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路长征一路其情.docVIP

  1. 1、本文档共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一路长征一路其情.doc

一路长征一路其情   采访手记:长征是艰苦的历程,是残酷的体验,更是感情的流淌。2006年5月19日,笔者在中国人民银行南昌中心支行采访了长征战士杨永财。采访中,我不知不觉地走进了杨老的情感世界----      离家参军母断肠      1920年3月,杨永财生于四川阆中。父亲英年早逝,家境贫寒,是瘦弱的母亲把他们三兄妹拉扯大的。生存上的无奈使10来岁的杨永财学会了扶犁耕田,上场打谷。在家里,年幼的杨永财成了母亲的得力帮手,苦难的日子就这样延伸着……   1933年,杨永财第一次看到了红军。年少的心在红军的感召下逐渐沸腾起来。不久,他就成了村苏维埃童子团团长。说到在童子团当团长的时光,杨老自豪地说:“我还亲手绑过探子呢。”   1933年9月,杨永财和两个堂兄抱定对红军、对共产党的信念,一起参军,开始了他们漫长的征程。“参加红军,随军北上,我都没有告诉母亲,怕母亲不让我去。后来,母亲得知我随军北上,直追了我三天三夜,从村苏维埃追到乡苏维埃,从乡苏维埃又追到县苏维埃,一路奔跑,一路呼喊。那时,部队行军很快,母亲根本就追不上我。”“母亲不希望我参军,主要原因是我能帮她干很多活,我走了,家里会更艰难。”杨老是这样解释母亲为什么不希望他参军的。   就这样,14岁的杨永财离开了母亲,他万万没有想到与母亲一别竟是三十多年。长征途中,年少的杨永财因思念母亲不知道哭过多少回。杨老至今还清楚地记得,部队行进到巴中时,自己突然发病,高烧不退。夜里,他静静地躺在地铺上,看着寂静的夜空,听着屋外的风声,母亲的身影一次次猛烈地撞击着他的大脑。“那时,特别想妈妈,想得直掉眼泪,后来实在忍不住哭,又怕影响病友,我一头扎进身边的水坛,大哭了一场。越哭越想妈妈,越想妈妈越哭。”   思念是那样痛楚,相聚却又是那么悲喜。   杨永财自己也没有想到,离家后自己还能见到母亲。说到母子重逢,杨老和老伴张坚的情绪都很激动。杨老说:“我和母亲重逢完全是意外。1942年,我在冀南银行工作,由于汉奸出卖,我被日本鬼子抓了去,在监狱吃尽了苦头。‘文革’期间,我因此受到冲击,也正是因为受冲击我才寻到了母亲。‘文革’时的群众审查,我才知道妈妈和弟弟、妹妹都还活着。听到那消息,我高兴啊!三十多年没见到他们了!”   1969年初,年近50的杨永财带着妻子和儿女马不停蹄,回到了阔别三十余年的老家四川。三十多年前的呼喊,三十多年的守望,最后汇成了一句话----“娃呀!你回来啦!”年迈的杨母激动得直扑杨永财。母子俩抱头痛哭,悲喜的哭声在静寂的山村飘荡,在久别的母子心里回响。   杨母的唤儿声一下子把一家人带入了30年前的苦楚。原来,红军出发不久,乡里的保长就把杨母绑了去,吊在村里的破庙严刑拷打,逼问杨永财的去处。面对凶狠的乡保长,杨母只字未说。她厌恨那群张牙舞爪的国民党帮凶。再说,儿子在哪里,她自己都很想知道。见确实问不出什么东西,保长便放弃了。遍体鳞伤的杨母百般无奈,带着两个孩子背井离乡,开始了漫无止境的流浪。   长时间缺衣少食的流浪生活,让杨母几近绝望。多少次,她想结束自己的生命,寻求解脱,可是她放不下身边的两个孩子,更放不下生死不明的大儿子杨永财。   解放后不久,杨母带着两个孩子回到了老家阆中。时值地方政府登记红军牺牲人数。因杨母和军方都无杨永财消息,他们便把杨永财列为烈士,并给杨母发放了抚恤金。在万分悲痛之中,杨母为儿子买了一口棺材。但她始终相信儿子还活着,那口棺材就这样留了近二十年。   听着母亲的诉说,杨永财又一次放声大哭,哽咽着说:“妈!我不孝呀!”      茫茫草地遇难兄      说到过草地,很多长征战士都会跟我们讲吃草根、煮皮带、喝马尿的故事。但杨老却跟我们聊起了他亲爱的堂兄。   第一次过草地时,杨永财在红四方面军工农总医院通信连当通信员。途中,部队遭遇国民党一次袭击,伤亡较大。总医院伤员人数急剧增加,为尽力抢救伤员,医院把能用上的人都用上了。连当通信员的杨永财也被抽调去照顾伤员了。   一天夜里,杨永财在病房查房。听着战友痛苦的呻吟,看着一张张血肉模糊的脸,杨永财内心不停地翻涌。猛然,他看见一个熟悉的身影在帐篷边上蜷缩着。走过去一看,杨永财自己都无法相信,缩在那里的竟然是自己的堂兄杨永和。他万万没有想到,兄弟俩竟会在这里相遇。“见到堂兄时,他脚背烂得连皮都没有,伤口还不停地往外流血,根本就没法走路。我马上蹲下去给他上药。说是上药,其实就是用盐水清洗清洗伤口。那时候,条件太艰苦,有盐水就很好了。看着堂兄不断抽搐的脸,我的心也不断地颤抖。我边给堂兄上药边询问堂兄受伤的情况。堂兄说,部队因战备需要,得造些楼梯,于是组织战士上山砍木头,他是在砍木头时,不小心被砸伤的。”说到这里,杨老停了停,又深情地说:“看到二哥受伤的样子

文档评论(0)

yingzhiguo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5243141323000000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