成了“雄健流畅、典雅内敛”的风格。例如:传统石瓢壶壶流斜插壶体,流口直切棱锋,壶执成三角状,壶盖与壶口平接锋棱,卧钮弧高,壶体为卧足塔形,给人的感觉是稳健、挺拔、刚劲。其他名家的仿制是依原样而作,而顾景舟却保留整体器形,稍作改动,去其锋芒,或将流口稍作弯曲,将盖改作弧形,或将钮的弧度略降,将三角执改为龙执或耳执,这样既能保持了石瓢壶的原样,又增添了新貌。小小的改动使原先稳健挺拔的石瓢壶变为了多重形式的石瓢壶,表现出了不同的气质。
顾景舟的紫砂壶,绝大多数被文人雅士、港澳台及东南亚地区的华人华侨和博物馆收藏,极少流传民间。建国后,他本人主要从事教学和研究,制壶数量稀少;文革时期,因紫砂被定为封资修黑货,作品更不见影;七十年代顾景舟的紫砂壶偶见有售,单件售价约为普通工薪阶层4、5个月的工资;88年以后便又销声匿迹了,从此难得一见。
2002年,台湾紫砂收藏家黄玄龙先生在北京发现一件刻有行书“为君倾一杯,狂歌竹枝曲。相明先生嘱,吴倩并题”景舟款的石瓢壶,以不到30万的价格拍得。2010年5月,此壶重拍,以1232万元成交。经查证,此天价壶正是笔者前面谈到的五件壶之一。而在2008年11月,同为五件壶之一的唐云壶在上海工艺美术拍卖会上仅以315完成交。此壶行书刻有“无客尽日静,有风终夜凉。药城兄嘱,吴倩并题”景舟款。2011年的春拍中,“鹧鸪提梁壶”、井栏壶分别以805万元、747.5万元成交。特别是有顾景舟与韩美林合作完成的“提梁盘壶”又以1150万成交,这不能不说顾景舟在紫砂工艺美术史上创造了一个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神话。
天价紫砂同时告诉了人们几种信息:1、紫砂矿已枯竭,极为稀缺;2、名人效应价值大;3、紫砂艺术价值高;4、人为炒作;5、人疯了。据了解,宜兴的紫砂艺人如能得到父辈传下来的紫砂老泥,哪怕仅重一两,都会欣喜若狂,如获至宝。而今,假冒伪劣、有毒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