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4种Fe峰元素的星系化学演化
维普资讯
第8卷 第3期 石家庄学院学报 Vo1.8,No.3
2006年5月 JournalofShijiazhuangUniversity May.2006
4种Fe峰元素的星系化学演化
吴海滨 ,张海莲 ,韩慧英
(1.石家庄学院 物理系,河北 石家庄 050035;
2.石家庄第40中学,河北 石家庄 050000;3.河北曲周实验中学,河北 邯郸 056000)
摘 要:利用银河系三成份先厚后薄星系化学演化模型,对4种Fe峰元素(Ti,V,Cr,Mn)的
化学演化进行了计算,得到这些元素的丰度分布随金属丰度的变化规律 ,同时将计算曲线与丰度
观测结果进行了比较,并对Fe峰元素合成场所进行了讨论.
关键词:元素丰度;星系化学演化 ;超新星爆发;核合成产量;Fe峰元素
中图分类号:O5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1972(2006)03—0046—05
对星系形成的研究,目前都是通过建立合理的数学模型并结合已知的观测结果来进行的.它可由两次
形成理论来解释:首先是当结构逐渐增大到一定程度时发生首次坍缩现象,形成盘状星系的晕;然后,物质
晕的势阱再次坍缩形成盘.GilmoreReid(1983)tJ确认银河系中存在厚盘以来 ,一般认为厚盘是银河系的重
要组成成分之~,对厚盘观测特征的完整描述(如质量、特征长度、标高、运动学特征、金属丰度、年龄等)是
了解银河系形成、银盘坍缩、银盘的动力学和化学演化的重要步骤之一.随着观测资料数量的增加和精度的
不断提高,人们对星系中晕和盘之问联系的认识逐步深入,同时建立了理论模型来解释晕、盘演化的观测属
性和不同星族间的相互联系.在Shoreetal(1987)吲,FerriniGilli(1988,1992)t3一,PardiFerrini(1994)t~的文
章中,通过建立星系演化的模型,论述了太阳附近晕和盘的耦合演化以及 自洽问题.大多数模型一般不考虑
厚盘的存在,而是将薄盘和厚盘当作一个盘成分来对待.在Ferrini(1994)t~-F作的基础上,Pardi(1995)~将模
型中的厚盘看作是中间坍缩阶段,物质先从晕坍缩形成厚盘,而后厚盘坍缩到薄盘.也就是说薄盘的形成和
演化没有直接关系,而与厚盘紧密相关 ,即星系演化经历 3个阶段:晕、薄盘和厚盘.由于三成分多分量模型
比其他模型能给出更多的星系化学演化方面的信息,因此它可以在星系化学演化研究方面发挥更重要的作
用.利用星系化学演化的三成份模型,Travaglio(1999)t~较详细地研究了中子俘获元素的星系化学演化.虽
然取得了重要的成果,但Pardi(1995)的星系化学演化的三成份模型只考虑了:1)三成份金属丰度特征量;
2)场星的年龄一金属丰度关系;3)[O/Fe]一[FeH/]化学演化;4)太阳附近G矮星金属丰度分布等约束条件.由于
三成分多分量模型含较多可调参数,因此需要较多的观测结果加以约束.本文在上述工作的基础上,进一步
考虑恒星形成率、质量面密度、各分区质量比、超新星爆发率和内落速率等约束条件后,对Fe峰元素v,cr。
Mn,Ti的化学演化进行了计算,得到这些元素的丰度分布随金属丰度的变化规律.同时将计算曲线与丰度
观测结果进行 了比较.
1 星系化学演化模型
1.1 星系化学演化模型的基本方程
星系化学演化的主要任务是重现观测到的星系中恒星与气体的元素丰度分布图像 。它是研究星系形成
和演化的重要手段.近几年来,星系化学演化研究越来越显示出其重要性和活跃性 -。并开始逐渐深人到
星系形成和演化研究的许多方面.本文采用的模型取 自3~ [71,将银河系分成晕、厚盘和薄盘 .每一成分
物质由气体 分子云c、小质量星s、大质量星 和剩余物r组成.化学演化的基本方程可以写成:
收稿 日期:2005—12—30
作者简介:吴海滨 (1971一),男,河北保定人 。石家庄学院物理系讲师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